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也未必为实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意思是,不用轻信二传的材料。但即使亲眼所见,也未必一定是实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圣如孔子,对他亲眼所见而一贯深信不疑、最为欣赏、时不时还夸他一夸“三月不违仁”的弟子颜回,都免不了疑一疑的。
  那是他带着一帮弟子仆仆风尘、周游列国推销他的仁政理想,而处处碰壁期间发生的故事。《吕氏春秋》中这么记载: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记载在《孔子家语》中,只是目击颜回“偷吃”的,换作子贡。不管哪个版本,颜回都“偷吃”过,虽然当时就给正了名,孔子现场还留下不可恃目的教诲。但教诲估计也就当时几个弟子记得,并没能成为普遍的教训。两千多年之后,还有曾经下过乡的知青,将亲眼所见农民在自留地和大集体的不同表现,作为国民自私的案例写进文章呢。
  上世纪60年代末,文革已经彻底破坏了城市的社会秩序,伟大领袖一挥手,百万精力过人的知青就上山下乡,到农村那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去了。他们之中不少人发现农民在耕作生产队的田地时,能偷懒就偷懒,能磨洋工就磨洋工,而在自家那边边角角不成规模的自留地上,倒是不惜力气。当然了,生产队的庄稼,难免黄黄瘦瘦,而自留地的菜蔬粮食果实累累,景象迥异。于是,农民是自私的、国民是自私的结论不禁而生——有图有真相嘛:只要有眼睛的人,都可以从地块的模样、庄稼的长势,轻易判断出哪是自留地,哪是大集体。
  这是真相,但仅仅是部分真相。
  中唐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生产重心已经南移,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严重依赖长江流域的粮食和税赋。而长江以南作为中国水稻主产区,连片的平原很少,更多的是低山丘陵、 冲积平原甚或陡峭的坡地。而云南哀牢山中的元阳梯田,甚至有上千级的,蔚为壮观。哈尼族人世代艰辛接力的伟大创造,成为今天摄影发烧友镜头追逐的圣地之一。
  这样的生产环境之中,阴阳向背、高下远近、土质温度,千差万别。冲底的田地,土肥水足,阳光充裕,栽下5根秧苗,可以分蘖出50根穗子;而在山顶,插下5根,长出的穗子也许还是5根。即使同一块田地,靠近沟坎的或是田地中间的,因为日照的差异,庄稼生长都有不同。要是田中有口山泉,山泉是常常有的,那差异就大了去,天旱的时候,泉眼周围的庄稼当然生长畅旺,要是正常年景,泉眼周围水温低,稻子怎么都长不好。所以,因地制宜,尤其在秦岭、淮河以南,中国农业生产率最高、劳动最为密集的半壁江山中,只能是非遵守不可的事实。但是大集体时代,指挥农民种田的,至少能提炼出一个关键词:一致。“一致”还有个通俗的名字:一刀切。
  余生虽晚,也还赶上了大集体的尾巴,还记得生产队出工的场景。插秧的时候,是一年两季的第一个农忙。插秧之前的耕作程序不用多说,其中有个环节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农民们自己发明用来划线的一个简易木制农具。那农具是一架带手柄的轴轮,轴上有六七只木轮子,每只轮子宽约两厘米,相互间距20余厘米,轮周和轮间等长处,横嵌着同样约两厘米宽的木条平分轮周。这样的“划行车”推过刚平整的水田,就会在泥上印出规规整整正方形的格子,在生产队长统一指挥之下,农民就将一蔸蔸秧苗分插在每一个十字交叉点。所以新插的秧田横成行、竖成列、斜成线,煞是整齐。
  这样不论土质、不论寒暖、不论高下的种植效果,可想而知。农民们第一年也许还会卖力遵守领袖钦定的“农业八字方针”,但用力越多,收获可能越坏:肥沃的田地里,苗太密,光长叶子少结果;贫地里,深翻的生土涵不住水、护不了秧,即使勉强成活,也只能寄望老天慈悲。而农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依照东鳞西爪不同自留地的性子,随手点几粒豆子栽两株南瓜,也远比条件好得多的大集体更多回报。这么一来,还能指望哪个农民能像西西弗斯或吴刚,将汗水洒进基本无望的大集体呢?
