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书面的输出形式,是一种“可理解性的输出”。写作不仅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学习者对词汇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对学习者已有词汇知识的一个检验和深层加工的过程。写作能够以注意的形式激活学习者的认知活动,使其认识到在词汇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检验和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弱点,从而不断加以克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写作方法的弊端,指出可以通过调整写作教学,即运用“写长法”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产出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写作;写长法
引言
在培养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刘润清指出,写作测试是一种综合性测试。它不仅检测学生的词汇、用法、语法等语言要素,而且检测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对各种语体的掌握等。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根据Swain的说法,学习者需要利用自己学到的语言资源来进行有意义的使用,输出促使学习者在言语产生时实现由语义(从上而下)过度到句法(自下而上)的过程,提高其语言能力。她还认为,语言产生促进语言习得必须有一个条件,即“只有在学习者被推动的时候”,“推动”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写作,可以迫使学习者更多地做可理解的输出。写作的一个好处就是让错误早点暴露出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英语表达能力与所积累的词汇量之间的差距,促进新的词汇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一、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词汇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我国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习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够阅读一定的英文资料。然而作文中反映出学生在积极词汇掌握和运用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文化差异,不少学生对许多单词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尽管记了不少,却只懂其义,不知其用,越学越难。学生脱离语境学习英语的倾向比较严重。他们往往把学习重点放在孤立地背单词和语法规则上。忽视了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使用条件和语境。因此,其作文在句子结构、词汇选用上、词序等方面出现明显的负迁移。英语词汇习得如何解决质和量的问题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张尧学认为英语教学不能只以单词量为准,而是要熟练掌握1000至2000个积极词汇。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汇学习实际上存在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词汇的搜索和使用。在英语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发现,问题并不在前者,而是后者。也就是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太大问题,而问题主要是如何在使用时尽快地将所需词汇喜爱大脑中搜索出来,并能恰当使用。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用词汇;2)词汇使用不恰当;3)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另外,还有母语干扰的问题,如机械记忆英词汉译,造成词义歪曲等。
以韩礼德的功能说为理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认为,提高英语学习祥和产出能力的方法是增加写、说的机会。不难发现,人们在国外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英语要比在国内快些,好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将心血道德词语及时运用,将从理解到产出语言信息的时间缩短,尽快地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把理解信息的能力和产出信息的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关键是要提高学习者的产出意识,不单是要注意某一结构或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某一语言结构或表达时能将它直接运用,这也有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转变为长期记忆。在词汇学习上提高产出意识,就是说学习者在遇到生词时,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理解和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产出。
二、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
写作作为一项产出技能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写作教学在外语教学界仍然是一薄弱环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造成的压力使许多学生为早日获得相应的证书而埋头苦背单词,搞题海战术,许多学生对英语写作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有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自然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而且写作部分只占总分的15%,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总分,不少学生情愿在其他考试项目上多花工夫,有的甚至知难而退,干脆放弃写作。此外,为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再加上课时的限制,不少教师也很少系统认真地进行写作教学,而是让学生考前临阵磨枪,突击背范文,猜题碰运气,以对付考试。资料表明,1991年6月份的四级统考中,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写作平均分为5.07分,(满分15分),全国重点院校作文平均分也仅为5.8分。而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公布的2005年1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统计资料,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写作部分平均成绩为6.7分,重点大学的作文平均分略高,为7.82分,非重点类大学仅为6.61分,均低于考试中其他四部分的平均成绩。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失误主要是由于汉语思维对英语的支配作用造成的,即母语的干扰因素。也就是说,由于掌握了母语中国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趋向于依赖母语思维,而不能借助尚未完全掌握的英语来构思。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大学生用英语写作的过程类似于学习汉译英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写作时仍以用单词搭建句子为主,因而语言不够规范和地道。
