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财务重述现象在国内外呈现出“蔓延”局势,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重述的数量与比例逐年攀升,使得财务重述成为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财务重述造成的经济后果和影响绝不仅限于公司市场价值损失,财务重述还将导致大量投资者减持股票和减少交易;也可能导致代价高昂的诉讼和赔偿;还可能导致市场信息不对称性的加剧、公司盈余质量下降以及公司资本成本显著增加等。
【关键词】财务重述 银行贷款 影响
财务重述是指公司修正前期会计差错的过程。会计信息是公司各种契约签订和执行的信息基础,管理者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操纵会计信息,财务重述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财务重述做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一种形式,其发展离不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发展的大环境。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环境已日趋成熟和完善。财务重述涉及的会计问题包括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三个方面,因此,财政部及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相关规定是财务重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会计准则及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的发展而发展。
一、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
假设1a: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之后,其银行贷款利率会提高。
假设1b: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之后,其银行贷款期限会缩短。
假设1c: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之后,其银行贷款额度会缩小。
二、变量设置
本文主要变量及其定义见表4.1。
表4.1 主要变量定义表
三、数据来源
(一)财务重述及银行贷款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选取范围。我们从巨潮资讯终端获取了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发布年报相关内容补充或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重述样本公司。
(二)其他数据来源
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四、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契约的实证分析
(一)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利率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后,其贷款利率大约增加了85.83%。由此可见,财务重述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这也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银行借款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监督作用,这也与我们的假设1a相符。第二列增加了可能影响银行贷款的公司财务特征变量,结果表明公司的规模越大,更有可能获得较低成本的贷款。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越多,债权人的债务风险相对有保障,因此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相对越低。第三列增加了可能影响银行贷款成本的公司治理变量,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会使他们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这将有助于公司获得较为优惠的银行贷款。
(二)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期限的实证分析
接下来我们检验财务重述和银行贷款期限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财务重述确实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贷款期限的缩减,跟我们的预期相符。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与银行贷款期限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规模越大,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在制定贷款契约时会参考该公司的规模。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相较于第二大股东拥有的股数越多,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越明显,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考虑到第一大股东的背景及资信等情况,使得公司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更长。
(三)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额度的实证分析
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财务重述和银行贷款额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显示系数为-0.289,且在0.05水平上显著,第二、三、四列中随着控制变量的不断增加,回归系数均为负,且均保持显著,说明财务重述会导致银行贷款总额的减少,假设1c得到了验证。企业发生财务重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可靠性,使得债权人在制定债务契约时对贷款风险的关注度增加,控制公司的贷款额度以期降低其债务的回收风险。资产负债率则与贷款额度显著负相关,因为公司拥有的负债相较总资产比例越高,说明该公司面临的资金流动风险越大,所以银行在考虑该公司的贷款额度时,会适当调低,从而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
五、管理建议
鉴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财务重述对银行贷款契约各条款变化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从公司的角度出发,首先,上市公司要加强对于内部财务人员的考核及监管工作,从业务技能和道德水平两方面入手,保证从业人员在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客观公正性,从而避免一些由于专业水平不足或是道德水平低下而产生的会计差错,以此来降低不必要的资本成本损失;其次,对于事后发现的会计差错,无论是否重大,上市公司均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披露,并在披露报告中详细阐述错报产生的原因、性质以及相关的补救措施,全面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最后,上市公司要加强自身的治理,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包括对管理层的监管和任命、对股权的合理分配以及内部控制的不断规范等。
第二,从银行的角度出发,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债权人,应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的监控,财务重述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可靠性,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监督渠道,在引入这一新的监管渠道的情况下,银行应当结合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规模以及历来的授信记录等,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做出更为全面和公正的评估;另外,针对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银行应作进一步区分,通过一定的职业水平判断该项重述是属于欺诈性财务重述还是非欺诈性财务重述,是属于涉及核心盈余项目的财务重述还是涉及其他项目的财务重述,从财务重述的性质和内容入手,对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更为有效的甄别。对于性质恶劣的会计错报,银行可以通过紧缩银行贷款契约中的各条款来进行一定的惩罚,但这些惩罚和监督措施可以不局限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这些相对重要的条款,也可以通过缩短贷款期限或是制定更严格的保护性条款来达到这一目的,更为灵活的调整模式可以使得双方的利益在合规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化。对于涉及核心盈余项目的会计错报,银行要重点区分主观上引起的会计差错和客观原因所导致的会计差错,对于公司发生财务造假行为或是恶意错报的,须采用更为严苛的贷款契约,以期达到更好的监督作用,能从一定程度上克制公司的财务“粉饰”行为。
第三,从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除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务重述制度,全面细化财务重述的各个分支领域,包括财务重述的定义、监管、披露等,还要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使得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以及金融市场的借贷行为更公平、有序地开展。
六、结束语
财务重述可能减少了某个会计科目的不确定性,但是公司财务信息的整体不确定性却增加了。因为重述会使投资者质疑公司运作和业绩的其他方面,导致重述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国外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公司由于对更低融资成本的渴望而不惜违反会计准则进行财务重述,财务重述公司却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惩罚,比如说其权益融资成本上升,银行要求更高的利率、更短的贷款期限,甚至是同行业公司、供应商或客户发布的财务重述公告都会导致其贷款利率的增加。
