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健康报(记者阎红)病毒性肝炎(VH)患者在受到病毒侵袭后产生生物性应激的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PS),而重度心理应激可明显影响康复和加重病情.这是沈阳市传染病院副主任医师魏倪等人历时两年完成的得出的结论.日前,该课题通过了沈阳市科技成果鉴定,并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rn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部分乙、丙、丁型肝炎久治不愈,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难治疾病.沈阳市传染病院科研人员首次系统地进行了大样本VH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横断面调查,并同步进行了应激相关激素检测,他们将297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101名健隶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测定,通过对心理、激素、肝功三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对象心理应激(PS)达到轻度以上者占80.47%,其中重度障碍者占25.25%.通过检测血浆CT,ATⅡ等4种激素水平,发现各型肝炎患者的ATⅡ水平均明显增高,CT,ATⅡ在急性患者血浆的高水平状态及与病情相平行的动态规律,提示了病毒性肝炎患者除有明确的免疫功能失调外.还有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紊乱.由于ATⅡ与主要肝功能指标异常相关,因而具有提示病情及估计预后的重要价值.rn该课题首次提出了ATⅡ是最有价值的应激(生物学应激、心理应激)相关应激.明确了VH发生、复发、发展、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是对VH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方面的补充和完善.故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应注意使患者避免来自周围社会的压力,矫正不良情绪,并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