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年人的运动养生之路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参加工作前,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运动”这个词除了走路,似乎与我毫无关系。我从小爱静不爱动,就连上学时大多数同学都爱上的体育课,我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看客,所以体质从小很差,很瘦弱,感冒发烧、打针吃药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我是一家人担心的“药罐子”、“病秧子”。
  参加工作了,单位和家被三十多里路隔在东西城两处,而家离公交车站和单位离公交车站又都有二里多地的路程,所以早起、赶路、坐车成了我的生活规律。记得有一天早上,我起床晚点了,为了不耽误乘车,我干脆“不要脸”了,跑向车站,结果刚刚跑一半的路,就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睁睁地看着公交车疾驰而去。还有一天早上,公交车提前发了几分钟,我拼命追赶着公交车,结果就差十几米了,我没能追上,又累又喘,又气又恼,再次与公交车擦肩而过。
  两次的误车经历让我下定决心:每天早上准时起床、洗漱完毕要跑向车站。决心是这样下的,行动也是照这个执行的,虽然刚开始时很不适应,很累,有时汗流浃背,而且腿也疼了一个多月,其中有几次想停止计划、打退堂鼓,但我还是咬紧牙关,一路坚持下来。这也让我得到了实惠,每天提前5分钟〜8分钟到站,有时间欣赏一下街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觉得心情舒畅、心旷神怡。
  每天早上准时到单位、准时吃早饭。晚上下班较早,我在单位吃过饭后,不紧不慢溜达着去车站乘车回家。斗转星移、花开花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五年的时间里,跑步和慢走两项运动,我始终持之以恒,风吹不改,雷打不动。也许验证了“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几年里,我竟再没生过病,偶尔有点感冒症状,也不用打针吃药了,身体免疫力增强了无数倍,身体不再偏瘦,跑个三五里路,轻松加愉快,而且越跑越快,越走越轻。二十七八岁的我,把眼镜一戴,竟有不少人说我是中学生,更有趣的是,本地一家足球队招人参加市联赛,我经人介绍去应试,结果一场球踢下来,老板就同意了,原因是拼抢积极、体力充沛,是属于那种“跑不死”型的。为此我的运动热情更加高涨了。
  如今,我的家也搬到东城了,离单位很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对运动的执著追求,为了防止“人老先从腿上老”,每天除了跑步,我还动员妻子上班不乘公交车,由我骑自行车负责每天早送晚接,我成了她们同事眼中的模范丈夫。
  少盐、少糖、少油腻,多菜、多果、多运动,乐观、健康、向上,成了我的养生法宝。
  责任编辑/邹佳璇
其他文献
去年12月退休以后,我闲着无事,在离家不远的市场开了一家牛羊肉片专卖店,不求赚钱多少,只求有点事干。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闲差”,却给我增添了个不大不小的烦恼。  记得小店开业那天,天特别冷,而且还下着冰雨。中午,年近八旬的老母亲来到小店,只见她怀里抱着一个小包裹。“今天这么冷,快吃点热面暖和暖和”,母亲边说边把包裹打开,包裹的最外层是厚厚的毛巾,打开毛巾后,里面的东西是用三层塑料袋包裹着,等我一层
惊蛰的雷声,总是在夜间里响起。闷闷的,绵长而低沉。这春雨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悄悄地来了。  春雨一来,山上的树、地里的庄稼,就立刻变得活泛起来。树和庄稼一活泛,那些附在地上的万事万物,也一下就跟着全都活泛了起来。难怪老辈子说“春雨贵如油”哩。  雨,时断时续,一下就是好几天。眼见地上的积水越来越多,堰塘里的水也涨了起来,男人就吧嗒着旱烟,蹲坐在门口,开始盘算起春耕的事情来。女人则想着,这春水一发,地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脚本编程、按钮元件和动态文本,来制作拖曳型游戏课件。
小时候,我不止一次听祖母聊起五九年。那时候闹灾荒,粮食不够吃,大家都挖草根,啃树皮。“榆树皮都被人扒光了呢!”祖母指着院子外面池塘边的榆树说。  听了祖母的话,我就跑出去摸那棵老榆树,除了有我用小刀刻出的歪歪扭扭的几个大字外,其他部分都完好无损。我跑回去告诉祖母,榆树皮好好的,她在说谎。祖母不屑一顾,说树皮扒了,来年就会长出新的来。我不信。可是,来年的时候,我再看树皮上我刻的几个字,都已经不见了。
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要着人们几千年来形成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的方式.
一、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据外经贸部统计,自1979-2001年,中国吸收跨国公司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达3935.12亿美元.2002年,在全球F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然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会计造假.从中国股市发生的"琼民源"、"蓝田股份"、"银广厦"等一系
本文旨在厘清"生态电影"这一思潮的源流及概念,并以《海洋》和《海豚湾》为例,通过对二者叙事策略的分析,指出纪录片这一特殊的文本形式和文化形式是如何发挥影像的"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