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尊重,永葆职场活力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就是俗称的“IT民工”。简洁和实际是他崇尚的作风,对一个公司好坏的判断,只基于两条标准:给的薪水够不够高和干活时心情爽不爽。
  为了第一个原因,他离开了上个东家。那家公司业绩一再下滑,股票价位徘徊不前,奖金被取消,某个不盈利的部门遭遇全体裁员……唇亡齿寒,兔死狐悲。既然老板卸磨杀驴,就不要怪员工远走高飞。
  他决定跳槽。
  从业三年的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水准,让他顺利地被摩托罗拉公司录用。“这可是排名世界500强的公司啊.已经在地球上屹立了78年。”他得意地向家人炫耀,随后发生的小细节,却令他有些意外:第一天上班,上司通知他,记得带水杯。果然,同事们口渴了,都乖乖捧一水杯去饮水机边接桶装水。记得原来那家公司,慷慨地放了好些纸杯,随用随取。提供的饮料也丰富多样,咖啡、果汁、牛奶,气派十足。
  不习惯的事情,接二连三:
  公司明令禁止电脑里装各种游戏、盗版及与非工作用途的软件。可哪个年轻的工程师不会偶尔手痒?一个周末,他偷偷地用公司的笔记本电脑下载了“泡泡堂”游戏。到了星期三,一封提醒邮件不期而至:“您好,经查明您电脑中有不被允许的软件,请卸载。”他们居然扫描我的电脑?侵犯隐私。他愤愤然。过了几天,为解决技术问题,随手下载了别家公司的软件。这下子不会被指责了吧?纯粹为了公事。没想到,依然收到了提醒邮件:“您所使用的软件未经授权,请勿使用。”
  上班时,没有“个人”时间。一个工作结束了,打开新浪、搜狐,想冲冲浪,领导过来轻轻地拍他的肩膀。说:“活儿都干完了?”
  与同事没有亲密接触。吃饭时,工程师喜欢酷酷地端一饭盘,各自为政:工作快三个月了,当他提及“我老婆”云云时,仍会有惊愕的眼神砸过来:“你结婚了?看不出来啊。”这位兄弟的办公桌距他不超过四米。
  每一笔支出都精打细算。公款吃喝、公款“腐败”,一律杜绝。有活动提倡AA制。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时节,经理忽然善心大发,说:“出去春游吧。”“民工们”高兴得拍掌,接下来一句话又令他昏倒:“去植物园,AA制。”天可怜见,植物园的门票不过5元。
  “有点郁闷。个人空间、融洽关系、豪爽程度,这里似乎缺一点点。”一年前,他向我这个老友抱怨,询问“要不要跳槽”。一年后的今天,当我再度问起他怎么没跳槽时,得到的答案居然是:“我会继续待下去,争取成为终身员工。”
  另一些耳濡目染的细节,让他一点点地融入了“异度”文化:
  一天,他接了个电话,耐心认真地回答了客户提出的一连串问题。一转身,见部门经理正满脸欣赏地点头:“做得好,你刚为公司赢得了10万元订单。”他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五分钟值10万块么?”“那当然,客户买的就是高水准的服务。”那一刻,是他工作以来最富成就感的时刻,因为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智力劳动的含金量。
  从此,他也理解了“不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这条规章背后的深意。作为工程师,如果你的源代码被人窃取,是何感受?技术成果被无偿占用,会不会难过?假设客户聆听了你的建议,保持线路畅通,实现了百万、千万,却拒不买单,会不会悲愤莫名?对别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当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无论是智力的还是体力的。都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整个商业体制内部才可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里,的确不如某些机关、事业单位那么亲热,面子上一团和气。日子久了,成了熟人,依然默契地保持着相互交往的尺度:同事之间,不会主动问你的婚姻、恋情,除非你主动说;对工资,更是讳莫如深,每月的工资单以电子邮件的格式发到你信箱,不用担心被张扬,因工资过高或过低招致非议。但有一次,一位同事因患脑瘤住院.公司号召捐款.采取不记名的形式,捐款箱就放在一处安静的角落,无人值守,数额自便。他亲眼看见一个同事掏出100元塞进去,然后若无其事地走开。两人不在一个部门,非同乡、非校友、非同年。“为什么捐100元?”他私下里问。“没什么。只是听到他的事,流泪了,想这么做,这个数字恰好表达了我的心情。”摩托罗拉允许并提倡你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友爱——听从内心的判断,根据真实的感动程度,作出你真诚的选择。
  尤其让他受触动的是这样一件事:本来为了上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公司特地招兵买马,设置了一个部门。但随着3G牌照发放时间的一拖再拖,一些业内公司开始泄气,转为把精力投放于其他项目。对派不上用场的技术人员,通常的做法是“裁员、减薪”,以缩减巨大的开销。但他看见,决策层没那么干,而是把这些工程师调去做了测试,待遇如常。危机关头是检验公司高层是否能与员工同甘共苦的试金石。“不要问公司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职场真理。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和姿态屹立职场。作为一个混迹多年的“工民工”,他喜欢一个公司与否的标准又多了一条,那便是摩托罗拉公司创始人高尔文的一句名言:“对每一个人都要保持不变的尊重。”尊重工作,尊重人,更是尊重生活,这样,你就有了永葆职场活力的源泉。
  编辑 张金余
  E-mall:beiyuan98@126.com
其他文献
