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限好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有小姑娘,三岁多,正处于语言敏感期。最近被姥姥带着,特别会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学到的方言。比如,两个大人坐在沙发上,她总爱挤到中间来坐,然后笑眯眯地说:“窄处旮旯里下雪哩。”(ze shu ge la li ha xue li)让爸爸帮忙洗水果,不说“洗一下”,而是说帮她“淘一下”(tao yi ha)。尤其喜歡一首童谣:
  拖罗罗  筛面面
  舅舅来了bo xuan xuan(bo为“烙”意;xuan xuan为“饼子”意)
  bo了一坨不得够
  bo了两坨吃不了
  舅舅舅舅不走哩
  咱们门旮旯里还有(面粉)哩
  她自认为这首童谣是傍身的绝技,时常展示给舅舅姨姨们听,逗得舅舅姨姨们哈哈大笑。
  打开电视,热播电视剧《山海情》中的宁夏话让人听得有滋有味,无形中给剧目加分不少。细细品读每一个字,你都能在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的对比中,品出其地域语言背后的文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思维习惯的朴素与真挚。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城乡同步”成为关键词。国家振兴乡村理念深入人心。相信不远的未来,乡村建设得如同城市一样文明、卫生、现代化渐会实现。而到时候,土土的乡音是否会让人打自心底里自豪呢?
  记得十多年前上大学时,教我们《古代汉语》的老教授说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方言肯定是不好听的。”的确,在普通话的对比之下,很多方言甚至都无法自由转换为普通话。或者说,转换为普通话,都失了“那味儿”了。
  难道多年以后,我家长大后的小姑娘,再“表演”童谣时会这样说吗——
  拿罗罗,罗面粉
  舅舅来了烙饼子
  烙了一张不够吃
  烙了两张吃不完
  舅舅舅舅别走呀
  家里面粉多着呢
  意思更容易被更多人知晓了,可总感觉缺失了一些什么。
  2021年春晚小品《开往春天的幸福》中,胡杏儿秀的一口粤语,因为“不懂”所以营造出恰到好处的喜剧效果。语言不通、方言不改的魅力无尽彰显。这恰在告诉我们,坐上现代化的列车,走向更美好明天的路上,不要忘记——方言之根要好好守护。换言之,电视剧里的方言秀,恰是时代进步的佐证。
  仔细想来,离开乡村二十年,思维和观念几经转变,但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乡音,依然会时时提醒我,我来自何处,终将身归何处。尽管没那么好听好懂,但乡音依旧无限好,乡土依然不可丢。
  越土的字词里,有越多的价值。诸如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混用,句尾拖长的叹词里,是越来越可供回味的我们的祖先行走的历史,以及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将来……
其他文献
一画目整理rn清代画家黄向坚创作的《万里寻亲图》系列作品1,当前分藏于海内外十多家博物馆与私人藏家处.在现存和著录画迹的统计上,1990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纂《中国古代
期刊
如果把考场比作一个个食堂,毫无疑问,我们是无权选择菜谱的。以2021年年初的八省联考作文材料为例: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