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团队合作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群策群力,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年人中大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是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的拼搏。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 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力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以及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互相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享成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呢?
1. 准确理解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
2. 创设情境,优化教学,增强兴趣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单一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想学、想玩,就会主动与同伴、团队、集体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经验,觉得大家兴趣相同,就玩得更开心,更容易融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仅局限于“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要融入和谐的这个社会,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怎样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学会怎样和团队合作。
3. 建立团队组织,加强团队联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联系。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领导,采取一些应聘竞争的方式,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首先,要健全一种有利于小组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其次,相信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团队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
4. 协调团队关系,鼓励人人参与,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走进每个团队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每一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好,容易掌握技术,有较强的能力,信心十足,他们通常体验到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体质较差、信心不足等等因素,掌握技术能力差的“弱势群体”学生,体验到成功次数就相对少了,怎样培养和发展这些“弱势群体”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哪?就是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教学中教师可竟可能多地选用团体合作的练习和集体性的游戏,互相幫助,取长补短,从而使这些“弱势群体”也尝试和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5. 建全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沒有一个良好的规范要求与纪律约束,就无法正常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例如: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爱护与运动场地和器材等,具备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的出现,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管理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整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控性原则要求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有效性原则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保证体育课堂获得最大的利益。
6. 多搞活动竞赛,丰富体育内容
举行运动会和举办体育文化节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益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多人绑腿赛、田径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在其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加深对团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
7. 拓展训练,激发潜能,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盲人过河”就是要求信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拓展训练,以此作为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成为过去,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也不容许有过多的时间浪费,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融入一个坚强的团队,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默默为团队做贡献的无名英雄,我们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1-11-0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 团队合作精神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今天,集体的智慧、合作的力量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以及广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体质,关注学生身体、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互相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享成功。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呢?
1. 准确理解团队精神的概念
团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承诺共同的规则,具有共同愿望,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互补技能成员组成的群体。通过相互的沟通,信任、合作和承担责任产生群体的协作效益从而获得以个体成员绩效总和大的多的团队绩效。
2. 创设情境,优化教学,增强兴趣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觉得是“要我学”。单一反复的练习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因为想学、想玩,就会主动与同伴、团队、集体一起参加活动,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经验,觉得大家兴趣相同,就玩得更开心,更容易融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而且要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目的也不仅局限于“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要融入和谐的这个社会,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为主要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怎样和同学、朋友、老师等相处,学会怎样和团队合作。
3. 建立团队组织,加强团队联系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意在建立组织的基础上强化团队之间的联系。每个团队中都要有自己的组织领导,采取一些应聘竞争的方式,在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首先,要健全一种有利于小组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一种团结干事的工作范围,培养学生整体配合的协作精神,形成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工作的习惯,其次,相信每位同学,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但要破除个人主义唯我才行,夜郎自大的傲慢心理。第三,尊重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团队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
4. 协调团队关系,鼓励人人参与,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失败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主人公的责任感,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走进每个团队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一起探讨在体育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多运用合作学练,每一个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好,容易掌握技术,有较强的能力,信心十足,他们通常体验到成功,有的学生因为体质较差、信心不足等等因素,掌握技术能力差的“弱势群体”学生,体验到成功次数就相对少了,怎样培养和发展这些“弱势群体”的自信,让他们也体验成功,感受成功的喜悦哪?就是把体育竞赛、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克服一些学生的惰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认识了自我,找到自信。教学中教师可竟可能多地选用团体合作的练习和集体性的游戏,互相幫助,取长补短,从而使这些“弱势群体”也尝试和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
5. 建全团队制度,加强纪律教育
体育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沒有一个良好的规范要求与纪律约束,就无法正常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行、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每个团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例如:良好的纪律、严格的考勤、团结互助和安全教育、爱护与运动场地和器材等,具备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新局面的出现,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建立健全制度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管理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整体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可控性原则要求团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控制,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有效性原则要求合理有效利用场地器材、人力、时间等资源,保证体育课堂获得最大的利益。
6. 多搞活动竞赛,丰富体育内容
举行运动会和举办体育文化节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益平台,学校在出台竞赛和体育文化的项目上,应充分考虑既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体现班集体建设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多人绑腿赛、田径比赛中的接力项目、体育游戏等。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生参加活动并在其中得到锻炼,让他们加深对团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懂的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培养他们团队协作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逐渐加深对团队构成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
7. 拓展训练,激发潜能,熔炼团队
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困难来提升个人意志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为目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盲人过河”就是要求信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拓展训练,以此作为培养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已成为过去,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也不容许有过多的时间浪费,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融入一个坚强的团队,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默默为团队做贡献的无名英雄,我们要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