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辨笃行,勤学修德”是我们“明德九班”的班级理念。其中,“明德”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道:“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里提倡的价值观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从中国儒家传统经典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班级活动的设计紧密围绕班级理念进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活动的实效性。
一、围绕“笃行”理念展开系列活动
1. 明确含义:开展主题班会
在七年级上学期,我班举办了主题班会课“笃行——坚持做好一件事”。我联系学生当前目标不明确、毅力不够等现象,将班级理念讲深、讲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小手臂上放上一本书并平举起来,坚持1分钟的小游戏,学生很快感受到手臂酸胀,切实体验到“坚持”是不容易的。
本次班会还创设了“明德论坛”,邀请了企业家尹江波先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一百个马拉松跑步经验,引申到他的企业管理经验。同时,邀请了我校毕业生、目前就读于耶鲁大学的谭柏畅学长,专门录制了视频与学生分享他“坚持”的故事。通过“明德论坛”,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笃”字的内涵。最后,通过“WOOP”思维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坚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班级文化系列班会课,都以“阐述内涵—体会意义—落实行动”的形式,让学生对班级理念中的一个点产生认知。在此基础上,班级再开展“笃行”理念下的一系列活动。
2. 落实:寒假打卡
在“笃行”班会课的基础上,我继续开展与该理念相关的活动。在寒假期间,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坚持做好一件事,目标打卡。在寒假期间,每个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目标,5天为一个周期,学生在家长群进行接龙打卡,汇报自己的坚持情况。这个目标的设置必须具有可坚持性。
寒假过后,在班会课进行总结打卡,完成了既定目标的学生将会受到表彰。这个活动,强化了班级理念中“笃行”对学生的影响。当新学期开始,每个学生都开始回顾自己当时设定的目标,反思是什么导致自己没有“笃行”,并以此为鉴,在接下来的新学期中,重新出发,坚持做好一件事。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设计与之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二、利用暑假趣味闯关游戏强化班级文化认同感
为了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同时将班级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在初一的暑假中,我设计了“明德之旅闯关挑战”活动。每一个理念对应着两个活动,完成一个则闯过一关的站台。(见下页表)
活动的设计建立在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引导上,同时结合暑期学习作业、志愿服务活动、家校共建等相关内容。以闯关的形式,增强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开学时,学生兴奋地对比闯关表,看谁闯过的关数最多。完成八项闯关任务的同学,被授予“明德好少年”称号。
三、开展“一人一《论语》”明德小论坛细化德育目标
1. 以儒家经典为道德判断的基础
从初一入学开始,我利用每周二、四的语文早读前10分钟,带领学生诵读《大学》《中庸》。最初以素读的方式、朗朗上口的节奏唤醒学生一天的学习状态。两个月过后,学生通读完两本书,我开始针对其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讲解,打开学生国学世界的大门。这便是道德判断阶段,让学生有初步的认知。
初一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他们已经接触到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明白了一个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也学习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懂得了君子之仁德,体现在他的博学志坚、切问近思的态度上。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延续邀请名家名人的“明德论坛”,我又创设了“明德小论坛”,开讲嘉宾是每一位同学。每人在《论语》《大学》《中庸》里选取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利用课前5分钟,先向全班展示座右铭,并说明自己青睐这句话的原因。最后要与大家分享自己在日后的生活中如何践行座右铭中的品质。
2. 给予学生展示平台,让德育润物细无声
学生所选择的座右铭,往往给予了他对自身的期望,或是认为自己还有需要不断提升的方面。例如小林同学选择的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与大家分享:“松柏傲寒而屹立,是值得欣赏的;而那些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也是值得赞美和学习的。我希望自己能如松柏一般拥有坚毅的品格。”小郑同学选择的是:“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她与父母总会有些小争执,她觉得父母对她的要求过高,但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她也慢慢地体会到为人父母之不易。于是,她选择这句座右铭,来表达自己孝敬父母的愿望,要恭敬、不怨恨。
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位学生选择的座右铭,由全班学生结合含义对该名学生授予“____之星”称号。全班学生授予小林“坚毅之星”称号,授予小郑“孝悌之星”……由一个集体为自己的品质授予称号,这个环节增加了学生对自身座右铭所追求美好道德品质的认同感,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牢记自己是这种品质的代言人。一人一句座右铭,一人一种优秀品质。
在德育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所追求的品质进行教育,则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比如,小梁同学学习目标很远大,每次都想冲进年级前十,却会出现作业完成不认真的情况。这时,我结合她所选取的座右铭“言顾行,行顾言”,以及她在阐述座右铭时所说的“言行一致是很重要的”,请她反思自己当下的小毛病,能否符合当初的追求,是否与班级同学授予她的“言行之星”相匹配。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更能够打动学生。
“明辨笃行,勤学修德”,简单的八个字是相伴大家一生的共同价值观,也会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形式多样、创新丰富,而在班级文化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开展活动,能让德育工作更具有序列化。当前,我班在初一、初二兩个学年主要围绕“明辨启慧”及“笃实躬行”两个班级理念创设活动,实行重点突破,将培养学生“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品质落到实处。2018年9月开始的初三学年,班级将围绕“勤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立足于提高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将开展“学长引路”“我与名校有个约”“模拟招聘会”等系列活动。而班级的“明德论坛”则计划继续邀请各行业的精英人士、优秀代表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当儒家思想与班级文化结合在一起,班级建设便有了明确的方向引领,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及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文化建设对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确立信念、锻炼意志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 魏文琦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班级活动的设计紧密围绕班级理念进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活动的实效性。
