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三导师制”模式是由辅导员、校内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共同的培养模式。本文结合我系实施的具体情况,对该模式进行探讨和总结,可为同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三导师制;导师选择;工作要点
0.引言
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以往这种由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负责授课的培养模式,对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校外顶岗过程中,辅导员和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针对传统的培养模式,为更好的协调教与学关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系从10级开始实行了“三导师制”——辅导员、校内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共同的培养模式。
1.“三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点
1.1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流平台
传统培养模式中,下课之后很难见到专业任课教师,思想问题和学习问题都由辅导员来解决。一方面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原因,辅导员对专业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每班入学确定了辅导员和校内专业导师,他们共同参与管理和教学,依托班会、讲座、专业知识竞赛,为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多项交流平台。
1.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入学对所报专业缺少认识和未来目标不明确,常常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就业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了解,盲目就业,不愿从基层做起,嫌待遇差,频繁地换工作等。针对上述情况,从学生入校开始,由校内导师进入专业介绍和职业介绍,通过介绍施工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让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正确估计自身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1.3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学生顶岗是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由企业导师和辅导员、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通过校企三导师的交流,学校能够了解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从而调整教学计划和结构,实现教师科研与实践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2.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择
导师的影响是“三导师制”模式顺利良好运的重中之重,导师的指导和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导师的积极和敬业是关键。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引领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对学生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的思政人员来承担该项任务。
校内导师是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和特长,依据自愿原则选定所带班级。而且系部又按职称结构建立 “以老带新”的团队导师组负责同一个班级。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老教师、骨干教师也对青年教师的发展给予指导,使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得到快速的提升。
企业导师除了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技术骨干人员外,还邀请学生顶岗单位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跟踪随时随地的进行指导。
3.专业导师工作要点
3.1班会、学生座谈会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会活动或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主要为学生解决专业方面困惑和就业指导,特别是学生所关心的就业问题。通过介绍施工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让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正确估计自身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3.2 跟班听课,同任课教师交流
每月跟班听课一次,并每个月与所带班级的任课老师碰头座谈,通过了解学生出勤情况、教与学的动态,配合辅导员做好“学习成绩差、就业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3专业知识讲座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知识讲座,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关心的专业热点和迷惘问题等进行本专业知识讲座。增长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内容、学习方向,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自己将来的就业形式。
3.4专业技能竞赛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技能竞赛,结合每学期课程设置情况选择技能竞赛项目,通过专业导师和学生一起策划组织,导师帮助建立并指导学生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对专业技能兴趣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激发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了他们相互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竞争的平台。
4.实践案例记录
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记录表
5.结语
“三导师制”模式的推行,使我系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企业导师对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表示愿意签约顶岗学生。作者作为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找到了职业定位、角色转变和职业规划,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和沟通,能将自己的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践生成中的同时,也将不断吸收企业的精髓和丰富的经验,接受行业新技术新理念,使高等职业教育能更切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达到双赢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职教论坛,2005.
[2]钟泓.对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
【关键词】三导师制;导师选择;工作要点
0.引言
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以往这种由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负责授课的培养模式,对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存在着不足。尤其是在校外顶岗过程中,辅导员和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针对传统的培养模式,为更好的协调教与学关系,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提高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系从10级开始实行了“三导师制”——辅导员、校内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共同的培养模式。
1.“三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点
1.1建立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交流平台
传统培养模式中,下课之后很难见到专业任课教师,思想问题和学习问题都由辅导员来解决。一方面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专业原因,辅导员对专业学习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每班入学确定了辅导员和校内专业导师,他们共同参与管理和教学,依托班会、讲座、专业知识竞赛,为教师与学生建立了多项交流平台。
1.2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新生入学对所报专业缺少认识和未来目标不明确,常常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就业对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了解,盲目就业,不愿从基层做起,嫌待遇差,频繁地换工作等。针对上述情况,从学生入校开始,由校内导师进入专业介绍和职业介绍,通过介绍施工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让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正确估计自身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1.3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学生顶岗是培养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由企业导师和辅导员、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通过校企三导师的交流,学校能够了解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从而调整教学计划和结构,实现教师科研与实践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2.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选择
导师的影响是“三导师制”模式顺利良好运的重中之重,导师的指导和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导师的积极和敬业是关键。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引领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对学生有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的思政人员来承担该项任务。
校内导师是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和特长,依据自愿原则选定所带班级。而且系部又按职称结构建立 “以老带新”的团队导师组负责同一个班级。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老教师、骨干教师也对青年教师的发展给予指导,使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得到快速的提升。
企业导师除了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技术骨干人员外,还邀请学生顶岗单位的技术人员作为校外企业导师。通过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跟踪随时随地的进行指导。
3.专业导师工作要点
3.1班会、学生座谈会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会活动或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主要为学生解决专业方面困惑和就业指导,特别是学生所关心的就业问题。通过介绍施工企业的职业要求、工作环境、岗位特点、职业道德守则,让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性质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正确估计自身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
3.2 跟班听课,同任课教师交流
每月跟班听课一次,并每个月与所带班级的任课老师碰头座谈,通过了解学生出勤情况、教与学的动态,配合辅导员做好“学习成绩差、就业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的问题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3专业知识讲座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知识讲座,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关心的专业热点和迷惘问题等进行本专业知识讲座。增长学生专业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内容、学习方向,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自己将来的就业形式。
3.4专业技能竞赛
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技能竞赛,结合每学期课程设置情况选择技能竞赛项目,通过专业导师和学生一起策划组织,导师帮助建立并指导学生兴趣小组开展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对专业技能兴趣的培养,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激发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了他们相互的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竞争的平台。
4.实践案例记录
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记录表
5.结语
“三导师制”模式的推行,使我系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企业导师对学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表示愿意签约顶岗学生。作者作为导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找到了职业定位、角色转变和职业规划,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为其将来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和沟通,能将自己的知识与技术应用于实践生成中的同时,也将不断吸收企业的精髓和丰富的经验,接受行业新技术新理念,使高等职业教育能更切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达到双赢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职教论坛,2005.
[2]钟泓.对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