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如何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使他们能有效地学习数学,一直是许多一线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从主观上去努力是唯一的途径。只要教师们多一份宽容,教育就会生出无限的希望,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障碍。
关键词 学困生 有效学习 数学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其实,教师更应从自己身上多找原因,因为一切客观的原因都已无法改变,只有从我们主观上去努力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讲究一些教学的策略来帮助学困生学习数学。
一、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成人在陷入困境时能够面对困难,分析原因,从现实中吸取教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而孩子们则很容易身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时候他们往往需要大人的帮忙。自卑与自信只有一字之差,但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天壤之别。自卑的人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而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学困生。那么如何矫正学困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拥有自信呢?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意志薄弱,总认为矮人一截,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发现其闪光点,给予鼓励。信任是医治自卑的良药,优秀教师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对学生必须信任。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获得进步的动力。爱是自卑通向自信的桥梁,学困生希望得到关注,得到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老师,要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够对症下药。
学困生犯错,往往跟他们的成长经历、周围的环境、自己不成熟的心理和肤浅的阅历有关,他们幼小的心灵对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盲从的。因此,当学困生犯错时作为教师应该用宽容心包容他们的错误,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根源,以矫正学困生的错误心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要帮助学生们成长,不是命令、强制他们成长,只有这样才符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名言中将“传道”提在“授业”“解惑”之前的深远意义。
二、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要充分热爱和信任学生,对学生和蔼可亲,尽量用商量的口吻讲话。艺术的教学语言应是教师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应是能有效感染学生情绪的“催化剂”,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味是外在的、平直的、毫无情感色彩的,便不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对学困生要更多一份关心,更多一份耐心,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给他们的爱是真诚的,并认识到自己能够进步,已经有进步,但还不够,还要更加努力,学困生就会受到鼓舞,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热情主动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先行官。只有热情主动,学困生才会乐于接近老师。学困生有了困难,老师要热情帮助,关心学困生,不能置之不理,冷若冰霜,要热爱每一个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真诚相处,就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教师施教顺利,教学效果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做到不偏不倚,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三、优化生生关系,营造友爱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学关系。对待学困生,则应教育学生不要歧视、疏远他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利用班级中优生资源,既可以让部分学困生在轻松、平等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又可以保证优生不游离于课堂之外,还能够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发展,这正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
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更多的学生来关心学困生,使学困生的进步更快些,这样,帮助学困生的任务在课堂内就得到了落实。
四、给学困生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定要在对每一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定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调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监控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布置的作业,要求每个学困生一定要交。建立家长联系录,对于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困生,每天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其当天表现,同时要求家长配合督促,使其按时完成作业。对作业及时记录和反馈,对学困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五、上课多关注,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学困生身上
对于学困生,要做到五个优先:①有简单的问题,优先让他们回答。②有简单的计算,优先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板书。③练习的时候优先进行辅导。④如果学困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则优先解答。⑤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使他们感觉受到重视。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用一份“爱心”对待学困生,学困生便会有双倍的“收获”回报。
关键词 学困生 有效学习 数学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其实,教师更应从自己身上多找原因,因为一切客观的原因都已无法改变,只有从我们主观上去努力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讲究一些教学的策略来帮助学困生学习数学。
一、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成人在陷入困境时能够面对困难,分析原因,从现实中吸取教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而孩子们则很容易身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时候他们往往需要大人的帮忙。自卑与自信只有一字之差,但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天壤之别。自卑的人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而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学困生。那么如何矫正学困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拥有自信呢?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意志薄弱,总认为矮人一截,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发现其闪光点,给予鼓励。信任是医治自卑的良药,优秀教师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对学生必须信任。老师的信任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获得进步的动力。爱是自卑通向自信的桥梁,学困生希望得到关注,得到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老师,要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够对症下药。
学困生犯错,往往跟他们的成长经历、周围的环境、自己不成熟的心理和肤浅的阅历有关,他们幼小的心灵对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盲从的。因此,当学困生犯错时作为教师应该用宽容心包容他们的错误,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根源,以矫正学困生的错误心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要帮助学生们成长,不是命令、强制他们成长,只有这样才符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名言中将“传道”提在“授业”“解惑”之前的深远意义。
二、改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
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要充分热爱和信任学生,对学生和蔼可亲,尽量用商量的口吻讲话。艺术的教学语言应是教师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应是能有效感染学生情绪的“催化剂”,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味是外在的、平直的、毫无情感色彩的,便不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对学困生要更多一份关心,更多一份耐心,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给他们的爱是真诚的,并认识到自己能够进步,已经有进步,但还不够,还要更加努力,学困生就会受到鼓舞,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热情主动是融洽师生关系的先行官。只有热情主动,学困生才会乐于接近老师。学困生有了困难,老师要热情帮助,关心学困生,不能置之不理,冷若冰霜,要热爱每一个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真诚相处,就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教师施教顺利,教学效果明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做到不偏不倚,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三、优化生生关系,营造友爱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学关系。对待学困生,则应教育学生不要歧视、疏远他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利用班级中优生资源,既可以让部分学困生在轻松、平等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又可以保证优生不游离于课堂之外,还能够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发展,这正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
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更多的学生来关心学困生,使学困生的进步更快些,这样,帮助学困生的任务在课堂内就得到了落实。
四、给学困生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一定要在对每一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定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调整,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监控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布置的作业,要求每个学困生一定要交。建立家长联系录,对于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困生,每天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其当天表现,同时要求家长配合督促,使其按时完成作业。对作业及时记录和反馈,对学困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五、上课多关注,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学困生身上
对于学困生,要做到五个优先:①有简单的问题,优先让他们回答。②有简单的计算,优先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板书。③练习的时候优先进行辅导。④如果学困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则优先解答。⑤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使他们感觉受到重视。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用一份“爱心”对待学困生,学困生便会有双倍的“收获”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