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敏而好学,吴桂宣先生怀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信念,学习、研究、探索风水、面相、玄学等神秘而高深的学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数十载潜心学习,他终修得坐可论道,行兼仁爱。他重视祖源,服务桑梓,全心全意传承与弘扬吴氏精神文化。
论道、怀仁、好学、守孝,他身体力行,桂馥兰馨,宣劳教化,他当之无愧。
学海无涯 惟勤是岸
1949年,吴桂宣先生出生于潮州,1957年和家人一起移居香港,从幼稚园到大学均在香港接受教育。小学时他接受的是复式教育,曾学习过两年的中国古代文化,《千字文》、《三字经》、《三国演义》、《古诗》等古典文学开始进入他的视野,虽然只是短短两年时间,但是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他日后研究玄学、孝道等东方哲学和经典文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随后,吴桂宣先生又开始接触佛教和基督教文化,丰富的文化学识,启发他思考,更激励他不断探索新知,使其在求学的路上永无止境。吴桂宣先生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学海无涯,惟勤是岸。时至今日,他依然抱着虚心求教的谦虚态度,诠释“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真谛。
中三下学期,正当吴桂宣先生如饥似渴的游弋于学海之时,他的父亲不幸因病辞世,留下母亲与三个小自己十来岁的弟弟妹妹,常言道“长兄如父”,因此他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觅得在学校工作的机会,分担祖母与母亲的生活压力,挑起照顾家庭、养育弟弟妹妹的重担。在举步维艰的日子里,他和亲人同担风雨,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他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千辛万苦,历练了他不畏艰辛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性,亦是他今时今日锲而不舍地发扬与传承“孝文化”之基。
在艰苦的环境里,吴桂宣先生仍然坚持“学不可以已”的精神,他一边努力工作养家,一边继续学习成人夜间课程,攻读学校行证会计及管理专业,以半工半读的形式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我价值。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有基础,才有进一步发展的资本,1973年,吴桂宣先生成立伟民补习社,至今几近四十年。他介绍说:“我教英文,弟弟教数学,2003年我退休之后,弟弟接手,现在仍然还在继续。”退休之后,吴桂宣先生无疑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之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敏而好学 自成一派
吴桂宣先生从小就对面相、八字风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悉心学习和深入研究,而他五十五岁又开始接触玄学,且深入其中,至今业已形成自己的理论。面对这些玄远幽深的学问,当时,旁人认为吴桂宣先生难成大器,但是,尽管不被看好,他仍然坚持学习、研究、探索,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赢得了今天的成绩和认可。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即是研究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人注重《老子》、《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融合道家和儒家,并且以老庄思想为主的思辨性很强的一种哲学。
玄学深奥而神秘,它发挥着满足精神和慰藉心灵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瑰宝。吴桂宣先生现为欣遇堂玄学社首席顾问导师,多年的积累使他成为中国玄学派中颇有造诣的一位,他席下弟子众多,传道授业解惑,他总是欣然而往,精神振奋。
“玄学为现代科学之父。”他解释说,“现代科学即是在玄学基础上发展而来,因为首先是玄学思想给某项事物提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即而使这一目标在行为中得到实现,这一过程被命名为科学。即事物在未能实现之前被叫做玄学,实现了或者有实现的可能性被称作科学。玄学与科学属于同一体系,玄学在前引示,科学在于探索。”
