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现实碰撞 情感与知识交融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紧扣现实,以情激趣、以境激情、以情动情、知情相融,获得知情并举、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例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案例一】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
  师:如果你是1906年中国的一名商人,你会选择开创一番什么样的事业?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1:我想开一个时装设计公司,因为自古以来,我国的丝织业一直很发达,我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先进技术,生产更好的丝绸卖到国外。
  生2:我会开一家饭馆,我做的饭要味美而价廉,这样吃饭的人就多了,就能挣钱了。
  生3:我想在沿海地区开一个轮船配件厂,因为有很多外来的船舶停靠在中国沿海。轮船配件有广泛的市场空间,当然,为了保证货源,我会与外国的供货商打好关系。
  师:请选出你认为最可行的一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在经过讨论后,学生的意见是:
  方案一:可行,但不能用手工生产,因为手工业根本不能与机器生产抗衡,这已被事实证明;还要有好的技术人员。
  方案二:可行,但利润太低。
  方案三:争论最激烈,肯定与否定参半。否定的理由:需要的资金多,而且当时轮船主要控制在外商和官僚手中,普通商人是不能进入的。肯定的理由:对于外商而言,轮船配件的利润不够丰厚,但又是其轮船航运发展所必需的。
  师:大家的选择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起阅读教材,通过研究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再来评价。
  这样就很自然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我们不能让历史重演,但可以创设“重返历史”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和实践。在上面的案例中,通过创设一个历史假说,让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历史;再通过分析教材知识,建立理性的思考平台;最后,学习运用理性的知识印证感性的体验,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
  【案例二】在学习完《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后,笔者联系到现实:同学们,2011年我们的邻国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与核泄漏。这一事件立刻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事件:一个是关于作为一个中国人该“祈福日本”还是该“冷眼旁观”的网络口水战;还有一个就是担心核辐射而引起的全国抢盐风潮。我的问题是:(1)为什么日本的那次地震会引发中国网民那么大规模的口水战?(2)同样的核辐射危机在日本没有发生抢购碘盐事件,而在中国却引起了巨大轰动,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样一来,通过引用相关的新闻材料,一下子就会把历史课本和现实生活拉的很近,就会引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设计这个环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区别“军国主义者”与“日本国民”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不会陷入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潭,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
  【案例三】学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课,笔者让学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关于“文革”的材料,对“文革”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或与家里老人聊天的方式,了解亲历者的“文革”印象。学生的调查如下:
  生1:听我姥姥说,上街买菜时,要正色对售货员说:“‘要节约闹革命’,我买二斤菠菜。”售货员要回答:“‘为人民服务’,这是你的二斤菠菜。”否则买卖不能成交。
  生2:我爷爷说,“文革”期间每个人对毛主席都很崇拜,有些疯狂的红卫兵把毛主席像章佩在肉上,绝不容许讲不尊敬毛主席的话,甚至连毛主席像上有一点灰尘也要把人抓起来进行批斗。
  生3:听我奶奶说,当时农村里不准随意地多养鸡鸭,说这是搞资本主义的一套,是要被批斗的,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
  学生了解到的是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真切的历史,因而拉近了与那段历史的距离,切身感受到了那段历史与普通中国人命运的直接联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历史情感被调动起来,带着疑惑和探究的愿望“走进”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我们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人文知识的同时,要给他们以正确的思想引领,使我们的学生既拥有丰富的知识素养,更拥有一份高尚健康的人文素养。这就是历史教育的真谛!
其他文献
云南省普洱市是中国重要咖啡种植地区,与世界著名的咖啡种植地牙买加、哥伦比亚等国家纬度相当,品质与世界顶尖的哥伦比亚小粒咖啡相近。普洱市种植小粒咖啡的历史已有百年,
指出压实度是公路工程建设当中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对常见的三种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影响因素、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便使工程人员能快速准确的检测
结合其他文献材料,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来试着考释《风月梦》中出现的“放差”、“落交”、“捆”等十条俗语词,这些词语有的未经前人解释,有的前人解释但有不妥
城市雕塑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有其具体的语义和语境,同时也正是因为其语义产生的特殊性和争议性以及其独特的历史语境,使其具有了独特的研究价值。中国有着悠久的城市建设史却没有
中学历史是人文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关注对人的培养,更关注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学生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只有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这些都要求学校和教师从素质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把追求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笔者以对新课程观念的理解和认识为前提,
在新课改深入进行中,涌现出很多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述法、合作学习法、历史体验教学法、辩论学习法、演讲教学法等,不一而足。这些教学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为实施新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一些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讲述法  讲述法虽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但它对教学的重要性却毋庸置疑。记得袁腾飞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教历史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
教学上的“影像切入法”,是指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寻找相关的影像素材(如录像),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通过这些影像所呈现的图、文、声、像来构建卟个生动、形象的情境,刺激学生
针对竣工结算的重要性,从企业领导的重视、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合同条款的签订、相关资料收集、公共关系处理等方面就如何编制好竣工结算进行了浅谈,从而进一步搞好施工企业
传统机器翻译算法对英语复杂长句的翻译准确率低、回收率高,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基于语义关系的机器翻译算法。该算法通过长句内分句(短语)之间的语义层次关系,构建基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