浅谈幼儿园课程去生活化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865739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未来的建设者不但要有智商,还要有情商。不但要会工作,还要会懂得休闲。不但要会生活,还要过得有意义。幼儿园课程是实施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简言之,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幼儿的“活动”。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一味地追求“学习效果”,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幼儿园课程脱离幼儿的生活,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去生活化
  关于什么是生活,《辞海》中把它定义为生存或活着。对于幼儿来说就是各种活动,是幼儿赖于发展或生长的各种活动。杜威指出:“生活是个体的和种族的全部经验”。[1]陶行知指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2]从《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的发布到《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推行,再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无不体现着对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指导与引领。然而,教条主义的照搬与经验主义的固守使幼儿园课程设计不但没有回归幼儿现实生活,反而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了。
  一、幼儿园课程去生活化的问题
  首先,课程目标旨在知识灌输,而非幼儿主动探索。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泛滥开来。翻开幼儿教师的教案,有些课程目标里赫然写着教师应该怎么做,完全忽视了幼儿的课程主体地位。为了迎合家长,幼儿教师甚至会让幼儿在完全不理解的情况下去记忆知识点,把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规律性置之不理,使幼儿面对与自己完全陌生的所谓的“知识”模棱两可。
  其次,课程内容旨在刻板说教,而非幼儿主动发现。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幼儿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也在不断地贴近幼儿的生活环境。但还是有那么一些幼儿园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对课程内容的传递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幼儿教师指着黑板或屏幕,孩子们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小凳子上。有时一听就是一整堂课。很少有主动、很少有讨论、很少有发现。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事倍功半,幼儿则度日如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活动效果不明显。很多幼儿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脱离幼儿生活的大环境。比如正经历着春天,却讲述着秋天的主题,这会造成两方面严重的后果,一方面,容易使幼儿产生认知方面的困惑,秋天的树叶是枯黄的,景色是萧条的,而现在外面却鸟语花香,万象更新,继而怀疑现在到底是春天还是秋天。另一方面,容易使幼儿感到厌烦和无趣,明明春天就在眼下,却不掀开春天的面纱,去享受踏青春游的乐趣,反而坐在索然无味的小教室里听老师诉说着秋天的故事,从而对教学活动顿时失去兴趣。
  再次,课程实施旨在完成任务,而非幼儿主动操作。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以五大领域的形式,基本上涵盖了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方方面面。这五大领域,即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无不要求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强调教师的引导与启发,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幼儿园课程实施中,为了讨好家长,还没等幼儿实际操作过程真正结束,幼儿教师已经帮助幼儿迅速完成操作并用手机拍照,以便能及时将幼儿操作成果传达给家长。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有意帮助阻碍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让幼儿在替代包办中感到无所适从。
  二、幼儿园课程去生活化的解决策略
  幼儿是一个主体,不但是课程的主体,也是生活的主体。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发展特点、认知发展特点、思维发展特点等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模式和特点。课程目标的设计应以幼儿的生活环境和背景为依托,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幼儿的可接受程度,适时适量地制定。同时,课程目标的设计应弱化教学活动的结果,更加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体现课程目标设计的操作性、游戏性和体验性。幼儿教师应弱化和避免为迎合家长,使家长满意而在课程目标中设置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否则,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将全部成为书呆子。同时,会导致幼儿动手能力差、行动速度慢、生活趣味低。幼儿教师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应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设计课程目标时,不但要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还要避免“繁、偏、难、杂、多、旧”的知识,而应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生活情境为依托,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与知觉,让幼儿主动去操作、主动去游戏、主动去体验、主动去探索。
  幼儿对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他们需要通过亲身操作、切身游戏去操作、去感知。可能幼儿需要绕很多弯,重复很多次之后,才能达到教师的动手一次。但幼儿得到的操作的乐趣却会无限放大,得到的游戏的体验却会无限深刻,得到的生活的经验却会受益终身。所以,幼儿教师在实施课程时,切勿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学活动效果,不重幼儿实际操作体验。只重完成教学活动任务,不重幼儿主动探索与操作。这表明,幼儿教师需要有较大的耐心,才能保证课程实施中幼儿主动操作的时间与质量。
  如何避免幼儿园课程去生活化,需要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的目标,编排生活化的内容,组织实施生活化的活动,需要幼教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土承绪.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2]陶行知. 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8.
  [3]郑三元. 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J]. 学前教育研究,2007,(10):20-25.
  [4]陶行知. 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M]//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5:137.
其他文献
说起公开课,有人可能会嗤之以鼻,会说“公开课造假啊,作秀啊”,好像它已成了过街老鼠。然而,对此意见我不敢苟同。  应该说,作为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公开课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自我提高、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事实上,我们平常上课,虽能认真对待,但程度总比不上公开课那般情形。平时可能是草草备课后进了教室;可能是一讲到底
【摘要】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持西藏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西藏 执政 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以来,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西藏的改革、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制度和西藏客
电视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区域特色节目有望成为电视文化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力量。本文从媒介机构、区域经济的视角阐述了区域特色节目与电视文化产
新的《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是深渊而广大的。对于薪酬管理,尤其需要企业管理者重新设计和规划。可是,许多管理者始终认为,竞业禁止补偿不属于薪酬范畴
【摘要】目的 探究病理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某学院2014级学生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3级学生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探究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能力培养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教学效果较好例数为47例(94.00%),能力培养较好例数为44例(88.00%),对照组教学效果较好例数为31例(62.
ISO9000是当今世界先进管理模式之一,把ISO9000标准的相关原则应用于厂务公开工作之中,能够使厂务公开成为企业法定的管理程序,提升了企业的民主管理和行政管理水平.通过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