从目前CET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对所学词汇的应用能力还很难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遣词造句能力差,选词往往不当。董耐婷在近几年参加CET-4作文的批改工作中,总结归纳了学生作文中比较集中的错误,例如:“It can enlarge students’ sight.”(它可以开阔学生视野),“Hold their hands and agree it.”(双手赞成),“Students can touch the society.”(学生可以接触社会)。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何旭良对140篇样品作文进行词汇分类统计发现,虽然学生完成了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但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要求掌握的四级单词出现得很少:120词左右的文章最多出现7次,最少只出现1次;作文中所用单词绝大部分(96.56%)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单词。140篇作文样品中总计19,252个单词,四级词汇仅占3.24%,词频计623次,远远达不到大纲的规定。我们不能不看到达学生词汇能力和要求的差距。 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每当写作文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以前背过的词汇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做到有效提取。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缺乏应用意识,缺乏对词汇进行输出的有效操作练习,对很多词汇只是认识或是熟悉,却不知如何运用到实际的口头或书面交流中。
三、运用“写长法”,提高词汇能力
王初明指出在我国学外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众多的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的目的语使用环境。他们之间使用外语交流不是自然的交际,基本上属于语言操练。课堂练习仍然是主要的外语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大脑充斥着外语形式和汉语语境知识的结合物,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匹配容易出现误差,感到运用外语比较困难;来自用外语交际的压力较小,使用外语的动力较弱;他们或发音不好,或因害怕犯错,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不愿多开口,难于提高口语和听力水平。然而,尽管我国的听说环境对外语学习不利,但读写条件不差;特别是对成人外语学生,他们有成熟的思想,有动力去表达,他们在中学学过不少英语知识,他们有较好的汉语写作知识技能,他们有学好外语的强烈愿望,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而苦于找不到什么好方法。因此王初明教授根据国情,集各方法之长,设计了外语学习中的“写长法”。它的基本思路是:从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角度入手,通过设计适当的写作任务,促使学生在表达真实情感的过程中,逐渐加大写作量去打造外语能力,学用外语。
“写长法”的基本思路是,针对学生学外语多年而不会运用的困境,以设计激发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和写作冲动的任务为教学重点,在一定的学习阶段,顺应外语学习的规律,通过调节作文长度要求,逐步加大写作量,促进学生冲破外语学习的界限,由此增加学习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将外语知识加速打造成外语应用能力。
“写长法”强调以写的方式去学外语,即以写促学,强调学生体验用外语写作的过程,使外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习者在用英语写作时,不得不主动调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斟酌语法规则的运用,琢磨词语的搭配,掂量语句使用的确切性和得体性。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不必刻意追求教学和学习内容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学生体验用英语写作的过程,写得越长越好。吴斐在一项“写长法”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受试者的用词水平通过写长法输出训练得到相应提高。参加试验的学生普遍反映,写长作文的要求迫使他们在课外采用其他输入方法填补输出中存在的词汇信息差距,包括查词典,读英文小说和各种英文报刊。试验证明“写长法”在帮助学生发展词汇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得出启示:“写长法”教学模式有效激活了已经存储和正在输入的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句法知识和语篇能力,并经过写作中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磨合加速语言形式的内化,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在选词上犹豫不决,对词的用法把握不准,或是大脑一片空白,找不到合适的英语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写作的重要性在于运用输出反馈来激活最佳词汇输入,有效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写长,词汇知识可以不断地得以巩固、更新并内在化。
此外,“写长法”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心理异常活跃,他们渴求作文心理上的自由,渴求依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感受和思考进行个性化写作。传统作文大都有教师命题和提出各种要求,很多教师为了应对四级考试,并规定学生应怎样写(一般都采用三段式)。这首先让学生从内容上觉得没什么可写,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情了,学生只能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长此以往,他们便会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逆反心理。“写长法”可以克服这一弊端,它鼓励学生不拘一格放手写,不设框架、不限制内容,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可以释放学生的潜力,有助于他们对应于写作的恐惧感,使他们敢于大胆地放开手去写。写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激发学习新知识、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量的欲望与动力。
结束语
