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临床观察

来源 :云南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m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盆炎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27-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笔者自2000年4月~2006年12月采用自拟盆炎汤治疗该病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已婚58例,未婚12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40岁;经期、产褥期性交史者18例,近期有不洁性交史者25例,宫腔操作史者2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2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标准。(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部坠胀不适或疼痛,腰骶部酸痛,伴有白带增多或脓性白带。或兼见月经不调等;(2)妇科检查:在子宫一侧或双侧可触及有压痛的条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触痛。(3)B超检查示:盆腔炎性包块或液性暗区。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运用自拟盆炎汤治疗,处方:桃仁10g,瞿麦、篇蓄各12g,车前子(包煎)、玄胡、黄芪、二花各15g,制香附18g,滑石、蒲公英、丹参、败酱草、赤芍各20g,益母草30g。若伴见发热头痛者加黄芩、菊花、桑叶;兼阴道不规则出血,血色暗而淋漓不断者加荆芥炭、地榆炭、蒲黄;腹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川楝子;带下色黄稠如脓、有异味者加冬瓜仁、赤小豆、鱼腥草;腹部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荔枝核、昆布;久病气血两虚者加党参、当归;兼阴虚者加鳖甲、地骨皮。每日1剂,3煎分服。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厚味,适当休息。
  2.2 对照组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g静滴,每日1次(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次,静滴,1日2次。7~10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或B超于治疗前后同时期对比检查,盆腔包块缩小1/2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减轻,B超于治疗前后同时期对比检查包块缩小1/3~1/2;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1%;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82.8%,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35岁,于2005年10月5日就诊。腰腹疼痛,白带量多2年余,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症见:下腹部疼痛,腰痛,白带量多,色黄质粘稠,尿频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通畅,宫体后位,左侧附件区明显增粗如条索状、触痛明显;B超示:左侧附件增厚,盆腔积液。白细胞总数10.6×109/L血沉21mm/h。诊断:慢性盆腔炎。脉证合参,证属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所致,治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服盆炎汤8剂后,白带减少,腰腹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上方月余,诸症消失,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B超提示:盆腔积液消失,子宫附件未见异常,随访1年内未复发。
  
  5 讨论
  
  盆腔炎为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其主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链菌、大肠肝菌、厌氧菌、绿脓杆菌等。属祖国医学的“带下”、“腹痛”、“癥瘕”等范畴。多由妇女月经期或产褥期,胞脉空虚,房事不洁,冲任受损,湿热毒邪乘虚入侵,留滞下焦,阻碍气血运行,久则湿、热、瘀互结滞留而不去,聚而不散,虚实夹杂,发为本病。《傅青主女科》:“惟有热邪存于下焦之间,则津液不能化精,而反化湿也,夫湿者,土之气,实水之浸;热者,火之气,实木之生。水色本黑,火色本红,今湿与热合,欲化红而不能,欲返黑而不得,煎熬成汁,因变为黄色矣。”《医学入门》:“癥者坚而不走,瘕者坚而能移。……皆因疾发及经水时,或饮食生冷,以致脾虚,与脏气相结,或七情气郁生痰,皆必挟瘀血而后成形。”本病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该方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效。方中瞿麦、篇蓄、车前子、滑石清热利湿;二花、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败酱草祛瘀排脓,上述药物对病原体均有抑制作用且无耐药性。丹参、赤芍、桃仁、益母草凉血活血,疏通经脉,玄胡、香附理气益气,化瘀止痛;黄芪益气疗疮,有增强免疫功能、扩张外周血管、增进末梢循环及抗炎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行气活血。祛瘀散结之功。方药合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确实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剂,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中西医结合疗法;桂枝加桂汤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11-01    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临床上出现的糖尿病合并症亦逐渐增多,糖尿病胃轻瘫就是其中之一,主要表现为食管动力减弱和括约肌张力降低,胃排空延迟,扩张。胀气,甚至恶心呕吐、腹泻与便秘交替。笔者自2006年1月~2007年5月采用中西医
期刊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麝香保心丸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13-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后的很多异常可以不同的机制影响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进而导致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笔者以甲皱微循环为主要指标,观察了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及血粘度的影响,结果报
期刊
关键词:化腐生肌膏;宫颈糜烂;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18-01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已成为已婚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妇科门诊60%左右,且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笔者从2006年12月~2007年4月,采用化腐生肌膏治疗宫颈糜烂3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期刊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63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16-01    笔者自2005年12月~2006年1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6例,并设46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
期刊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药疗法;人参三七汤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10-02    近10年来,笔者自拟人参三七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1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1例中,男42例,女9例;年龄16~65岁,平均45岁.其中胃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例,出血性胃炎11例,肝硬化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法治疗NSAIDs相关性潰疡42例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NSAIDs相关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予中药健脾活血汤剂,对照组予奥荚拉唑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复发率及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91.66%,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内复发率治疗组为7.14%,对照组为36.1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用药前后实验室指
期刊
关键词:荨麻疹;过敏停合剂;对照观察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20-02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文山州中医医院制剂科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过敏停合剂治疗荨麻疹2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就
期刊
关键词:颈椎病;中药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21-01    颈椎病是因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压迫颈脊髓、神经根和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所引起的综合征。包括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等,以颈肩部疼痛或者向枕部发展、颈活动受限、眩晕、上肢麻木、肌肉无力、猝倒、步履
期刊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养通络柔筋手法;膝痹汤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1-0019-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OA),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因其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且关节病损多样,病程较长,因而治疗难度较大。笔者自2005年3月~2006年3月,运用中药内服配合温养通络柔筋手法治疗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温阳益肾汤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加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用温阳益肾汤加减联合NP方案运用于中晚期肺癌的患者。对照组单独用NP方案。结果:观察组的CR+PR=46.7,优于对照组的CR+PR=38.4%,2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其毒副反应的发生和生存质量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阳益肾汤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NP方案相比,疗效相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