与此同时,吴桂宣先生还善识风水,对于不懂风水的人而言,会对风水持有怀疑态度,而这正是风水学的神秘和深奥所在。“风水是自然存在的,而人们可以改变风水,风水学与现代环境学关系密切,从居住环境到工作,从静到动,无不存在风水对人的影响。改造环境,只是风水学对已定的现象做出的补救措施,对于环境风水,玄学重在预测,把存在不利的因素排除在未现之前。”吴桂宣先生说道。
此外,吴桂宣先生还深谙面相之道,退休之后,他更到社区和养老院集体教授相学、八字及风水等知识;亦到青少年社区做相学义务讲座,藉此解开世人执着的心结。吴桂宣先生说:“看相要看整体,不能只取部分,将鼻子、眼睛等区分开来,人体各部分、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通过面相可以看出感情、钱财、健康、意外、心态、性格、人缘等等,将这些推广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调整心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意外。面相、八字等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是迷信。”吴桂宣先生认为,人之性格,影响人的一生成败得失,他坚信能了解自己又能明白别人时,往往在处事及与人交往时,得到成功的机率更高。
除却玄学、相学、风水,“孝文化”吴桂宣先生亦投入颇多精力,“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即为孝,他致力于弘扬祖德,点滴传播。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孝,德之本也,孝是顶端的人文教育。吴桂宣先生有心编着孝经,志在将二十四孝的故事传播开去,为和谐社会和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承做贡献。
凝聚族力 弘扬祖德
吴桂宣先生重视祖源,他对“吴”姓怀有极深的感情,其父在1952年便已加入吴氏宗亲总会,那时他还小,尚在内地,六年前他找到总会,心怀赤诚的情感,毅然入会。
香港吴氏宗亲总会成立于1948年,有六十四年的历史积淀,已吸纳几千宗亲贤达。他们一贯秉承敦宗睦族,弘扬祖德,恳亲联谊,共谋福祉,服务社会为宗旨,兴学育才,教育下一代亦是他们肩负的重任。在历届首长领导下,众宗亲鼎力支持,策划及推动会务,增进宗情,加强团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六十余年成绩斐然,深得宗亲认同。
在吴桂宣先生加入吴氏宗亲总会的六年时间里,他竭诚尽智为宗亲会奉献心力,期间,他积极为宗亲会四出奔走,招贤纳士,筹集资金,以凝聚力量,壮大宗亲总会,促使其会务蒸蒸日上。通过他和众乡亲的精诚合作,宗亲总会已经走向现代化管理,各方面发展更趋健全、便捷。
2011年,为迎接“第二届世界吴氏恳亲大会”的到来,吴桂宣先生组织主编了《世界吴氏联谊理事会第二届恳亲大会纪念特刊》之《群英谱》,以凝聚族力,弘扬祖德。吴桂宣先生表示:“‘泰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精神’历经三千多年依然光芒闪耀,我们吴氏裔族有着血统的遗承,希望通过‘群英谱’来介绍吴氏历史渊源,记录吴氏贤达翘楚的光辉事迹,再现吴泰伯至德精神,让中华优良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以供后辈借鉴。”
为了编写这本《群英谱》,吴桂宣先生和编组成员批次走访了散居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宗亲和宗亲团体,听取他们讲述人生的意义、解释对社会的认识,宗亲们表示,各有丰华,归为一体,则是:为人奉献,人人和平。此话平淡而深厚,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在编写的过程中,有的宗亲没有照片,吴桂宣先生便亲自上门,为他们拍照留影,他不辞辛劳,热心而诚恳,力求让这部《群英谱》尽善尽美。
积极为宗亲服务,全心全意弘扬吴氏文化精神,这是吴桂宣先生对“根”的认同。恰如他所言:一个重视出处者,其心必善,凡念旧者,其人心田好,可为友,个人不追求永生,什么来世轮回好,只求做好今生事。这是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间。
吴桂宣先生性好书画,故结交了不少方家,已故乡彦陈礼传曾赠与名联勉励之:上客能论道,虚怀只爱才;十万山人孙星阁也曾赠送墨宝与之:修身齐家治国,万物宁一而天下平;其恩师袁鸿枢亦赠联曰:文子敏而好学,曾参孝以事亲。论道、怀仁、好学、事亲,不正是对吴桂宣先生此生最好的概括和褒奖吗?
