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当存高远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子晚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辽宁省锦州市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小阳在作文“我的理想”中这样写道:“我在班级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总是批评我。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我有自己的理想,我要先买一张彩票,中上大奖500万,然后用这些钱买一个大官……”
  孩子们之所以有这样的理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个中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少年儿童稚气、单纯、可塑性强,正是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也极易受错误认识和思潮的影响。由于他们处在一个对外部事物不甚了解和粗浅认识的阶段,所树立的“理想”自然会存在许多误区和偏见。“差之毫厘,缪之千里”,面对孩子们“挣大钱”“中大奖”“买大官”之类的理想,该如何扭转这种现象,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思潮形成的原因。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误区,认为学习好不好是无所谓的事,照样可以当大官、当科学家。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二是对当官的认识误区,官可以用钱买,知识不知识无所谓,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个大官当当。
  三是投机取巧的心理,在他们看来,创造财富、获得财富并不需要什么条件,只要花钱去买彩票,就有可能得到很多的金钱,然后去享受荣华富贵。
  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如何让孩子拥有正确的“理想”,从而让他们获得终身的快乐,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的。
  一、教育学生学习先辈,从小立志,勇于进取,敢于实践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是理想幼芽开始萌发的时期。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是从小立志。古代的祖逖从小“闻鸡起舞”、班超的“投笔从戎”、岳飞的“精忠报国”脍炙人口,激励人心。我们每位教师应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勇于攀登,懂得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学生幼小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让他们在追求崇高理想的道路上奋力进取,积极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样,自己既定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二、教育学生目标要定得高且远
  有这样一句人生哲理: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获得更多,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只追求自己视线之内的东西,而不努力实现自己更大的梦想,去达成更有价值的目标。引导他们从小树立冲出农村的大志,学好本领,再回来建设家园。
  三、胸怀大志,从小事做起
  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崇高寓于平凡,伟大出自平凡,平凡细小的工作,就是通向理想的阶梯。将伟大的理想落实到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中,理想才有了实现的根基。
  有的同学看不起平凡的小事,总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这种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人既要心中有大志,又要有实现大志的决心与实际行动,从现实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里家务事,乐承担,洗碗筷,扫门庭,在学校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独立完成作业……从这些有意义的事做起,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四、充分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回顾心茫然”的焦急。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奋成才的,周恩来说过:“逆境是最好的老师。”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因暂时的挫折而灰心气馁,而应百折不挠,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现在的少年儿童是未来的主人,是21世纪中叶的生力军,只要家长、社会、学校合力,让孩子从小立大志,踏踏实实度过每一天,他们一定可以接近或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的生命也会因此而快乐幸福。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师训教研中心)
其他文献
时下,全新的语文教学观、学习观已从多个层面进入广大师生的视野,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改革,它正以整合、开放,探究、合作、创新的崭新面容走进课堂。特别是我们学校正在全力打造全优课堂,实施“预习导学、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更使语文教学散发出了青春的力量和诱人的芬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和渗透新理念,追求实效,让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从而让课堂真正的灵动起来。  
摘 要:教育孩子什么最重要?提出了“德为贵,能力次之,成绩为轻”的观点。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多学习,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同步成长,要把孩子培养成品行端正、心灵健康的人。  关键词:德为贵;能力;成绩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我曰:“德为贵,能力次之,成绩为轻。”意思是说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界对有关亲子依恋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一般认为,亲子关系是双向作用关系:儿童在双亲的抚养下长大,同时,儿童的身心反应又影响着双亲的行为。而亲子依恋,是指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主要抚养人不仅能满足婴儿的生理需求和情感渴望,还是孩子心理上的保护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依恋是人类适应环境并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能低耗的期望一直得不到实现。教师抱怨学生。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教师没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没有培养他们做学习主人的信心与能力。怎样让学生在轻松自觉中提高语言文素养呢?我以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能力为核心,抓好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在导读自学下变得更轻松,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学会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和精神的双重启迪。  一、真正转变授课观念  这几年的语文教改历程可概括为:教师满堂灌,
美国次贷危机所演变成的全球经济危机,恐慌的情绪仍然在蔓延。  对于新兴市场的中国,所有的言论都表明,最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今天比明天会更好!”这是明星经济学家郎咸平面对求解的声音时抛出的答案。  在企业面临利润锐减、人员恐慌以及环境愈加恶化的境况下,作为企业重要战略合作伙伴的人力资源部门,将怎样帮助企业渡过严冬,同时又如何前瞻性地帮助企业快速地复苏呢?  本刊特别邀请了业内的人力资源专家及企业
摘 要:就陶行知“爱满天下,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提出了教育教学中应适应学生,顺应学生,服务学生的观念。以此,对教师提出了必须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育事业;合作方式  任何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必须适合学生,顺应学生,服务学生。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很不容易,也很辛苦,但是我们教师要有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心境,因为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
小学的科学实验课教学有其特点,怎么利用學科特点进行教学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样的科学知识?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怎样学习效果最好?“以学定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谋划新的策略。  一、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点  长期以来,小学科学课堂是由教师支配的,学生几乎被强迫听课、回答问题,观察、实验和讨论……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课程标准规定的条目和知识灌输等教学目标上
摘 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缺少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关键词:师生关系 真诚和谐 教学的有效性    记得年少时写《我的老师》,总爱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小时侯的我们对老师始终抱着一种近乎敬畏的感情,虽然不曾忘记老师手中的教鞭重重地落下,但从
摘 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政治课不但要“快乐”起来,而且,还要恢复其本来“快乐”的面貌。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活”起来,让学生感到快乐。  关键词:构建 快乐 政治课堂    一、以乐触乐,以爱结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快乐”教学的情感基础  教师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摘 要:人才构建的核心在于一流的大学背景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世界级研究型大学群体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其建设核心就在于精英教师团队的构建和管理。针对性地考察美国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从其建设经验入手,契合中国一流大学的构建实际,力图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精英教师团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精英教师;建设    一、优秀教师是研究型大学成功的关键   师资队伍是建设研究型大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