词汇学习不仅是量的积累,更应该注重产出能力的培养。写作涉及到选词、造句、谋篇等一系列问题,是提高词汇产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字数限定、作文题目的老套、三段式的呆板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的发挥与词汇输出水平的提高。写长法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习,通过写长开阔思路,释放创新潜力,在写的过程中促进词汇知识的内化,激活产出意识,从而提高词汇产出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写作;写长法
引言
在培养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过程中,“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不仅有助于巩固输入的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知识的内在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为实质性的口语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刘润清指出,写作测试是一种综合性测试。它不仅检测学生的词汇、用法、语法等语言要素,而且检测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推理、对各种语体的掌握等。只有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根据Swain的说法,学习者需要利用自己学到的语言资源来进行有意义的使用,输出促使学习者在言语产生时实现由语义(从上而下)过度到句法(自下而上)的过程,提高其语言能力。她还认为,语言产生促进语言习得必须有一个条件,即“只有在学习者被推动的时候”,“推动”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写作,可以迫使学习者更多地做可理解的输出。写作的一个好处就是让错误早点暴露出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英语表达能力与所积累的词汇量之间的差距,促进新的词汇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一、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词汇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我国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习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够阅读一定的英文资料。然而作文中反映出学生在积极词汇掌握和运用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文化差异,不少学生对许多单词只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尽管记了不少,却只懂其义,不知其用,越学越难。学生脱离语境学习英语的倾向比较严重。他们往往把学习重点放在孤立地背单词和语法规则上。忽视了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使用条件和语境。因此,其作文在句子结构、词汇选用上、词序等方面出现明显的负迁移。英语词汇习得如何解决质和量的问题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张尧学认为英语教学不能只以单词量为准,而是要熟练掌握1000至2000个积极词汇。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汇学习实际上存在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词汇的搜索和使用。在英语教学和研究中,我们发现,问题并不在前者,而是后者。也就是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太大问题,而问题主要是如何在使用时尽快地将所需词汇喜爱大脑中搜索出来,并能恰当使用。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用词汇;2)词汇使用不恰当;3)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另外,还有母语干扰的问题,如机械记忆英词汉译,造成词义歪曲等。
以韩礼德的功能说为理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认为,提高英语学习祥和产出能力的方法是增加写、说的机会。不难发现,人们在国外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英语要比在国内快些,好些,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将心血道德词语及时运用,将从理解到产出语言信息的时间缩短,尽快地将输入转化为输出,把理解信息的能力和产出信息的能力很好的结合起来。关键是要提高学习者的产出意识,不单是要注意某一结构或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某一语言结构或表达时能将它直接运用,这也有利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转变为长期记忆。在词汇学习上提高产出意识,就是说学习者在遇到生词时,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理解和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产出。
二、传统写作教学的弊端
写作作为一项产出技能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写作教学在外语教学界仍然是一薄弱环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造成的压力使许多学生为早日获得相应的证书而埋头苦背单词,搞题海战术,许多学生对英语写作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有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自然就能写出好的作文。而且写作部分只占总分的15%,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总分,不少学生情愿在其他考试项目上多花工夫,有的甚至知难而退,干脆放弃写作。此外,为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再加上课时的限制,不少教师也很少系统认真地进行写作教学,而是让学生考前临阵磨枪,突击背范文,猜题碰运气,以对付考试。资料表明,1991年6月份的四级统考中,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写作平均分为5.07分,(满分15分),全国重点院校作文平均分也仅为5.8分。而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公布的2005年1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统计资料,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写作部分平均成绩为6.7分,重点大学的作文平均分略高,为7.82分,非重点类大学仅为6.61分,均低于考试中其他四部分的平均成绩。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言失误主要是由于汉语思维对英语的支配作用造成的,即母语的干扰因素。也就是说,由于掌握了母语中国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趋向于依赖母语思维,而不能借助尚未完全掌握的英语来构思。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大学生用英语写作的过程类似于学习汉译英的过程。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写作时仍以用单词搭建句子为主,因而语言不够规范和地道。
