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尼松和硫唑嘌呤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肺纤维化

来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目前针对IPF还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药物。泼尼松、硫唑嘌呤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NAC)广泛用于IPF的治疗。既往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提示上述三药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下降慢于泼尼松、硫唑嘌呤双药联合治疗组,但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该研究并未设置安慰剂对照组。2008年英国胸科协会(BTS)指南和2011年ATS/ERS/JRS/ALAT指南对上述三药联合方案的推荐意见分别是"弱推荐"和"弱不推荐",其确切安全性和有效性还不确定。

方法: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入选35~85岁的轻~中度肺功能损害(定义为FVC占预计值%≥50%且DLCO占预计值%≥30%)的IPF患者,所有患者符合2011年ATS/ERS/JRS/ALAT指南的IPF诊断标准。患者按1∶1∶1的比例分为3组:泼尼松、硫唑嘌呤、NAC联合治疗组,NAC单药治疗组及安慰剂组。泼尼松的起始剂量为0.5 mg·kg-1·d-1(理想体重),在25周的时间内逐渐减量至0.15 mg·kg-1·d-1。硫唑嘌呤的剂量根据理想体重、是否同时使用别嘌呤醇及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进行确定,最高剂量不超过150 mg/d。NAC给予600 mg,3次/d,口服。主要结果评估治疗开始后随访60周内FVC的变化,选取基线、4周、15周、30周、45周及60周为随访节点。次要结果评估包括病死率、死亡时间、急性加重频率、疾病进展及其他临床和生理学指标等。

结果:

当收集了大约50%的病例后(包括77例联合治疗组患者、81例NAC单药治疗组患者及78例安慰剂组患者)进行中期分析时发现,联合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的基线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相似,但两组患者FVC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联合治疗组的全因病死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8例和1例,P=0.01),死亡患者中8例因呼吸事件死亡(分别为7例和1例)。联合治疗组的全因住院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23例和7例,P<0.01),联合治疗组发生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比例亦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24例和8例,P=0.001)。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另外鉴于联合治疗组未见生理学或临床指标改善的证据,在平均随访至32周时提前终止了三药联合治疗方案。但继续进行的NAC单药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比较未在此提及。讨论:本研究的优点在于对IPF患者的诊断进行了严格的确认,药物剂量的选择方式也保证了治疗方案的一致性。本研究中硫唑嘌呤的剂量要低于既往临床试验的剂量。其不足之处首先在于联合治疗的提前终止限制了对主要结果和部分次要结果的评估,其次联合治疗组病死率和住院率增加的确切原因并不清楚,而且并不能确定3种药物中究竟是哪一种或主要是哪一种导致了上述结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结果的入选条件仅针对轻~中度肺功能损害的IPF患者,并不能以此推断重度肺功能损害的IPF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论:

与安慰剂组相比,采用泼尼松、硫唑嘌呤、NAC三药联合治疗IPF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和住院风险。这为不支持三药联合方案治疗IPF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可能对今后IPF治疗的建议带来新的变化。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在发达国家中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的主要易患疾病。该研究旨在评价东南亚地区HIV感染者中NTM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2007年ATS和美国传染病学会制定的NTM病诊治指南,将纳入的东南亚3个国家HIV感染者分为NTM肺病、疑似NTM肺病、播散性NTM病和无NTM病4组,收集患者肺部及肺外标本进行检测。结果:由于柬埔寨的实验室结果仅使用固体培养基进
期刊
期刊
背景和目的: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菌组(MAC)肺病的预后因素至今尚未阐明,该研究目的是评价MAC肺病患者死亡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在日本埼玉县心血管及呼吸病研究中心呼吸科诊治的634例人免疫缺陷病毒阴性MAC肺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表现、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情况等,所有患者均符合ATS的MAC肺病诊断标准。结果:634例的平均年龄为68.9岁,随访中位时间为4.7
期刊
背景和目的:电子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拟通过吸5 min电子烟来了解其对于既往体健的吸烟者的肺功能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短期使用电子烟对健康的影响。方法:招募既往体健的吸烟者30人(年龄19~56岁,男14人),吸含烟弹的电子烟,30人中随机取10人为对照组(与吸电子烟有时间间隔,吸入不含烟弹的空电子烟管),其余20人为研究组。两组均在吸电子烟管前、吸电子烟管5 min后接受肺
期刊
期刊
期刊
背景和目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可加速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并导致死亡,早期识别其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肺动脉高压是COPD的重要并发症,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肺动脉高压与AECOPD有关,肺血管异常的发生一般早于肺动脉高压。本研究通过CT测量肺动脉内径,以明确肺动脉内径增宽是否与重度AECOPD相关。方法:采用多中心的观察性研究,从美国COPD基因研究的21个医疗单位10 300例中筛选出
期刊
背景:根据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患者的影像学中是否存在中心性支气管扩张(CB),可将其分为支扩型(ABPA-CB)和血清型(ABPA-S)。目前关于ABPA-CB的研究较多,而关于ABPA-S的研究相对很少。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分析ABPA-S患者的长期转归。方法:患者诊断为ABPA-S的需符合下列所有条件:①哮喘,②烟曲霉抗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③总IgE水平>1000 IU/ml,④烟
期刊
背景:大约20%的无诱因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在停用口服抗凝药治疗后2年内出现复发。延长抗凝治疗虽可预防复发,但增加出血风险,并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阿司匹林已被证实可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但对预防VTE复发的益处尚不明确。方法:在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无诱因初次发病的VTE患者在完成6~18个月的口服抗凝药治疗后随机分为2组,一组口服阿
期刊
背景和目的:维兰特罗(vilanterol)是一种新型吸入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与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治疗COPD和哮喘。该研究旨在评价中重度COPD患者吸入维兰特罗(3~50 μg)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中重度COPD患者602例,年龄40~80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为35%~70%。随机分为6组:安慰剂组和维兰特罗3、6.25、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