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制后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仍然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更名不改“姓”,改制不改向,将在人行重庆营管部、重庆银监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围绕重庆市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积极打造农民的银行、中小企业的银行,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农商行成立后,主要采取了以下支农措施:
一是拟定支持“三农”发展规划
在结算业务方面,逐步培育农民使用银行卡的习惯。减少使用现金的频率;发展电子渠道,优化结算网络,加强对农民务工款的汇兑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展代收水、电、气费,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理财产品等业务;普及农村网点的ATM布局,在中心场镇安装POS机。在金融知识普及方面,2009-2011年每年至少对5000名农民进行农村金融知识培训。每年举办一些全行性的大型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至2011年,争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发展状况,组建农业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积极调整营业机构布局,推进流动银行服务模式,加快客户经理队伍律设,提高分销渠道的服务效率,
二是明确区县支行支农重点
提出了“313"金融服务“三农”计划(即用3年时间,累计发放100亿元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300个)和“323”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即用3年时间,累计投放200亿元贷款,重点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3000家)。
提出了强力推进“四大工程”,构建金融服务计划的支撑体系,即: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做实做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牌;大力支持“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用土地加速流转;扎实推进“社区信用工程”建设,扩大客户群体:积极推进扶贫济困工程,增强贫困居民自助发展能力。
三是提升全行综合服务能力
积极组建农商行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租赁融资服务。积极与区县政府加强战略合作。今年以来,陆续与石柱、合川、永川、江津等区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180亿元支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四是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今后农商行将针对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调研。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一是针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融资需要,创新诸如厂、商、银3方合作担保、供应链融资、仓单质押、成品半成品抵押等信贷产品,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二是逐步探索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按揭、农村主妇、出国务工、农村消费等贷款品种,探索土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适应不断变化的农村市场和农户需要。三是着力推进担保方式创新。发展以亲友链、社区链为特征的关系型贷款,创新个人担保方式。促进创建农村信用共同体,推广小企业联保贷款。四是迅速发展电子渠道,努力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增加在农村设置ATM、POS等自助设备的数量,加强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
搭建平台服务农民工
为支持农民工务工增收和回乡创业,重庆农商行搭建了7个平台:一是按进城经商务工类、回乡创业类、跨省农民工等,分类建立电子经济档案信息平台;二是以“心系农民工”联系卡、特色农民工银行卡为载体,建立汇兑结算平台;三是以地方新闻媒体、宣传资料、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建立综合业务宣传平台;四是以深入农户调查统计为基础,建立资金需求计划平台;五是以各具地方特色的农民工信贷品牌,建立信贷产品支撑平台;六是以客户为中心、差别服务为提升点,建立动态跟踪交流平台;七是以延伸务工人员服务半径、拓展新市场空间为制高点,建立异地农民工联系平台。截止今年9月末,已建农民工档案183万户,评级授信152万户。仅今年就为91万户农民工累计发放贷款35.8亿元,支持农民工创收47.9亿元。
同时,为支持劳务经济发展,2007年,重庆农商行与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开办了赴新疆摘棉工路费专项贷款,一年多来,共对14家劳务公司发放专项贷款484万元,支持了1.78万人赴新疆采摘棉花。
一是拟定支持“三农”发展规划
在结算业务方面,逐步培育农民使用银行卡的习惯。减少使用现金的频率;发展电子渠道,优化结算网络,加强对农民务工款的汇兑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展代收水、电、气费,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理财产品等业务;普及农村网点的ATM布局,在中心场镇安装POS机。在金融知识普及方面,2009-2011年每年至少对5000名农民进行农村金融知识培训。每年举办一些全行性的大型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至2011年,争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发展状况,组建农业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积极调整营业机构布局,推进流动银行服务模式,加快客户经理队伍律设,提高分销渠道的服务效率,
二是明确区县支行支农重点
提出了“313"金融服务“三农”计划(即用3年时间,累计发放100亿元贷款,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300个)和“323”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即用3年时间,累计投放200亿元贷款,重点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3000家)。
提出了强力推进“四大工程”,构建金融服务计划的支撑体系,即: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做实做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牌;大力支持“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用土地加速流转;扎实推进“社区信用工程”建设,扩大客户群体:积极推进扶贫济困工程,增强贫困居民自助发展能力。
三是提升全行综合服务能力
积极组建农商行控股的金融租赁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租赁融资服务。积极与区县政府加强战略合作。今年以来,陆续与石柱、合川、永川、江津等区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180亿元支持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四是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
今后农商行将针对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调研。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一是针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动产融资需要,创新诸如厂、商、银3方合作担保、供应链融资、仓单质押、成品半成品抵押等信贷产品,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二是逐步探索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按揭、农村主妇、出国务工、农村消费等贷款品种,探索土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贷款,适应不断变化的农村市场和农户需要。三是着力推进担保方式创新。发展以亲友链、社区链为特征的关系型贷款,创新个人担保方式。促进创建农村信用共同体,推广小企业联保贷款。四是迅速发展电子渠道,努力开发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增加在农村设置ATM、POS等自助设备的数量,加强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
搭建平台服务农民工
为支持农民工务工增收和回乡创业,重庆农商行搭建了7个平台:一是按进城经商务工类、回乡创业类、跨省农民工等,分类建立电子经济档案信息平台;二是以“心系农民工”联系卡、特色农民工银行卡为载体,建立汇兑结算平台;三是以地方新闻媒体、宣传资料、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建立综合业务宣传平台;四是以深入农户调查统计为基础,建立资金需求计划平台;五是以各具地方特色的农民工信贷品牌,建立信贷产品支撑平台;六是以客户为中心、差别服务为提升点,建立动态跟踪交流平台;七是以延伸务工人员服务半径、拓展新市场空间为制高点,建立异地农民工联系平台。截止今年9月末,已建农民工档案183万户,评级授信152万户。仅今年就为91万户农民工累计发放贷款35.8亿元,支持农民工创收47.9亿元。
同时,为支持劳务经济发展,2007年,重庆农商行与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开办了赴新疆摘棉工路费专项贷款,一年多来,共对14家劳务公司发放专项贷款484万元,支持了1.78万人赴新疆采摘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