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磁控共溅射技术和后退火方法制备了GaAs/SiO2纳米颗粒镶嵌薄膜,并分别应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卢瑟福背散射实验来观测薄膜的形貌、相结构和化学组分.结果表明GaAs
【机 构】
:
五邑大学薄膜与纳米材料研究所,中山大学超快速激光光谱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磁控共溅射技术和后退火方法制备了GaAs/SiO2纳米颗粒镶嵌薄膜,并分别应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卢瑟福背散射实验来观测薄膜的形貌、相结构和化学组分.结果表明GaAs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很小(约为1.5~3.2nm),且均匀地分布于SiO2之中,薄膜中的GaAs和SiO2组分都符合化学计量关系.应用脉冲激光高斯光束对薄膜的光学非线性进行了Z扫描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薄膜的三阶光学非线性折射率系数和非线性吸收系数都由于量子限制效应而大大地增强,在非共振条件下,它们分别约为4×10-12m2/W和2×10-5m/W,在准共振的条件下,它们分别约为2×10-11m2/W和-1×10-4m/W.
其他文献
用电子回旋共振化学气相沉积 (ECRCVD)方法制备了纳米碳化硅薄膜 .实验中发现 :在高氢稀释反应气体和高微波功率条件下 ,可以得到结构上具有纳米碳化硅晶粒镶嵌在碳化硅无序
以异丙醇或异辛醇、五硫化二磷、稀土氯化物为原料 ,合成了四种油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稀土盐 .以红外光谱和化学分析确定了所合成稀土盐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在四球实验机上研
用标量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周期性极化的铌酸锂光波导中模折射率和模场分布 ,并在计算中引入铌酸锂晶体折射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分析了准位相匹配铌酸锂波导倍频效率与极化反转
用原位变温31PNMR和分子模拟研究了手性氮磷配体与金属钌的配位过程。首先确定了配体及其与金属的配合物的化学位移信号分别在δ=-13.0ppm和δ=48.2ppm。配位过程在293~343K温
利用溶胶-凝胶低温合成非晶态技术,以正硅酸乙酯、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醇为前驱体,将手性分子葡萄糖均匀地掺入到上述体系的溶胶与凝胶中,成功地研制出无机
利用助熔剂提拉法 ,分别从掺入 11mol%K2 O的同成份LiNbO3 熔体中和从掺入 19mol%K2 O的化学配比LiNbO3 熔体中生长出高质量近化学计量比LiNbO3 单晶。对这两种从不同配比熔
采用X切LiNbO3 基片 ,设计并研制了脊形结构集成电光Mach Zehnder(M Z)波导调制器 ,实验研制过程包含关键的LiNbO3 基片湿腐蚀刻槽技术和大厚度电极制作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
采用Pad啨插值技术 ,对计算获得的、稀疏的响应点值进行逼近 ,然后用获得的有理逼近式计算宽范围内响应曲线。把最小二乘法和插值技术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达到最佳
由液相外延方法在YAG晶体衬底上得到了可饱和吸收的Cr ,Ca∶YAG晶体外延层 ,给出了Cr,Ca∶YAG晶体外延层在 5 0 0nm~ 15 0 0nm范围内的室温吸收光谱曲线。分析表明 ,由外延方
在无阶梯诱导空间非相干光束平滑技术中 ,用作前端的部分相干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介绍了利用准分子激光进行的部分相干源实验 ,发现聚四氟乙烯是一种较理想的散射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