作者简介:潘雪娜(197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
【关键词】财务重述 银行贷款 影响
财务重述是指公司修正前期会计差错的过程。会计信息是公司各种契约签订和执行的信息基础,管理者可能会采用各种手段操纵会计信息,财务重述就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财务重述做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一种形式,其发展离不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发展的大环境。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体系,信息披露的制度背景环境已日趋成熟和完善。财务重述涉及的会计问题包括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三个方面,因此,财政部及证监会颁布的关于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相关规定是财务重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着会计准则及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的发展而发展。
一、研究假设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
假设1a: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之后,其银行贷款利率会提高。
假设1b: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之后,其银行贷款期限会缩短。
假设1c: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之后,其银行贷款额度会缩小。
二、变量设置
本文主要变量及其定义见表4.1。
表4.1 主要变量定义表
三、数据来源
(一)财务重述及银行贷款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选取范围。我们从巨潮资讯终端获取了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发布年报相关内容补充或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重述样本公司。
(二)其他数据来源
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四、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契约的实证分析
(一)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利率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后,其贷款利率大约增加了85.83%。由此可见,财务重述对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这也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银行借款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监督作用,这也与我们的假设1a相符。第二列增加了可能影响银行贷款的公司财务特征变量,结果表明公司的规模越大,更有可能获得较低成本的贷款。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越多,债权人的债务风险相对有保障,因此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相对越低。第三列增加了可能影响银行贷款成本的公司治理变量,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会使他们与股东利益保持一致,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这将有助于公司获得较为优惠的银行贷款。
(二)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期限的实证分析
接下来我们检验财务重述和银行贷款期限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财务重述确实会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贷款期限的缩减,跟我们的预期相符。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与银行贷款期限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规模越大,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在制定贷款契约时会参考该公司的规模。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相较于第二大股东拥有的股数越多,第一大股东的控制权越明显,这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信贷决策,考虑到第一大股东的背景及资信等情况,使得公司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更长。
(三)财务重述与银行贷款额度的实证分析
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财务重述和银行贷款额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显示系数为-0.289,且在0.05水平上显著,第二、三、四列中随着控制变量的不断增加,回归系数均为负,且均保持显著,说明财务重述会导致银行贷款总额的减少,假设1c得到了验证。企业发生财务重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可靠性,使得债权人在制定债务契约时对贷款风险的关注度增加,控制公司的贷款额度以期降低其债务的回收风险。资产负债率则与贷款额度显著负相关,因为公司拥有的负债相较总资产比例越高,说明该公司面临的资金流动风险越大,所以银行在考虑该公司的贷款额度时,会适当调低,从而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
五、管理建议
鉴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财务重述对银行贷款契约各条款变化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从公司的角度出发,首先,上市公司要加强对于内部财务人员的考核及监管工作,从业务技能和道德水平两方面入手,保证从业人员在从事财务相关工作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客观公正性,从而避免一些由于专业水平不足或是道德水平低下而产生的会计差错,以此来降低不必要的资本成本损失;其次,对于事后发现的会计差错,无论是否重大,上市公司均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披露,并在披露报告中详细阐述错报产生的原因、性质以及相关的补救措施,全面做到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最后,上市公司要加强自身的治理,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包括对管理层的监管和任命、对股权的合理分配以及内部控制的不断规范等。
第二,从银行的角度出发,银行作为上市公司的债权人,应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的监控,财务重述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可靠性,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监督渠道,在引入这一新的监管渠道的情况下,银行应当结合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规模以及历来的授信记录等,对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做出更为全面和公正的评估;另外,针对发生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银行应作进一步区分,通过一定的职业水平判断该项重述是属于欺诈性财务重述还是非欺诈性财务重述,是属于涉及核心盈余项目的财务重述还是涉及其他项目的财务重述,从财务重述的性质和内容入手,对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更为有效的甄别。对于性质恶劣的会计错报,银行可以通过紧缩银行贷款契约中的各条款来进行一定的惩罚,但这些惩罚和监督措施可以不局限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这些相对重要的条款,也可以通过缩短贷款期限或是制定更严格的保护性条款来达到这一目的,更为灵活的调整模式可以使得双方的利益在合规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化。对于涉及核心盈余项目的会计错报,银行要重点区分主观上引起的会计差错和客观原因所导致的会计差错,对于公司发生财务造假行为或是恶意错报的,须采用更为严苛的贷款契约,以期达到更好的监督作用,能从一定程度上克制公司的财务“粉饰”行为。
第三,从政府监管部门的角度出发,除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务重述制度,全面细化财务重述的各个分支领域,包括财务重述的定义、监管、披露等,还要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使得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以及金融市场的借贷行为更公平、有序地开展。
六、结束语
财务重述可能减少了某个会计科目的不确定性,但是公司财务信息的整体不确定性却增加了。因为重述会使投资者质疑公司运作和业绩的其他方面,导致重述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国外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公司由于对更低融资成本的渴望而不惜违反会计准则进行财务重述,财务重述公司却会在资本市场上受到惩罚,比如说其权益融资成本上升,银行要求更高的利率、更短的贷款期限,甚至是同行业公司、供应商或客户发布的财务重述公告都会导致其贷款利率的增加。
作者简介:潘雪娜(197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企业财务管理、业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