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enro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为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本文笔者简单分析了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音乐 教学改革
  小学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缺乏突出的艺术特点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新课标的实施,可以说是为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不论是从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模式,都做出了全面的改革,这对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明显感受到了新课标对教学工作带来的重大改变,对新课标的内容和精神也进行了学习和领会。本文笔者借此机会围绕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简单分析:
  一、传统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本质主要指的是审美教育,审美价值是音乐的核心因素,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是以审美价值作为依据。但是,长时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一直都没有实现绝对的独立性,不是被归入了智育范畴,就是被归入德育范畴,音乐教学过于注重其政治性和智育性,忽视了音乐的艺术特点,将音乐最本质的因素“审美价值”摆在了次要位置,使得音乐教学缺乏艺术。
  (二)重视音乐技能,忽视了音乐的育人功能
  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普及基础的音乐知识,属于普通的艺术教育,并不是职业教育或者专业的艺术教育。但是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过于重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对知识或者技能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创新精神、审美价值、个性发展、鉴赏能力、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培养,盲目追求专业艺术院校的形象,小学音乐教育却没有体现出小学的特点,音乐教育“育人”的功能也被忽视。
  (三)学生被动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视
  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和经验,将教育看成是文化传递的工具,所以,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教师总认为指导的越详细,学生学起来效果就更好,让他们去模仿教师的声音和动作,学生这样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中,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评价,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方式比较单一,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理念,认清音乐教育的本质,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艺术审美素质成为新时期下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完善审美的心理,促进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全方位发展。《音乐新课标》中提到,将音乐教育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和对人的培养上,在新的音乐教育中要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发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音乐教学过程都应该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主,让学生成为知识构建的主要受益者和实施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师生互动,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二)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学中不排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到音乐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范例法,即对典型音乐欣赏评论,模仿学习,举一反三;情景教学法,通过听旋律看表演,自身进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联想;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和谐的环境下共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鉴赏学习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内外音乐会演出,观看欣赏文艺汇演来学习;调查研究法,教师可以找出一些著名音乐家和代表作,介绍音乐家的事迹,评论音乐家的作品风格。才艺展示法,对小学生来说,都喜欢表现自己,对自己的内心想法都会直观的表现出来,可以通过在表演中唱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演奏自己最喜欢的乐曲,通过各种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所得。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动”起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帮助小学生建立音乐学习的信心
  这需要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除了对普及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外,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音乐潜能、音乐素养和个人品质等都要考核在内,由于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不同,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感受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音乐的信心,为他们今后的音乐教育奠定基础。
  总之,素质教育指导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新课标的实施和发展为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更新提供了指导方向。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落实音乐新课标的内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会杰.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学周刊,2011,(01).
  [2]莫清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尝试与反思[J].林区教学,2011,(09).
  [3]刘音.让快乐的音符浇灌孩子们的心田——浅谈小学音乐课上的快乐教学[J].青春岁月,2011,(14).
  [4]赵晓兰.携德之手 与音同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5).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7日,由成都大学期刊中心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教育与教学研究》编辑部、成都市龙泉驿区教科院,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承办的“《教育与教学研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通篇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指
针对雷达、北斗卫星导航等依赖电磁波的系统都避免不了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分析问题,提出了基于统计模型的电磁环境预测方法,以及基于抛物方程的预测方法,并推导出抛物方程计算总
摘要:本文对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智力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 音乐课堂 自尊 自信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强硬的知识作为后盾,显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好坏与否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突出问题之一。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严重干
交替二进制偏移载波(AltBOC)信号是应用于Galileo导航系统E5频段的新型导航信号,该信号包含E5a和E5b两个边带,调制四路独立的导航信号。传统的捕获技术是对其中的一路信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