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类题研究之古代诗歌鉴赏主观题答题思维探析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类题研究,从微观上来说,是从语文思维视野贯穿语文考点类题训练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从宏观上来说,是从认知的维度审视高考语文考点下的类题命制的研究。本文仅从语文思维视野贯穿语文考点类题训练过程与方法的研究角度,对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主观类题,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意象意境类鉴赏
  意境,即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对意象鉴赏,首先,我们要把握比较赏析意象的特征,感知意境以及作者在所寄托的情感。这一鉴赏活动,包括对景、境、情三个方面分析。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描述诗意,概括意象的特点,明确意象与思想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例题:2018年天津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解析】
  (1)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常见题型。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
  (2)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
  【答案】
  (1)平曠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2)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二、思想情感类鉴赏
  高考中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类的鉴赏,主要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思想感情与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答题时,我们要结合相关诗歌内容加以分析,准确判断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2018年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5分)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解析】
  (10)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诗歌前两联是诗人“闲”的表现,而第一联的第一句是诗人“闲”的原因。
  (11)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尾看起来像是“无人听”,实则暗指诗人“可听”之意。诗人想象刘禹锡正乘着酒兴放声吟诵诗作,可是有谁赏识呢?这是在为刘禹锡打抱不平。
  【答案】
  10.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11.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三、炼句(字)类赏析
  古代诗歌注重炼句炼字,一来可使诗歌的意象形象主动,二来可使诗歌具有美诗效果。在赏析炼字句题型时,我们可先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先明确“炼句(字)”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其次,点明该字句的表达效果,即对象怎样的特点,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以及表达怎样的情感。
  例题:2018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第15题主观题为炼句题:一语双关,表面上描绘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实际上寓意自己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四、表达技巧鉴赏类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虚实、动静等),表达方式(记叙、议义、抒情、描写说明)和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解答关于表述技巧的鉴赏,我们要明确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分析作用。
  例题:2018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20.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解析】
  题目要求鉴赏诗歌中如何运用“点染手法”,进而分析该手法的好处以及与诗歌主题之间关系。点染手法:“点”即总写,“染”即分写,以具体的事物或景物将所“点”的情感道理等渲染出来。“送君多暮情”至“梦里金陵城”都是围绕“暮情”展开的。
  【答案】
  “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总之,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主观类题考查的重点是对作品的整体认识,对意境、手法等的体会和评价。考题既有外在表现方法的考查,也有内在语言的深刻领悟,既有技巧的鉴赏,也有风格的分析,需要坚持探究性、延伸性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教学导向。
  (编辑:王莹)
其他文献
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  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变幻无常的世相中究竟為着什么呢?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啊!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
托马斯·肯尼利是澳大利亚著名的作家。托马斯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并在那里度过了小学时光,读中学时,托马斯来到了斯特拉斯菲德的圣帕特里克书院读书。  初到这里,托马斯很不适应。与原来严谨有序的学习氛围相比,这里的环境实在太过散漫,学生们似乎完全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他们忙着聚会、郊游、跳舞。有时候,托马斯想安静地读一会儿书都会被杂乱的声音打断。不久后,托马斯也开始随波逐流,他变得贪玩和浮躁起来,不再认
空闲之余翻阅书籍杂志,看到几张铁陨石的照片。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耀光流轉,亦无来自异星的凛冽。很普通,坑坑洼洼,或黑或红的表面满是岁月的痕迹。有乌黑的渍迹嵌在缝隙间,与山石泉眼,肉眼看去并没什么差别。  这些异星的来客,或是曳着长长的火尾呼啸着坠落,在残阳如血的大漠里扬起一堆沙尘;或是坠入茫茫大海,在漆黑幽深的海底沉睡。多少年后,少数幸运儿被人类的手捧起,在一双双手中传递,承接着无数人目光的洗礼,然
在2010年前,还是内地首席小生的黄晓明,被粉丝们拥护为“明教教主”,但非议之声不绝于耳。有人说他耍帅没演技,有人怀疑他虚报身高穿内增高鞋,更有网友讽刺他的英语发音,杜撰出了一本《跟黄晓明学英语》,甚至在豆瓣上煞有介事地评论打分。  巴列霍在诗中说,“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很多男孩”。为了证明身高,黄晓明在节目中脱鞋“验明正身”;为了证明演技,他挑战《风声》中阴险残忍的日本军官。但直到2011年3月
干布团最不是泄愤的玩意儿,拿那一团干布狠狠地往杯里掷去。你躁,你恼,你卯足了劲儿地投进去,它不过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浮在水面上,并不沉下去。  能让干布团融入水的,只有时间。非得耐得住性子,等水没过它,才有了重量,有了“内容”,这才沉得下去。  世上好多事,都得慢慢来,急不得。  人生伊始,你我都不过是一团干布,要用漫长的一生融入生活这杯水。孔老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不少人在朋友圈都看过类似消息:某地水果滞销,果农心急如焚,现在低价处理,只为帮果农收回成本。就算不买,“每次转发都是一次义举”。与此同时,还会配上果农在一大堆散落在地上的水果面前面色凝重、眼神绝望的图片。  就在日前,山西临猗县政府发布了一则针对“临猗苹果滞销”不当营销方式的声明。声明称,多个电商发布“临猗苹果滞销”的营销策划,内容有诸多夸大失實之处,给当地果业品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记者采访发
最近,西安一处工地里来了一群崖沙燕,它们在施工中产生的一处沙土崖壁上筑起了巢。放眼望去,20米长、10米高的崖壁上被燕子凿出了密密麻麻的洞穴。据了解,这个工地不单是陕西省重点工程,还是国务院挂牌督办的重大工程。但最终,施工方还是选择了调整施工方案与周期,为这些小生灵让步。“人类应当有对生命的敬畏,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文明。”我们守护崖沙燕的同时,也守护了人类的文明。  編辑/关晓星
很多考生都在问,什么样的素材好,什么样的素材不好;什么样的素材用起来阅卷者喜欢,什么样的素材让阅卷者心生反感。其实,这是一个写作误区,作文素材本身没有优劣之别,只要能够反映话题内涵,只要运用恰当得体,无论大众化素材,还是小众化素材,都可以成为好素材。  一、以小众思维解读大众化素材  1.逆向思维  大众化素材,如果简单引入,会使论证流于泛化。如果能够将其反向解读和运用,同样能够写出新意,写出独特
参考高考的“宝宝”们,你们注意了吗?随着课改的深入,高考题型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就拿“名言警句”默写题来说吧,你是否发现,这种题型有所改进了呢?相较于以往高考中名言警句默写题来说,的确有如下的改变:  分值调整了。以往默写题的分值,在6~10分之间;现今统一调整为5分。  题量调整了。以往默写题设置6~8道小题,进行6~8选5~6小题的作答模式;现今统一调整为3道小题,且统一为第⑴小题两空2分,第
参战学校:  浙江台州中学 指导教师:洪方煜  浙江回浦中学 指导教师:范玲玲  洪碧霄同学以一个英国酒店服务员的视角,以雷雨后电视机不能开机为切入点,刻画了四个国度的国民性在孩子身上的投影,并思考了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对我们的民族性格与教育进行了反思。结构上开创性地采取了合掌的方式,文章在立意上有自己的开掘,形式上有自己的创新。  千里烟波,一汪碧色,老旧的留声机,一船星光,白瓷底、天青纹的盛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