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黑洞现“真身”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最神秘莫测的莫过于黑洞。如今,这个试图用引力把自己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家伙,在“核光谱空间望远镜阵列”(NuSTAR)的捕捉下,终于现出“真身”。
  2013年1月10日,据美国航宇局网站报道,“核光谱空间望远镜阵列”拍摄到鹿豹座方向两个神秘黑洞迸射出的超强×射线,从而让隐藏的黑洞现身。鹿豹座距离地球大约700万光年,这两个黑洞此前已经被美国航宇局的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发现,但是观测图像较为模糊。
  黑洞是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质量如此之大,所产生的引力场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是如此。由于其类似于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
  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比如说,恒星在被吸入黑洞时会在黑洞周围形成吸积气盘,盘中气体剧烈摩擦,强烈发热,而发出X射线。借由对这类X射线的观测,可以间接发现黑洞并对其进行研究。
  “核光谱空间望远镜阵”于去年6月13日发射升空,造价约1.7亿美元,是美国低成本“小型探测器项目”的第11颗卫星(SMEX-11)。任务时长2年,轨道高度550千米。主要的科学目标是通过对6000电子伏特~79000电子伏特的高能X射线进行扫描观测,深度探索质量超过太阳10亿倍的黑洞,并了解粒子在活动星系核如何被加速,以及研究超新星残骸以了解重元素如何在超新星中形成。
  探测黑洞的信息将导致一场革命,意义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一样深远。通过破译黑洞的信息,人类可能会发现宇宙隐藏中的另一面。
其他文献
期刊
采用离子交换法合成Cu/ZSM5系列催化剂,考察催化剂分解NOx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选用ZSM-5(Si/Al25H)型分子筛为载体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采用中性铜离子溶液制备的催化剂,其
4月19日,历时近一年的“飞航杯”全国首届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总体设计部(以下简称“三部”)主办,西北
以GIS和GPS等作为智能交通系统框架研究的技术支持,并充分利用GIS在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强大功能和GPS技术在卫星导航定位方面成熟、广泛的应用,借鉴一些在ITS框架研究方面处于领先的研究成果,采取以纵向的交通数据流、信息流为研究主线,并划分5个阶段来实现,再在每个阶段横向研究它们的具体实现,从而构建出智能交通系统框架。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和五年来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