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3月21~23日,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教研员研修会在北京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有全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部分专家,省(直辖市、自治区)项目负责人、幼教教研员,各项目基地所在的上一级地、市幼教教研员,各项目基地幼教教研员和园长,共计300余人。北京市部分教研员、园长和教师列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项目推进过程中教研员的角色和任务,教研员工作的实践与反思;园本教研中的问题诊断;教研员在园本教研引领中的组织策略和技能以及网络使用技术等。会议安排了专家专题报告、地区教研工作介绍、北京市11所幼儿园现场观摩研讨和小组讨论等内容。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从教育本质这一角度阐述了如何理解教学研究所具有的本质和核心。她指出,该项目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使幼教机构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研究和解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系;研究教育环境与幼儿发展、教师参与的关系。该项目有助于幼教工作者从新的角度看待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在幼儿教育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情况下,幼教工作者更应该尊重自己,这也是尊重儿童、尊重教育的象征。同时,朱副司长还指出,教研员的研究方式和工作方式应更强调反思、同伴互助和理解差异,幼教教研完全有条件避免中小学教研中存在的标准化、统一化的问题。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讲话中强调,该项目有利于加强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在谈到北京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时,他指出,北京市大部分幼儿园虽然都已经开展了教研工作,也有自己的教研制度,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流于形式、缺乏组织、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园长的引领不够等问题,没有很好地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因此教研工作的质量急需提高。在全国项目专家的指导下,北京市成立了以市教委和教科院为主体的项目研究小组,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和市教科院早教所直接领导该项目的开展工作,采取分区划片、专门负责的办法加强指导,设立7个试验基地,每个基地由两名教研员提供具体指导,同时划拨了专门项目经费,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市教委还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意见》,对各个教研单位及教研员的职责、教研制度,以及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对教研员的奖惩、考核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北京市愿意经常与兄弟省(直辖市、自治区)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作了《对新时期幼教教研有关问题的思考》的专题报告,阐述了幼教教研的涵义和发展取向、幼教教研面临的挑战和若干误区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副教授对本次大会的总结中层层剖析了园本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她指出,教研员的角色应该是专业引领、专业支持、专业合作,专业引领体现了教研工作的培训功能,专业支持体现了教研的服务功能,专业合作体现了教研工作的互惠功能。对于有效教研的标准,华爱华副教授的分析丝丝入扣。她认为,针对问题的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教研员和教师是否平等对话;平等对话的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产生交锋;产生交锋的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有提升和归纳,最后还要看是否能跟进行动。而这几点都做到后,还要看问题是否是真问题,平等是不是一团和气,有交锋但有没有产生认知冲突。
在地区教研工作交流现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黄琼作了《热爱,才能点化教研工作的美丽》的主题报告,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室主任沈心燕作了《园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园本教研中需要关注的四个关系》的报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幼教教研员吴海虹作了《寻求教研走向园本的突破——解读网络教研》的报告,山东英才银座幼教集团副园长袁霞作了“如何开展网络教研”的发言。
此次大会给广大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对北京市幼儿园半日活动的观摩现场研讨。宇峰、总后六一、宣武实验等11所幼儿园开放了半日活动和相应的教研活动,供与会代表学习研讨。代表们纷纷表示,这种常态下的开放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北京市幼儿园在教学活动设计和教研工作开展方面的扎实功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朱慕菊从教育本质这一角度阐述了如何理解教学研究所具有的本质和核心。她指出,该项目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使幼教机构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研究和解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系;研究教育环境与幼儿发展、教师参与的关系。该项目有助于幼教工作者从新的角度看待教育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在幼儿教育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情况下,幼教工作者更应该尊重自己,这也是尊重儿童、尊重教育的象征。同时,朱副司长还指出,教研员的研究方式和工作方式应更强调反思、同伴互助和理解差异,幼教教研完全有条件避免中小学教研中存在的标准化、统一化的问题。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讲话中强调,该项目有利于加强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在谈到北京市“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时,他指出,北京市大部分幼儿园虽然都已经开展了教研工作,也有自己的教研制度,并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流于形式、缺乏组织、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园长的引领不够等问题,没有很好地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因此教研工作的质量急需提高。在全国项目专家的指导下,北京市成立了以市教委和教科院为主体的项目研究小组,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和市教科院早教所直接领导该项目的开展工作,采取分区划片、专门负责的办法加强指导,设立7个试验基地,每个基地由两名教研员提供具体指导,同时划拨了专门项目经费,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市教委还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意见》,对各个教研单位及教研员的职责、教研制度,以及幼儿园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对教研员的奖惩、考核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在该项目进行过程中,北京市愿意经常与兄弟省(直辖市、自治区)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作了《对新时期幼教教研有关问题的思考》的专题报告,阐述了幼教教研的涵义和发展取向、幼教教研面临的挑战和若干误区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副教授对本次大会的总结中层层剖析了园本教研中教研员的角色。她指出,教研员的角色应该是专业引领、专业支持、专业合作,专业引领体现了教研工作的培训功能,专业支持体现了教研的服务功能,专业合作体现了教研工作的互惠功能。对于有效教研的标准,华爱华副教授的分析丝丝入扣。她认为,针对问题的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教研员和教师是否平等对话;平等对话的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产生交锋;产生交锋的教研是否有效,还要看是否有提升和归纳,最后还要看是否能跟进行动。而这几点都做到后,还要看问题是否是真问题,平等是不是一团和气,有交锋但有没有产生认知冲突。
在地区教研工作交流现场,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黄琼作了《热爱,才能点化教研工作的美丽》的主题报告,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室主任沈心燕作了《园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浅谈园本教研中需要关注的四个关系》的报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幼教教研员吴海虹作了《寻求教研走向园本的突破——解读网络教研》的报告,山东英才银座幼教集团副园长袁霞作了“如何开展网络教研”的发言。
此次大会给广大与会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对北京市幼儿园半日活动的观摩现场研讨。宇峰、总后六一、宣武实验等11所幼儿园开放了半日活动和相应的教研活动,供与会代表学习研讨。代表们纷纷表示,这种常态下的开放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北京市幼儿园在教学活动设计和教研工作开展方面的扎实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