一、围绕“笃行”理念展开系列活动
1. 明确含义:开展主题班会
在七年级上学期,我班举办了主题班会课“笃行——坚持做好一件事”。我联系学生当前目标不明确、毅力不够等现象,将班级理念讲深、讲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在小手臂上放上一本书并平举起来,坚持1分钟的小游戏,学生很快感受到手臂酸胀,切实体验到“坚持”是不容易的。
本次班会还创设了“明德论坛”,邀请了企业家尹江波先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一百个马拉松跑步经验,引申到他的企业管理经验。同时,邀请了我校毕业生、目前就读于耶鲁大学的谭柏畅学长,专门录制了视频与学生分享他“坚持”的故事。通过“明德论坛”,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笃”字的内涵。最后,通过“WOOP”思维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坚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班级文化系列班会课,都以“阐述内涵—体会意义—落实行动”的形式,让学生对班级理念中的一个点产生认知。在此基础上,班级再开展“笃行”理念下的一系列活动。
2. 落实:寒假打卡
在“笃行”班会课的基础上,我继续开展与该理念相关的活动。在寒假期间,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坚持做好一件事,目标打卡。在寒假期间,每个学生给自己设定一个具体目标,5天为一个周期,学生在家长群进行接龙打卡,汇报自己的坚持情况。这个目标的设置必须具有可坚持性。
寒假过后,在班会课进行总结打卡,完成了既定目标的学生将会受到表彰。这个活动,强化了班级理念中“笃行”对学生的影响。当新学期开始,每个学生都开始回顾自己当时设定的目标,反思是什么导致自己没有“笃行”,并以此为鉴,在接下来的新学期中,重新出发,坚持做好一件事。班级文化的形成,需要设计与之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育人。
二、利用暑假趣味闯关游戏强化班级文化认同感
为了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同时将班级文化的建设落到实处。在初一的暑假中,我设计了“明德之旅闯关挑战”活动。每一个理念对应着两个活动,完成一个则闯过一关的站台。(见下页表)
活动的设计建立在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引导上,同时结合暑期学习作业、志愿服务活动、家校共建等相关内容。以闯关的形式,增强了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开学时,学生兴奋地对比闯关表,看谁闯过的关数最多。完成八项闯关任务的同学,被授予“明德好少年”称号。
三、开展“一人一《论语》”明德小论坛细化德育目标
1. 以儒家经典为道德判断的基础
从初一入学开始,我利用每周二、四的语文早读前10分钟,带领学生诵读《大学》《中庸》。最初以素读的方式、朗朗上口的节奏唤醒学生一天的学习状态。两个月过后,学生通读完两本书,我开始针对其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讲解,打开学生国学世界的大门。这便是道德判断阶段,让学生有初步的认知。
初一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他们已经接触到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明白了一个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也学习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懂得了君子之仁德,体现在他的博学志坚、切问近思的态度上。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延续邀请名家名人的“明德论坛”,我又创设了“明德小论坛”,开讲嘉宾是每一位同学。每人在《论语》《大学》《中庸》里选取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利用课前5分钟,先向全班展示座右铭,并说明自己青睐这句话的原因。最后要与大家分享自己在日后的生活中如何践行座右铭中的品质。
2. 给予学生展示平台,让德育润物细无声
学生所选择的座右铭,往往给予了他对自身的期望,或是认为自己还有需要不断提升的方面。例如小林同学选择的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与大家分享:“松柏傲寒而屹立,是值得欣赏的;而那些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坚持真理、守卫正义的人也是值得赞美和学习的。我希望自己能如松柏一般拥有坚毅的品格。”小郑同学选择的是:“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她与父母总会有些小争执,她觉得父母对她的要求过高,但在一次次的冲突中,她也慢慢地体会到为人父母之不易。于是,她选择这句座右铭,来表达自己孝敬父母的愿望,要恭敬、不怨恨。
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位学生选择的座右铭,由全班学生结合含义对该名学生授予“____之星”称号。全班学生授予小林“坚毅之星”称号,授予小郑“孝悌之星”……由一个集体为自己的品质授予称号,这个环节增加了学生对自身座右铭所追求美好道德品质的认同感,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牢记自己是这种品质的代言人。一人一句座右铭,一人一种优秀品质。
在德育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所追求的品质进行教育,则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比如,小梁同学学习目标很远大,每次都想冲进年级前十,却会出现作业完成不认真的情况。这时,我结合她所选取的座右铭“言顾行,行顾言”,以及她在阐述座右铭时所说的“言行一致是很重要的”,请她反思自己当下的小毛病,能否符合当初的追求,是否与班级同学授予她的“言行之星”相匹配。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更能够打动学生。
“明辨笃行,勤学修德”,简单的八个字是相伴大家一生的共同价值观,也会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形式多样、创新丰富,而在班级文化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开展活动,能让德育工作更具有序列化。当前,我班在初一、初二兩个学年主要围绕“明辨启慧”及“笃实躬行”两个班级理念创设活动,实行重点突破,将培养学生“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品质落到实处。2018年9月开始的初三学年,班级将围绕“勤学”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立足于提高毕业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将开展“学长引路”“我与名校有个约”“模拟招聘会”等系列活动。而班级的“明德论坛”则计划继续邀请各行业的精英人士、优秀代表与学生进行交流。
在当前价值多元化的社会,当儒家思想与班级文化结合在一起,班级建设便有了明确的方向引领,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及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文化建设对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确立信念、锻炼意志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