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胃癌定义的外科专家共识意见(2018年版)》解读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s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胃癌(GSC)是胃术后残胃发生的新发癌。最初专指良性疾病术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新发癌,后逐步扩展到胃癌术后1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新发癌。近年来,日本胃癌学会提出的"残胃上的癌(CRS)"的概念被引入国内,这一概念不再区分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切除范围和重建方式,并且没有约束特定的时间间隔。它包括了残胃发生癌变的所有类型,如新发癌、复发癌、残留癌和多灶癌等。结合目前中国胃癌的整体诊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如将CRS直接等同于GSC,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带来疾病命名和诊断上的混乱。《中国残胃癌定义的外科专家共识意见(2018年版)》历经多轮国内外专家研讨、国内外文献荟萃分析以及全国多中心大样本回顾性数据分析后,最终落笔形成,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更加详细地介绍该共识意见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利于提高临床一线工作医生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残胃上的癌(CR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217例CR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CRS定义为胃切除术后残胃出现的原发癌,无论首次手术胃疾病性质和切除范围,且不约束特定时间间隔。对良性疾病术后CRS与胃癌术后CRS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并通过Cox模型分析全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17例
目的探讨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并建立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残胃癌根治术的9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残胃癌的定义为良性疾病(> 5年)或恶性疾病(> 10年)胃部分切除后发生在残胃的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1),并根据β回归系数予以加权,建立风险评分模型;模型评分越高,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a-NE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0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根据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并根据核分裂数及Ki-67阳性指数对肿瘤进行分级,G1、G2级合称神经内分泌瘤(NET),G3级称为神经内分泌癌(NEC),将杯状细胞类癌等特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对于残胃上的癌(CRS)切除术中的技术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微创胃肠外科中心行达芬奇机器人治疗的20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方法、难点及技术要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CRS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9.9岁,平均体质指数19.7 kg/m2。17例曾行开腹手术,3例曾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
期刊
期刊
残胃癌与原发胃癌的预后是否相同,目前存在一定争议。考虑到残胃癌在诱发因素、治疗策略及淋巴结转移特点等方面与原发胃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将其与原发胃癌区别对待。整体而言,原发疾病性质、残胃癌的发生部位、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发灶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治疗因素影响残胃癌的预后。因目前关于残胃癌的研究样本量均相对有限,未来仍需大样本研究予以进
进展期胃癌(AGC)具有明显的预后差、术后腹膜复发率高的特点,而系统化疗和靶向治疗并不能有效预防术后腹膜复发。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可在术中或术后早期,有效清除或杀灭腹腔内残存的游离癌细胞和亚临床病灶,最大限度达到宏观和微观上的共同根治,是预防AGC根治性切除术后腹膜复发的潜在疗法。胃癌预防性HIPEC(P-HIPEC)是指针对局部进展严重,但没有肉眼可见腹膜种植转移灶的AGC患者,在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