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晴天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老师特别是一位班主任,深切感受到面对大多数留守儿童的集体,班主任就是天就是地,是他们的希望和寄托,只有怀揣满满的爱心方可为他们撑起一片晴天。
  一、广播“爱心”
  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要看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厚此薄彼。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不能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一个班级中,最惹人注意的往往是那些最出色或最让自己头疼的学生,而那些平时默默无闻,考试成绩平平,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同学是最容易被老师所忽视的,因而要提醒自己给每一位同学以表现的机会,不能淡忘这部分的同学,并且也要同等地关注他们的发展。要爱所有的学生,不但要爱聪明、活泼、可爱的学生,更要爱“差生”、“特殊生”、“顽皮捣蛋生”、“一般生”。特别是对毛病较多的学生,更要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热忱地关怀、帮助他们,控掘他们心灵深处埋藏的良好品质,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一个有爱心的老师,要是一个多面人。有时是师长,有时是父母,有时是哥姐,有时是朋友。使自己成为学生遇到困难时的避风港,遇到烦恼时的倾诉对象,遇到开心事时的知心人。老师要平视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风雨同舟,并肩前行。用儿童的眼光,用一颗童心去看待、思考孩子们的言行,对学生充满爱。因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感受到爱,只有付出爱的人,才会收获爱,也只有收获到爱的人才会去回报爱 。
  二、慈母之爱
  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宽容能化解矛盾,宽容能使师生、生生间感情更加深厚,使社会更加和谐。作为班主任要有一种慈母般的仁爱之心,一种“宰相肚里能撑船”之度,没有半点高傲、斤斤计较等不良性格成份,决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以怨报怨,记恨学生的过错。有了这种无私的爱,才会用伯乐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身上无穷的潜力。我还要学会自我控制,要明白耐心是育才的前提,不管遇到任何情况,我都应做到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时时考虑自己行为可能引起的后果,这是保持自我情绪稳定的基本方法,例如,当学生犯了错误,忍不住要发火时,要学会深呼吸,仔细思考:这样做是可以解决问题呢?还是会引起更大麻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慎重权衡利弊得失,寻找合适的教育良策,而不是寻找发火的借口,逃避做思想工作。要学会自控,需要从小事做起,注重自己的性格培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教师良好的性格是一颗种子,它一旦播撒在学生心田,就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宽容是水,是一捧清泉,能抹去一时的敌意,使人冷静;宽容是火,能用爱心温暖人的心灵,明亮而温暖;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是一种对宇宙的胸襟,是人生如诗般的气度。教师宽容学生,教会学生在宽容中理解别人,感恩别人。
  三、用心欣赏
  人们有欣赏的眼睛,才会发现世界的美丽。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美丽;也可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前不久宿舍管理员告诉我,我班有位学生床铺杂乱,不论怎样教育都行不通。我把这个学生叫来询问情况,学生红着脸低着头不吭声,看着他红红的脸,我对他说:“孩子,你向来都很守纪律,是个讲卫生、爱清洁、懂事的好学生,一定会有办法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几天后,宿管老师告诉我情况好转了。由此可见,对待学生要有一颗欣赏之心,记住老师的责任,我们要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平等、善良、爱心和感恩。
  四、心存感恩
  很多老师认为自己辛苦地教学生,凭着良心干活,老以救世主的身份对待学生,可否想过以感恩之心对学生,您的教师生涯会更快活。跻身于小学教师队伍我,童稚是孩子们给我的第一感觉,孩子们把自己的原生态带到学校,一一展现在我的面前,孩子们自身的秉性差异,常常给我带来新奇不解的感觉,我会惊讶于他们的一举一动,欣喜于他们的一言一行,欣慰于他们的乖巧和真实。他们会很听话地排队,很认真地把手放到课桌上听课,很用功地背《三字经》和《弟子规》,也总会提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孩子们每天在一起生活,总会增加很多意外的惊喜,那也便成了我的话资,可以很兴奋地和朋友们说他们的故事。
  我不知道没了学生,我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味。是学生的善良和宽容让我有了今天的进步,是他们的热情让我有了阳光,有了自信,我感谢我每一个教过的学生。同时我也想告诉您,请您以感恩之心对待您的学生,那样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爱是崇高的,深刻的。他要求教师以人格、文化、智慧、情感去影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感受,而不是装摸做样的平易近人,是建立在平等与真诚的基础上的。由于教育对象的众多,在教育过程中,多数的教师只注重抓两头、促中间。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好的学生获得了教师多数的爱,大部分学生被遗忘,他们成了阴暗的一角,给他们带来一种失落。为此,教师必须兼顾全体对象,全身心的投入,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真情(对学生无比的关爱)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她作为教育的纽带,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维系着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影响教师道德修养的差异。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爱。让我们从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罗森塔尔效应”中得到启示,自觉的在教育实践中,毫无保留的施展自己的爱,讲究爱心教育的方式方法,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因势利导,我们的爱心就会为孩子撑起一片晴天。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试马镇中心小学726300)
其他文献
曾听人讲起某教师业务水平颇高,就是“茶壶里下饺子”,意思是反映该教师不能把所授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平时,无论家长还是同事,听到有能说会道的老师总想不到是出自数学老师,这说明大家对数学教师的口才,都持宽容态度,同时也反映了数学教师的现状以及人们对数学教师的期望。数学教学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如今,数学教学改革之风已吹遍教育大地,吹进了每个教师的心,“满堂灌”已早被人们所唾弃,学生不再是容
摘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本身也具有局限性和矛盾性。尤其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它的负面效应显得更加鲜明。  关键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出的历史背景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两大价值,他们的关系结构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关系结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
在语文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安全、教学的工作摆在首位,必须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审视情境,努力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想方设法使师生在繁重、艰巨的复习中创建愉快、和谐的互动氛围。  一、科学有效的深化课堂复习  课堂教学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也是我们不变的主题。  1.归纳概括,疏理知识  复习课,不是对所学知识再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
语文这门课程,有其自身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善于从多方面发掘他们学习的潜能。从多个角度培养其内在的驱动力,让学生在情感的充分体验中塑造自身与追求完善。  那么,如何具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教学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语感的丰富和增强。这是因为,语感是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核心,它不但表现为对作
孔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知不如乐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总是伴随着快乐、欣喜、满意等肯定的情感体验。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的学科,且该学科本身具有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这些因素均有利于语文愉快教学的实施。“愉快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愉快教学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发展;在受教育者发展的内外因问题
德育工作——就是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抓落实求实效显得由为重要,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和言行习惯,确定工作内容同时制订完善的工作计划。建立好校、处、年级、班四级网络化管理途径,由校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德育管理的职责。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办公室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步调一致,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