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师则要重视课堂活动的组织,要把活动作为教学方式,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作用。那么,怎样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呢?
  一、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的气氛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而不是死寂的;应该是活跃的,激发学生思维灵感的,而不是师生面面相觑的。教师要多动脑筋,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拘一格,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非常放松,没有压力,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那么,怎样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课堂气氛呢?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如果能使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的话,自然而然也就引起了他们不大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制作不同的课件,或者准备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
  重视每堂课的开头。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互相问候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师生见面时,适当地,即兴的“寒暄”几句,有时候,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表扬,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力量。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创造良好的交际气氛。或者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以儿童歌曲、小幽默、小故事、猜谜语、绕口令、小表演等活动开头,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小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2. 教学过程中时刻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注意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在提出问题选择学生回答时,应该说“请”、“你来试试”,在学生回答完毕,还应该加以赞赏。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或扩充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不断补充。想象再说话是课堂上尝试交际的过程,可是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参与这个活动,原因是怕出错。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多用鼓励性语言,不断强化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
  二、明确交际所需的条件
  1. 交际双方之间存在着差异。要使交际得以进行下去,我们需要制造一些信息差,它是交际的动力。具体方法可以是:(1)分别让学生收集不同的信息,让他们在交际时不能知道对方有哪些信息,会做出何种反应。(2)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有选择的余地,如设计出拒绝和接受两种情景,使他们在不能预知对方做出何种选择的条件下,做出与之相应的反应,以实现交际的目的。如在教学《地球只有一个》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否感觉到我们生存的地球存在危机?存在哪些危机?为什么会有这些危机?
  (2)你认为该如何保护地球?
  (3)地球上空为什么会有“黑洞”?
  (4)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需要哪些条件?
  (5)茫茫宇宙,人类能否移居别处?
  (6)假如你是国家主席,你会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
  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分组讨论。最后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网上查阅资料得到结论:我们的地球确实存在危机,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妈妈。交际需要社会意境,包括那些人,他们在那里,什么时候,有什么交际意图等。在课堂上这样的意境是由师生共同“导演”的。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课时,我让学生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最后,我问道:“如果你是跟随燕子访问楚国的小随从,你会怎么反驳楚王呢?”有的学生说:“我们齐国的小孩子都是个个聪明,更别说大人有多了不起了。”有的学生说:“我们齐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聪明人去,所以我们这些聪明人被派到这里来了。”还有的学生说:“你们国家的小孩怎样?敢不敢出来比试比试?”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了交际。
  2. 交际语言对某一场合来说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并具有不能预见的性质。因此,背诵出来的对话不能构成交际,课堂上的交际活动要尽量贴近实际生活。可以选择熟悉的场景进行交际。
  三、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创新意识,打破某些常规
  1.抓中间带两头。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背诵时总是先找学习好的,再找中等的,最后找差的,这已经形成定势。班上学生分明等级,两级分化日趋严重。为此,教师要改变这一做法,“抓中间带两头”,从大多数学生出发,先提问中等水平学生,然后优等生和后进生交替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协商,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2.教师弯下腰或学生站立交谈。语文课堂上进行的讨论,一般都是坐在位子上进行的。现在有的教师在进行口语活动时,要求学生站起来,走出座位开展活动。学生站著面对面交流,心情轻松了,形式随便了,交流自然了,效果当然不错。
  3.面向全体。师生之间提问时,教师不宜从头到尾站在讲台上,可以退到教室后部,使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只是面向教师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其实不宜靠近被提问的学生,而应当远离这个学生。教师逼近学生既使该生紧张,又忽视了其他学生,交际效果难以保证。
  综上所述,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语言交际,感情交流中才能逐步掌握,运用语言工具。因此,教师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旧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创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浦沅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我们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借鉴国内外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成功经验,我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我国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研究生培养数量逐年大幅度增长,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幅度并不十分明显,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培养方式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表现
什么是启发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所谓启发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留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公共经济管理和民生之间的发展关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加强社会公共经济管理对于改善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
小学生作文,一大难题是材料问题。许多学生提笔时觉得心中无话可说、笔下无话可写。这除了阅读量的原因外,也与学生生活储备不足有很大关系。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开掘生活的源头活水,为学生广开作文材料之“源”。  一、材,从课文中生成  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如果能挖掘好读写结合的“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内化典范文章的语言、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语言系统,并在课本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我们很多教师一般对于课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课后反思”这一环节。课后反思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也能及时地总结这一节课的“得”与“失”,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信息反馈,这样不仅起到了备忘录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课后反思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课后反思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
1999年12月20日号第1页报道:石油产业活性中心(PEC)最近宣布,从1999年11月上旬开始使用净化科威特的原油污染土壤的生物オ-ギユメンテ-シヨン方法,从外部添加微生物净化油污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u85
企业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讳言的。实际上,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是植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的并受企业内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  一、教师处理好以下转变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