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寻枪》马山人物形象新解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linsans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和精神分析的角度重新观察《寻枪》,尤其是把关注点聚焦在主人公马山身上,可以得出与以往大相径庭的解读结果。换个角度审视马山丢枪这一意象,实际上正是因为性无能带来的精神危机,心理焦灼,失去理智,做出一系列疯狂的行为;马山其实可能从未丢枪,所谓寻枪,只是马山精心策划的一桩谋杀案,一个双重人格分裂者谋杀初恋情人之后在良心的驱使下自戕的悲剧;电影还可能是马山通过想象的暴力,减轻自己双重人格分裂带来的苦痛,完成自我的疗救和灵魂的自我救赎。
其他文献
电影《钢琴课》是一个在女性意识觉醒下爱欲交织的文本。女性意识、爱情与欲望纷纷在影片中登场。影片《钢琴课》中的艾达在贝恩斯的启迪下,逐渐意识到作为自我的真正含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