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下医养结合标准化建设的研究与建议

来源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t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论文以问题和发展导向为基础,对数字化改革下医养结合标准化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建立标准体系、统一数据规范、深化场景应用等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改革 医养结合 标准化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on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under the Digital Reform
  Wang Chuncong,  Chen Xuwen, Zhang Huanzhang ,Chen Qun
  ( Zhejiang Fangda Standards Information Co.,Ltd. )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pen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in China.Based on the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under the digital reform, and then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ndard system, unified data specifications, and deepening of scenario applications.
  Key words: digital reform,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standardization
  1 引言
  医养结合是我国老龄化、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重要规划,写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数字化改革作为浙江省的重点改革方向,在医养结合标准化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和引领浙江医养结合标准化建设中的纽带作用,是当前数字化改革下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2 背景
  2.1 国外医养结合及标准化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社会提倡以“持續照顾”理念为主的养老服务思想构建“医养结合”机制。一是长期照护系统,如日本的《老年福利法》、德国的《长期照护保险》、美国的老人全包服务项目(PACE)等。二是老年人照护需求评估标准,根据老年人失能、失智的程度,对所需的日常护理、医疗、康复保健等服务的等级进行细分。三是服务者资格准入制度,政府和行业机构通过制定照护服务的标准规范,对服务质量、质量担保及措施、机构内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监督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
  2.2 国内医养结合及标准化背景
  为推进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规范互补,加快我国养老事业多元化发展,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制定标准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养签约合作服务指南,制定了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和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机构的基本标准,制定了“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和“居家医疗服务参考项目(试行)”指导意见,为老年人享受全流程、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了标准、规范和保障。二是开展试点工作,在山东、山西、江苏、浙江等全国10余省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养中有医、医中有养、医养康养融合局面逐步形成。三是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了全国医养结合管理信息平台,围绕规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强化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切实提升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
  3 需求分析与研究
  3.1 数字化是医养结合建设的迫切需求
  现有养老力量疲于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据统计,2012至2017年,我国养老床位从381万张增加到714.2万张,但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7.2万对。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过90%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数字虽然在增长,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70%;与2010年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我国养老资源存在分配不均匀、体量不够大、专业性不够强的现状,“三孩”政策的影响将导致中年夫妻对抚养子女和赡养父母的兼顾将更加困难。因此,在养老行业管理资源、人力资源、服务资源等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养老行业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效率、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手段,也是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必然要求。
  3.2 数字化是医养结合建设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水平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医养结合数字化建设已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在充分考虑我国“未富先老”、日本照护技术等基础上,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运营系统,将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例如,浙江杭州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通过“一网、一键、一卡、一码”打造无围墙养老院,实现服务集成化、呼叫智能化、支付便捷化、办理数字化,解决了养老服务领域市场竞争不充分、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难题,实现多部门数据共享交互以及服务质量全流程闭环监管,养老服务精细化、精准度进一步提升。   3.3 标准化是医养结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在推进医养结合数字化建设中有重要作用。一是医养结合相关制度、政策是医养结合指导性基础,也是数字化建设的制度基础。然而,目前多地存在政策缺乏具体落地措施,配套细化的标准和制度缺失或不统一,导致标准化建设缓慢、人才培養断档、医护人员职业保障条件差。二是标准化是医养结合数字化顶层架构的重要体现。数字化改革是系统性的改革,需汇集统筹各类资源,明确发展规划架构和方向,综合老龄化现状、人口发展趋势、家庭和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医养结合数字化顶层设计。三是数据是医养结合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目前全国医养结合管理信息平台虽已经全面建成,但配套的延伸触角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统一数据接口和类型,共享政务服务各类数据资源,做到数据资源的综合应用。
  4 高质量推进医养结合数字化标准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4.1 建立医养结合数字化标准体系
  医养结合数字化建设是系统集成性的工程,涵盖了数字化基层建设、技术支撑、场景应用等多个维度。近年来,全国医养结合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在智慧医疗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建设中,使医养结合数字化建设具备了充分的前期基础。因此,为系统全面地开展医养结合数字化工作,重点解决“医办医养”发展不平衡、“养医签约”流于形式、“嵌入服务”效果较差等问题,应从标准体系的角度,以数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完善从建设、服务、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打造医养结合新业态。
  4.2 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准入标准
  医养结合的重点在于服务机构,准入和退出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现阶段的养老压力而言,全国范围5857家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显得有些无力,众多服务机构聚集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大城市,而县市区医疗资源薄弱,很难享受到医养结合带来的红利。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准入和退出环境,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以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制定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准入行业标准,增加灵活度,鼓励各地市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技术支撑,吸引更多的服务机构参与。
  4.3 统一医养结合数据资源接口标准
  数据资源是在医养结合标准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随着多年以来的智慧医疗建设,行业内养老数字资源极为丰富,各省市、各医院都开发了相关的信息系统。但是从总体来看,一是系统之间未得到有效打通,医疗信息沉淀于本系统之中,部分城市做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也仅做到入口界面的统一;二是政府、医院、养老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接口不一,缺乏联动,数据资源“动弹不得”。因此,当前急需在行业内统一基本养老数据信息接口、养老产品和系统的数据信息接口,做到政府、医院、养老机构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互通,一方面使得政府更加有效地依据市场需求配置医疗资源,另一方面让医院、养老机构在信息共享中不断优化和供应更加优质的养老产品。
  4.4 加强和复制数据资源场景式应用
  医养结合数字化建设最终目的在于智慧化、智能化的场景应用,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在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标准数据统一安全共享的基础上,应不断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以老人身体健康数据为基础,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为目标,制定数据资源应用标准。通过大数据的综合分析,配合相关适老化设备仪器,实现远程信息诊断、医疗救助、生活服务等组合式场景应用,实现医养结合数据资源的场景式的开发和辐射,进一步用活数据资源。
  参考文献
  [1] 吕浩铭. 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介绍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成效有关情况[EB/OL].(2021-04-08)[2021-08-02]. http://www.gov.cn/xinwen/2021-04/09/content_5598611.htm.