【人物简介】
吴桂宣先生,玄学教授,香港吴氏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世界吴氏联谊理事会副秘书长,世界至德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至德总会永远荣誉会长,华夏吴氏网高级顾问,欣遇堂玄学社首席顾问导师,青年智专永远荣誉会长,泰伯学校校董及秘书。
论道、怀仁、好学、守孝,他身体力行,桂馥兰馨,宣劳教化,他当之无愧。
学海无涯 惟勤是岸
1949年,吴桂宣先生出生于潮州,1957年和家人一起移居香港,从幼稚园到大学均在香港接受教育。小学时他接受的是复式教育,曾学习过两年的中国古代文化,《千字文》、《三字经》、《三国演义》、《古诗》等古典文学开始进入他的视野,虽然只是短短两年时间,但是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他日后研究玄学、孝道等东方哲学和经典文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随后,吴桂宣先生又开始接触佛教和基督教文化,丰富的文化学识,启发他思考,更激励他不断探索新知,使其在求学的路上永无止境。吴桂宣先生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学海无涯,惟勤是岸。时至今日,他依然抱着虚心求教的谦虚态度,诠释“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真谛。
中三下学期,正当吴桂宣先生如饥似渴的游弋于学海之时,他的父亲不幸因病辞世,留下母亲与三个小自己十来岁的弟弟妹妹,常言道“长兄如父”,因此他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担,觅得在学校工作的机会,分担祖母与母亲的生活压力,挑起照顾家庭、养育弟弟妹妹的重担。在举步维艰的日子里,他和亲人同担风雨,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他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千辛万苦,历练了他不畏艰辛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性,亦是他今时今日锲而不舍地发扬与传承“孝文化”之基。
在艰苦的环境里,吴桂宣先生仍然坚持“学不可以已”的精神,他一边努力工作养家,一边继续学习成人夜间课程,攻读学校行证会计及管理专业,以半工半读的形式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我价值。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有基础,才有进一步发展的资本,1973年,吴桂宣先生成立伟民补习社,至今几近四十年。他介绍说:“我教英文,弟弟教数学,2003年我退休之后,弟弟接手,现在仍然还在继续。”退休之后,吴桂宣先生无疑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之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敏而好学 自成一派
吴桂宣先生从小就对面相、八字风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悉心学习和深入研究,而他五十五岁又开始接触玄学,且深入其中,至今业已形成自己的理论。面对这些玄远幽深的学问,当时,旁人认为吴桂宣先生难成大器,但是,尽管不被看好,他仍然坚持学习、研究、探索,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赢得了今天的成绩和认可。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即是研究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人注重《老子》、《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融合道家和儒家,并且以老庄思想为主的思辨性很强的一种哲学。
玄学深奥而神秘,它发挥着满足精神和慰藉心灵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瑰宝。吴桂宣先生现为欣遇堂玄学社首席顾问导师,多年的积累使他成为中国玄学派中颇有造诣的一位,他席下弟子众多,传道授业解惑,他总是欣然而往,精神振奋。
“玄学为现代科学之父。”他解释说,“现代科学即是在玄学基础上发展而来,因为首先是玄学思想给某项事物提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即而使这一目标在行为中得到实现,这一过程被命名为科学。即事物在未能实现之前被叫做玄学,实现了或者有实现的可能性被称作科学。玄学与科学属于同一体系,玄学在前引示,科学在于探索。”