他叫谢延信,人如其名,因为一句诺言,他守了一辈子。  谢延信是河南华县的一个农民,他原本姓刘。他22岁那年与同村姑娘谢兰娥结了婚,成了谢家的上门女婿,一年后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刘延信初尝为人父的滋味,糖中放蜜,甜到了心底。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喜悦仅仅持续了四十余天就被一场阴云遮住。谢兰娥因为患产后风去世,23岁的刘延信痛失爱妻。  面对这突然来临的横祸,刘延信如五雷轰顶,他不敢面对前来凭吊的
十年前,卢昂还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戏剧导演,国家京剧院领导看中了他的才华和创新精神,邀请他去国家京剧院执导一台重要剧目。  卢昂依约赴京,来到了国家京剧院,一看剧组阵容。心里就敲起鼓来。原来该剧的主演是赫赫有名的青年表演艺术家于魁智。卢昂出道以来,也排过不少戏,最怕的是给名角排戏,一旦碰上名角耍大牌就没辙,无法合作下去。而于魁智可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真正京剧大牌啊,万一他不买自己的账,又怎么办?但是,箭
问:  我是一家贸易公司的女职工。我怀孕4个月时,去医院做了人工流产手术。其后,我请假休息1个月。由于公司没有为我买生育保险,我就要求公司报销流产医疗费3500元。但公司不仅不给我报销,还扣除了我休息1个月的工资。其理由是:未生育孩子,只是流产,不能享受生育津贴,也不能要求公司报销医疗费。请问,这种说法成立吗?答:  首先,该公司没有为你买生育保险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规定。《社会保险法》第53条
听话  妈妈对儿子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  儿子说:“你老惹我生气,我能听话吗?”  妈妈听完无奈地说:“对不起,妈妈以后不惹你生气了,你能听话吗?”  儿子说:“等你不惹我生气的时候再说吧!”还剩30元  上班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  老妈说:“你的新鞋被家里的狗啃了!”  我忙问:“啃到什么程度了?”  老妈思考片刻,问:“鞋子是多少钱买的?”  我说:“200多元吧。”  老妈不紧不
曾和一位颇有成就的医生聊天,谈及关于现代都市人失眠的话题。他说得相当轻松,说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连做医生的自己都经常失眠。失眠当然是不好的,但是,有时为生活、工作所迫,打乱了生活规律,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有平常心,不要刻意把失眠当成一种负担,生活本来就充满了挑战和压力,自己要努力学会从各方面减压。一滴胆汁毫无疑问是苦的。但是,把这滴胆汁放在一大盆水里。它就不会很苦了。心境、态度就是我们人生的那盆
雾一点点散去,花一点点开    有个叫伊凡的砍柴人,一天上山砍柴迷了路,黄昏时在荒凉的山坳里发现有一户人家。“里面有人吗?”饿极了的伊凡上前敲门。  出来开门的是满脸皱纹的老太太。  “亲爱的老奶奶,您老人家好!”口齿伶俐的伊凡又是敬礼,又是请安,“我想借个宿,行吗?”  老太太说:“行呀行呀,住到柴房里去吧。”  “老奶奶,您再行行好,我一天没吃东西了。”  “可是我家也没什么可吃的,好在天很快
1.口呼吸 通常是因为鼻子呼吸不畅而养成的习惯。这个看似微小的习惯,对于颜值的影响却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正常人口腔闭合时舌尖应该抵住上颚,有口呼吸习惯的孩子,由于长期张嘴呼吸,舌位下降,上颚失去舌尖的支撑,面颊会塌陷,造成嘴唇外翻,上牙龅突,下巴后缩。  2.吮手指 吮手指是常见的儿童日常习惯,但4岁以后还保持吮手指的习惯,容易造成牙齿咬合不严实,嘴唇不能闭拢以及牙弓狭窄等问题。  3.舔乳牙 长牙
心理专家:北京著名心理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杨凤池教授  患者:离婚妈妈董芹    病情:  董芹,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因性格不合与丈夫离婚了,可是却不知怎样告诉年幼的孩子这一事实。她怕这一事实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更觉得无法面对孩子询问的目光,这种无措让她整日忧心忡忡,难以释怀。  董芹这样想,对成人来说,有些东西可能要面对和承受,但孩子却不同。如何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如何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张淑文(编译)    截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华尔街一家银行已经工作了近十年。在银行工作的最后几年,我很想做一个重大的转变,让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层楼,因为我渐渐意识到我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现今岗位的需要。有一次:美林证券一位与我相识的经理向我透露,他们正在物色一位新的股票经纪人。他详细地介绍了这份工作,然后问我是否感兴趣,我立即回答,我愿意试一试。  我的面试被安排在第五大道的一家分行,面试官是公
美丽的邂逅,年龄的差距挡不住浪漫的爱情    薛佳凝是黑龙江人,从8岁起就在电视台当主持人。高二那年,上海戏剧学院到黑龙江招生,薛佳凝顺利地考进了“上戏”,和陆毅、任泉同班。  2004年,薛佳凝经历了一次感情挫折,情绪很低落。这一天,薛佳凝正在酒吧闲坐,陆毅、鲍蕾等几个好朋友也来了。陆毅拉过身边一个身材颀长、长相俊俏的小伙儿给她介绍说:“他叫胡歌,上海人,是咱们的师弟,以后要多照顾他啊。”薛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