从目前CET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英语学习者对所学词汇的应用能力还很难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遣词造句能力差,选词往往不当。董耐婷在近几年参加CET-4作文的批改工作中,总结归纳了学生作文中比较集中的错误,例如:“It can enlarge students’ sight.”(它可以开阔学生视野),“Hold their hands and agree it.”(双手赞成),“Students can touch the society.”(学生可以接触社会)。
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何旭良对140篇样品作文进行词汇分类统计发现,虽然学生完成了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但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要求掌握的四级单词出现得很少:120词左右的文章最多出现7次,最少只出现1次;作文中所用单词绝大部分(96.56%)是中学阶段所学的单词。140篇作文样品中总计19,252个单词,四级词汇仅占3.24%,词频计623次,远远达不到大纲的规定。我们不能不看到达学生词汇能力和要求的差距。 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抱怨,每当写作文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以前背过的词汇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做到有效提取。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中缺乏应用意识,缺乏对词汇进行输出的有效操作练习,对很多词汇只是认识或是熟悉,却不知如何运用到实际的口头或书面交流中。
三、运用“写长法”,提高词汇能力
王初明指出在我国学外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众多的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的目的语使用环境。他们之间使用外语交流不是自然的交际,基本上属于语言操练。课堂练习仍然是主要的外语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学生而言,他们的大脑充斥着外语形式和汉语语境知识的结合物,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匹配容易出现误差,感到运用外语比较困难;来自用外语交际的压力较小,使用外语的动力较弱;他们或发音不好,或因害怕犯错,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不愿多开口,难于提高口语和听力水平。然而,尽管我国的听说环境对外语学习不利,但读写条件不差;特别是对成人外语学生,他们有成熟的思想,有动力去表达,他们在中学学过不少英语知识,他们有较好的汉语写作知识技能,他们有学好外语的强烈愿望,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而苦于找不到什么好方法。因此王初明教授根据国情,集各方法之长,设计了外语学习中的“写长法”。它的基本思路是:从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角度入手,通过设计适当的写作任务,促使学生在表达真实情感的过程中,逐渐加大写作量去打造外语能力,学用外语。
“写长法”的基本思路是,针对学生学外语多年而不会运用的困境,以设计激发学生表达真实情感和写作冲动的任务为教学重点,在一定的学习阶段,顺应外语学习的规律,通过调节作文长度要求,逐步加大写作量,促进学生冲破外语学习的界限,由此增加学习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将外语知识加速打造成外语应用能力。
“写长法”强调以写的方式去学外语,即以写促学,强调学生体验用外语写作的过程,使外语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学习者在用英语写作时,不得不主动调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斟酌语法规则的运用,琢磨词语的搭配,掂量语句使用的确切性和得体性。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不必刻意追求教学和学习内容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学生体验用英语写作的过程,写得越长越好。吴斐在一项“写长法”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受试者的用词水平通过写长法输出训练得到相应提高。参加试验的学生普遍反映,写长作文的要求迫使他们在课外采用其他输入方法填补输出中存在的词汇信息差距,包括查词典,读英文小说和各种英文报刊。试验证明“写长法”在帮助学生发展词汇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得出启示:“写长法”教学模式有效激活了已经存储和正在输入的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句法知识和语篇能力,并经过写作中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磨合加速语言形式的内化,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在选词上犹豫不决,对词的用法把握不准,或是大脑一片空白,找不到合适的英语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写作的重要性在于运用输出反馈来激活最佳词汇输入,有效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语言输出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写长,词汇知识可以不断地得以巩固、更新并内在化。
此外,“写长法”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心理异常活跃,他们渴求作文心理上的自由,渴求依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感受和思考进行个性化写作。传统作文大都有教师命题和提出各种要求,很多教师为了应对四级考试,并规定学生应怎样写(一般都采用三段式)。这首先让学生从内容上觉得没什么可写,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情了,学生只能千篇一律,依葫芦画瓢。长此以往,他们便会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逆反心理。“写长法”可以克服这一弊端,它鼓励学生不拘一格放手写,不设框架、不限制内容,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可以释放学生的潜力,有助于他们对应于写作的恐惧感,使他们敢于大胆地放开手去写。写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激发学习新知识、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量的欲望与动力。
结束语
词汇学习不仅是量的积累,更应该注重产出能力的培养。写作涉及到选词、造句、谋篇等一系列问题,是提高词汇产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字数限定、作文题目的老套、三段式的呆板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写作欲望的发挥与词汇输出水平的提高。写长法鼓励学生多写,多练习,通过写长开阔思路,释放创新潜力,在写的过程中促进词汇知识的内化,激活产出意识,从而提高词汇产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