与此同时,吴桂宣先生还善识风水,对于不懂风水的人而言,会对风水持有怀疑态度,而这正是风水学的神秘和深奥所在。“风水是自然存在的,而人们可以改变风水,风水学与现代环境学关系密切,从居住环境到工作,从静到动,无不存在风水对人的影响。改造环境,只是风水学对已定的现象做出的补救措施,对于环境风水,玄学重在预测,把存在不利的因素排除在未现之前。”吴桂宣先生说道。
此外,吴桂宣先生还深谙面相之道,退休之后,他更到社区和养老院集体教授相学、八字及风水等知识;亦到青少年社区做相学义务讲座,藉此解开世人执着的心结。吴桂宣先生说:“看相要看整体,不能只取部分,将鼻子、眼睛等区分开来,人体各部分、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通过面相可以看出感情、钱财、健康、意外、心态、性格、人缘等等,将这些推广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调整心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意外。面相、八字等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不是迷信。”吴桂宣先生认为,人之性格,影响人的一生成败得失,他坚信能了解自己又能明白别人时,往往在处事及与人交往时,得到成功的机率更高。
除却玄学、相学、风水,“孝文化”吴桂宣先生亦投入颇多精力,“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即为孝,他致力于弘扬祖德,点滴传播。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孝,德之本也,孝是顶端的人文教育。吴桂宣先生有心编着孝经,志在将二十四孝的故事传播开去,为和谐社会和中华文化经典的传承做贡献。
凝聚族力 弘扬祖德
吴桂宣先生重视祖源,他对“吴”姓怀有极深的感情,其父在1952年便已加入吴氏宗亲总会,那时他还小,尚在内地,六年前他找到总会,心怀赤诚的情感,毅然入会。
香港吴氏宗亲总会成立于1948年,有六十四年的历史积淀,已吸纳几千宗亲贤达。他们一贯秉承敦宗睦族,弘扬祖德,恳亲联谊,共谋福祉,服务社会为宗旨,兴学育才,教育下一代亦是他们肩负的重任。在历届首长领导下,众宗亲鼎力支持,策划及推动会务,增进宗情,加强团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六十余年成绩斐然,深得宗亲认同。
在吴桂宣先生加入吴氏宗亲总会的六年时间里,他竭诚尽智为宗亲会奉献心力,期间,他积极为宗亲会四出奔走,招贤纳士,筹集资金,以凝聚力量,壮大宗亲总会,促使其会务蒸蒸日上。通过他和众乡亲的精诚合作,宗亲总会已经走向现代化管理,各方面发展更趋健全、便捷。
2011年,为迎接“第二届世界吴氏恳亲大会”的到来,吴桂宣先生组织主编了《世界吴氏联谊理事会第二届恳亲大会纪念特刊》之《群英谱》,以凝聚族力,弘扬祖德。吴桂宣先生表示:“‘泰伯(被后世奉为吴文化的鼻祖)精神’历经三千多年依然光芒闪耀,我们吴氏裔族有着血统的遗承,希望通过‘群英谱’来介绍吴氏历史渊源,记录吴氏贤达翘楚的光辉事迹,再现吴泰伯至德精神,让中华优良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以供后辈借鉴。”
为了编写这本《群英谱》,吴桂宣先生和编组成员批次走访了散居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的宗亲和宗亲团体,听取他们讲述人生的意义、解释对社会的认识,宗亲们表示,各有丰华,归为一体,则是:为人奉献,人人和平。此话平淡而深厚,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在编写的过程中,有的宗亲没有照片,吴桂宣先生便亲自上门,为他们拍照留影,他不辞辛劳,热心而诚恳,力求让这部《群英谱》尽善尽美。
积极为宗亲服务,全心全意弘扬吴氏文化精神,这是吴桂宣先生对“根”的认同。恰如他所言:一个重视出处者,其心必善,凡念旧者,其人心田好,可为友,个人不追求永生,什么来世轮回好,只求做好今生事。这是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间。
吴桂宣先生性好书画,故结交了不少方家,已故乡彦陈礼传曾赠与名联勉励之:上客能论道,虚怀只爱才;十万山人孙星阁也曾赠送墨宝与之:修身齐家治国,万物宁一而天下平;其恩师袁鸿枢亦赠联曰:文子敏而好学,曾参孝以事亲。论道、怀仁、好学、事亲,不正是对吴桂宣先生此生最好的概括和褒奖吗?
【人物简介】
吴桂宣先生,玄学教授,香港吴氏宗亲总会永远名誉会长,世界吴氏联谊理事会副秘书长,世界至德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至德总会永远荣誉会长,华夏吴氏网高级顾问,欣遇堂玄学社首席顾问导师,青年智专永远荣誉会长,泰伯学校校董及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