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历来就是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并利用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资源,从仿写、改写、续写、写读后感四种基本的写作形式入手,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资源;写作形式;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2801
  中学生普遍缺乏体验素材,写起文章来一编二凑三造假,主要原因就是作文教学没有规范有序的教材。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换句话理解,教材就是学语文学写作的范文,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和阅读教学的写作资源,不再剥离阅读谈写作,那么,写作就不再那么费心劳神了。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从教材中归纳出以下四种操作性较强的写作形式:
  一、“依葫芦画瓢”——仿写
  仿写无疑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在阅读教学中常抓那些词汇量丰富、句式特点明显、修辞运用巧妙的句子让学生仿句练习。如,学《观舞记》,可以仿课文2—5段的假设句,也可仿7段的比喻句,还可仿17段的排比句,设计语境仿写6个“忽而”。也可以开展片段仿写。如,仿《春》调动各种感官,写活、写美景物;仿《济南的冬天》用拟人手法描摹事物,使事物富有情趣;仿《咏雪》巧用比喻绘美景;仿《秋天的怀念》用细节表达情韵……让学生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仿写。当然还可以开展文本整体仿写活动。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可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写作文。如,借鉴《王几何》用神态描写让人物鲜活的方法,练习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借鉴《羚羊木雕》的选材立意之法,以“成长”为话题写作文;借鉴《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巧设伏笔、悬念的方法来练笔。这样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依葫芦画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就不会再现。
  二、“新瓶装老酒”——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改变文体、语体、人称。改写既要忠实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改动,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如《木兰诗》可补充相关的史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描写,将木兰从军的故事改写成一篇历史小说。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石壕吏》搬上“舞台”,把《天净沙·秋思》、《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等古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再现一段或沉重或明快的历史;或将《皇帝的新装》改写为课本剧,集中刻画统治阶层与社会大众的丑陋嘴脸…… 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余音绕梁”——续写
  续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后蕴含的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留白”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拓展延伸,发挥联想和想象,与原文自然、连贯衔接,使续写的内容丰富,有创意。如《蜡烛》中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可让学生揣摩设想她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芦花荡》,可让学生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童话《皇帝的新装》,可以鼓励学生想象“游行大典之后”的情节发展,续写一个有趣的结尾;《孔乙己》,可鼓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虚构“孔乙己巧遇范进”的戏剧般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深层次探讨……教学时,教师如能诱导学生去发掘那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因素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无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四、“倒嚼甘蔗”——写读后感
  讀后感可以是对原文主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部分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对某些细节或语句的心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体会最深、最值得和别人分享的内容来写。读后感的关键是“感”,但“感”的内容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要紧扣原文的相关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以适当引述原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来印证或深化阅读感受,这样的读后感内容丰富,说服力强,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却步,而要化解困难,促使困难得以解决的道理,可让学生结合学习写些体会或感想;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我们也要向保尔学习,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学习;读《童年》有感,要珍惜眼前幸福美好的生活,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诸如此类,让学生找准感悟点,用倒嚼甘蔗的方法写读后感,以利消化与吸收,进而培养写作与感悟能力。
  仿写、改写、续写、读后感这种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基本形式,无论对于培养学生写作意识、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还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无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只要我们结合教材内容落实每一次训练,就能真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留白”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能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发挥。课堂“留白”需要一定的技巧,可从心理状态、课堂结构、思维发展、情感陶冶、板书设计五个方面着手,以构建灵动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留白”;灵动型课堂;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58-02  课堂“留白”是课堂教学中的“逗号
[摘要]有效课堂的实质是“少教多学”,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少教多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课前预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考查验收、拓展提升五个阶段来落实。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少教多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3401  改變教学模式,打造有效的课堂,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有效课堂的实质是“少教多学”,就是教
[摘 要]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需要从课前自主学习环节入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投入,增强学生学习上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需要学生生成学习动机,从而不断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实验结果;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时间,进行课外实验活动。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更注重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后的自主探究,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师培育学生情感与人格的重心和关键。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撷诗引歌入课,唤醒家国情怀;对话、牵手历史名人,渗透家国情怀;弘扬乡土教育,提升家国情怀;找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升华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渗透  [中图分類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为特征的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设置探究式问题,能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推动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活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思维具有概括性、逻辑性、形象性、统一性、广阔性和联想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有效把握思维的这些特性,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初中数学教
[摘 要]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型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在众多教学方法中,将学生出现的错误“变错为宝”的方法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并合理使用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接受、合理利用、积极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使用纠错本,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变错为宝;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