  [2] 宋岳涛. 政策引导科学规划 推进医养结合标准化体系建设[EB/OL].(2021-03-19)[2021-08-02].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1/0319/c436808-32055821.html.
  [3] 玉玲. 未来十年,数字技术将如何颠覆医疗. [EB/OL]//浙江健康产业高峰论坛.(2020-10-31)[2021-08-02].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01031/content-545106.html
  [4] 李潞. 医养结合机构亟待标准化发展[N].健康报, 2021-03-18(002).
  [5] 张婷. 更加充实 更有保障 更可持续: 浙江省养老服务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下)[J].中国社会工作, 2020(14):30-31.
其他文献
6月2日,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北京世标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新世纪检验认证有限责任公司、万泰认证有限公司等8家认证机构在四川成都参加中西部小微企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交流推动会,并在会上向全国认证机构发出倡议,呼吁认证机构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示精神,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小微企
期刊
为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农产品等领域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6月3—9日,2021年中國—东盟国家标准互认线上研修班在江苏常州成功举办。来自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标准化机构及相关行业部门共27名官员、专家通过线上视频参加了研修班。  本次研修班重点面向东盟国家,旨在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标准化领域的战略合作。课程内容包
期刊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集中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涉及绿色环保、消费升级领域,助力提升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提振消费信心。  在绿色环保领域,《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经营》国家标准规定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应遵循的指标体系,增加了森林固碳能力、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相关认证内容,可更好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期刊
7月12日,中德标准化战略工作组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德国经济能源部(BMWi)创新与技术政策司托马斯·兹尔克博士、德国国家标准化机构(DIN)主席克里斯托夫·温特哈特以及德国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會(DKE)执行董事迈克尔·泰格勒共同出席会议。  双方围绕ISO战略2030、IEC战略规划及机器可读标准等重点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进一步加强标准版权政策
期刊
乘邮轮旅游是不错的度假方式  夏季来临,正是旅游度假的大好时节。而乘坐豪华邮轮出行,享受碧海蓝天可能是许多人向往的一种体验。  今天的豪华邮轮可以为游客提供“吃喝玩乐”的一切所需。  近年来,邮轮旅行也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国际邮轮协会对全球邮轮的追踪调查发现,2012年~2014年,中国邮轮游客每年增长79%。  随着中国人经济实力的增强,未来对邮轮旅游的需求可能有增无减。  然而,许多人对乘坐邮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线经济表现出来强大的韧性和活力,随着我国消费需求的升级发展,在技术和资本双重推动下,在线经济作为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实现载体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以消费者满意为导向,围绕网络零售服务经营者、消费者、政府监管、社会效益等方面,建立基于网络零售视角的在线经济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网络零售消费环境评价实施提供一种可参考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在线经济 消费环境 指标体系
摘要:咸宁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2019年开始了ISO/TC 268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试点工作,使用ISO 37101等国际标准和PDCA循环工作方法实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突破。  关键词:国际标准 可持续发展 试点城市  International Standard Pilot Helps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Taking Xianning a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提出“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相关技术要求”,但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进行自我声明公开的产品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往往出现企业未执行或未完全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情况。论文通过梳理企业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常见问题,帮助企业及时进行产品标准自查、自评,提高企业标准编写质量,展示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打造企业品牌
摘要:简要介绍了我国脚轮产业发展概况,以产品生产序列为导向设计标准体系架构,围绕脚轮产品的设计、生产、管控、测试与评价、售后、服务、回收利用和品牌创建等各环节,构建科学合理、全面协调的脚轮标准体系,并提出标准化工作建议,为脚轮产品创新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为传统脚轮企业转型升级和实施脚轮标准化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脚轮 标准体系 标准化 研究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
重视质量、推动质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质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同志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质量文化,借鉴了国际质量科学有益成果,提出了“质量第一”“三个转变”“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关于质量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同志关于质量工作重要论述,立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