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i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学校不再局限于培养神职人员,而是提倡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不仅仅要求人才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围绕将人文教育融于大学化学教学的意义展开论述,并探讨分析了人文教育融于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文教育 大学化学教学 提高综合素质
  引言
  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现代素质教育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人文内容,将人文教育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意识、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拉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塑造科学与人文的高度统一与和谐发展。
  1 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的意义
  1.1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人生道路上的风向标,能够指引大学生正确地处理工作、生活上的琐事,积极向上地追求人生,树立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优良品格,承载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精神。大学生一旦形成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有利于未来在社会工作中迸发出强劲的动力与激情,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2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能力
  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能够为大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科学的学习和运用立足于懂得、把握以及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1]。而人文教育亦是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重视人文、领悟人文,才能顺应为人处世的基本规格和客观规律。理论教学为的是启迪灵性,而人文教育可以兼顾灵性与人性。只有将人文教育融于大学化学教学当中,才能避免出现文理知识相分离的情况。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依靠非凡的灵性与高尚的 人性两个方面。
  1.3有利于促进外界关系的和谐
  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无法脱离自然、社会而单独存在,人文教育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构建大学生与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最终实现人文与自然、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此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2.1将人文元素融入教学目标中
  想要制定带有人文因素的教学目标,首先就要充分挖掘出教材当中的人文内容,并且依此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研究的意义,燃起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认识并欣赏化学学科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及元素周期表》一文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发明中所特有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进一步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沉淀、积累的良好学习习惯。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际需求,大学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要教材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感受奇妙的化学反应与化学变化,提高科研兴趣;(2)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3)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4)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内在修养。
  2.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人文精神
  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辅助,实验是将理论转变为实际,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2]。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学中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既学习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够形成健康、积极、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化学实验恰好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大學生在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是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探究,还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研活动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享受研究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学习态度,以及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的坚毅品格。
  例如在进行“重结晶及过滤”实验时,同学们根据实验要求而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称取3g乙酰苯胺,放入250ml烧杯中,加入80ml水,加热;(2)稍冷后,加入适量活性炭于溶液中加热,趁热抽滤;(3)将滤液放入冰水中结晶,将所得结晶压平。再次抽滤,称量结晶质量。然而,在等待实验结果时,同学们发现所得结晶的回收率十分低。经过了讨论和分析之后,同学们发现,在步骤1、2当中,固定样品并没有完全溶解,因此看不出溶液的颜色,从而无法决定所添加活性炭的数量,加入的活性炭会吸附部分溶剂,从而导致固体样品溶解不完全,影响了纯产品的回收率。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经过了实验前的设计、实验中的思考以及实验后的喜悦,在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不惧挑战的优良品格。
  2.3加强环保意识,关注和谐社会
  化学教学在服务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危害。因此,我们在化学学习的过程当中以及使用化学物品的过程当中,要避免因化学物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危害[3]。例如在学习《有机污染与环境》一文时,我们应当了解化学污染由于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它们大多是由人类活动或人工制造的产品。由于化学有机污染物的慢性长期摄入造成的潜在食源性危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霉菌毒素、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某些致癌和致突变物以及工业污染物等。基于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会自觉保护环境卫生,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结论
  综上所述,融人文教育于大学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红缨. 加强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人文素质的教育[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234-235.
  [2]蔡智慧. 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渗透[J]. 考试周刊,2011,61:172-173.
  [3]徐红,黄亚励,刘红等. 医学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75-276.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创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就信息技术运用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是激发还是抑制、对学生课堂学习能力是增强还是削弱、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是提升还是减弱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现状 思考  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
【摘要】词汇的习得是语言习得的基本前提,是理解与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词汇的习得与记忆息息相关,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加工和记忆的形成。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已有研究实验,从记忆的基本概念入手,从联想法,词根法以及对时下流行的电子词典使用上对如何有效进行非母语英语词汇的有效记忆进行了探索,为更好高效的实现语言习得做基础。  【关键词】英语习得 英语词汇 认知心理学
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应该一视同仁的去爱每一名同学。爱,是教育的基础,更是灵魂!  一、爱就不会放弃  优秀的学生人人都爱,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所以教育优秀的学生很省劲,很轻松;可是作为老师谁都清楚学生不都是“优秀”的,有很多学生需要通过教育,才
HbA1c分层管理的概念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层管理,即不笼统推荐糖尿病的固定"一刀切"式控制HbA1c目标,而是根据患者疾病状态和社会因素的差异进行分层,
【摘要】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人员一直寻求的方式。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为有关教学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数学是高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改门学科在进行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上来,教学人员就要从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贯穿小学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小学各科任课教师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笔者结合所任教小学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就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能够对于今后德育教育在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英语;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大量的素材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从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