  于是乎,下乡的知青就见到了一份“自私”的片段。
  我们能看到真相,但那真相也许是局部的、扭曲的、变异的。除非我们有更多的“眼睛”,更长的时段,更广的视角,才可能逼近事件的真相。所以,我们需要更为充分的信息,不那么斩钉截铁,或许更靠谱点。
其他文献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心是被扭曲的,至少不是正常的。从踏入别人的国门,我们就要学着精打细算,学着兢兢业业,学着洁身自好,学着面对油盐酱醋,面对锅碗瓢盆,面对人间冷暖。摔倒了爬起来,明白了,懂事了。摔多了,习惯了,坚强了,也孤僻了。大事小事都要靠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坚强,坚强得不习惯别人的关心;时时刻刻都要保护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自恋,自恋得忘记了还要关心别人。我们的浮躁,我们的自私,逆流而上,让我们孤僻
英國一项调查发现,早上起床后需要14至26分钟才能完全苏醒,而且,早上听到的第一种声音,会直接影响一整天的情绪。调查发现,66%的人早上不想按时起床,60%的人坦言寒冬季节更依恋热被窝,睡觉时间更长,只有23%的人表示冬季睡眠减少,而且在唤醒人们思维方面,2/3的人表示,闹铃十分关键,听“自然闹铃声”更让人清醒。73%的人表示,鸟鸣声或公鸡打鸣声是最悦耳的起床声,更能让人一天拥有好心情。研究人员为
[摘 要]情节、环境和人物是小说阅读的三个核心要素。其中,情节更是小说的主体和基础。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小说的文体特色出发,引领学生在把握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参透人物背后所蕴藏的密码。教师可以从动静之冲突、整体之冲突、个体之冲突、亲情之冲突等方面引领学生感受作者设置情节的精妙,从而更好地提炼小说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关键词]提炼冲突;人物刻画;设置密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比较”缠绵”的疾病,也是女性一生中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只要知已知彼,防患于未然,就能轻松跨过这道坎,在人生的金色之秋收获更多的幸福。  女性激素之于女人,好比阳光之于草木,它控制着女性的发育、生殖、衰老和性感。一般从25岁开始,女性体内激素的分泌量便以每10年下降15%的速度逐年减少, 不仅影响容颜,还可能危害健康。比如,生育期女性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等
联手也许并不单单是针对中国……    有消息称,在刚刚过去的东盟防长扩大会议后,印度和越南国防部长举行了会谈,此次会谈决定加强两国军事合作关系,共享山地和丛林作战经验,印度表示将大力帮助越南加强军队、尤其是海军的实力。两国军事关系的迅速升温引起各国关注,《印度快报》随后进一步透露,越南已同意开放本国港口,为印度军舰提供维修补给服务,这一举措“将使印度海军获得接近中国海军基地的港口”。    印度欲
19世纪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时候,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他的父亲发现他满纸涂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用来表示叶子。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于是父亲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后来又教他代数……  这个故事和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有些相似: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谴责,
早上,在我所住的伊丹小城出去晨练,正跑到一条狭道上,就听到后面传来嘟嘟嘟的发动机声音。闪在路边回头看,原来是附近妙法寺的胖和尚来了。这厮一身黑色僧袍戴着大墨镜,端坐在他那辆铃木小摩托车上从后面开来。胖和尚底盘极大,坐在小铃木上压得可怜的小摩托车摇摇欲坠。  在中国,这样招摇的和尚不会太多,但在日本,和尚们骑摩托车下乡做法事,或者出门办事的很多,司空见惯。有趣的是日本和尚们大多喜欢骑这种被叫做“原付
G20会议前夕,东盟会议在泰国召开。出人意料的是,抢去全球媒体目光的并非会议本身和各国领袖,而是数十万由反对党组织的反抗人群包围和冲人会场!无法掌控局面的泰国政府只得宣布会议延期。  事实上,这已是东盟会议在短短几个月内的第二次延期。去年12月,泰国曾经上演相似的一幕:现执政党、当时的反对党发动数十万支持者包围机场,冲击总理府、议会。不仅会议被取消,泰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动乱更重创该国旅游业,使
就像陈冠希不经意发现一部照相机可以扬名一样,印方领导人近些年也发现了藏南是块出风头的好地方。    “鹦鹉知晓千情,千万不要泄密。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故乡气息。”1706年5月的一天,厌倦了流亡生活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途经青藏高原上的措那湖畔时,不禁想起魂牵梦绕的故乡藏南门隅。如今,300多年过去了,仓央嘉措却依旧难以魂归故里。    印度政要造势的宝地    藏南在印度50多年的非法侵占过程中
法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6月26日,法国政府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但涨幅仅限于超过通货膨胀0.6个百分点,这是6年来首次上调实际最低工资额,也是社会党政府兑现选举承诺同时又担心损害就业的平衡措施。  然而,企业界领袖、保守的反对派,甚至德国政府领导人都批评奥朗德的过早行动与恢复法国严重丧失的竞争力和疲弱的经济增长所需的改革背道而驰。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局数据显示,2011年有180万的法国人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