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那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新课时,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 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两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一生成一推移一俯冲一消亡一循环。这个过程启发学生猜想、推理、判断、验证,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学生不仅知道了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学会了运用地理思维去思考,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2 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像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 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笔者在讲解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后,再演示讲解,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習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 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学生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式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大量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
  2 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
  3 正逆互用,促进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有些题目,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也可以从所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
  最后要指出的是,一个学生的双基越扎实,逆向思维也就越容易建立。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学生不仅应该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应该有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认识本质还应该有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认识本质,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这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物理实验教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以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能获得具体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习本族语言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趣味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机械讲解,把学生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
前言: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在临床上较为普遍,胎儿以及幼龄儿童由于机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抵抗能力相对较弱而较容易受到其入侵,其对患儿的肝脏
执行新课标以来,高中教学改革的确改了很多,但没有改的还是学生和家长以及全社会对高考成绩的关注。作为我们英语教学来说,和大家一样,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减少后,怎样才能建立高效的课堂,怎样才能在短期内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  高三的教学工作,对老师和学生来说应该都是一次磨砺,虽然辛苦,但收获一定会颇丰。它能促使我们老师更多地去学习、去研究新题型,从而把握高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强的考试技巧指导及训练
初中英语写作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活动。    一、激发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提供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你最喜欢哪种体育运动,为什么?假期你有何打算等,或捕捉学生的兴趣热点,如你对超级女声的看法等,帮助他们走上愿写、乐写、善写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传统英语教学注重语法、词汇而轻视听说,致使语言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词汇量在五、六千以上的中国学生很多,但是很多人却连日常对话都很困难。这是以考试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把英语教学带进了死胡同,也是英语教学慢、费、差的症结所在。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英语教学呢?    一、端正教学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    语言的第一性是口语而不是书面表达,“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则,让
摘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要增强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严格落实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即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课文讲解、复习巩固。  关键词 英语阅读 英语教学    如今,英语的阅读教学靠投入大量时间来提高教学效果已失去实现条件,而英语阅读教学的任务又相当繁重
目的:骨肉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恶性程度甚高的原发性骨肿瘤。该肿瘤易在早期出现远处肺转移,病死率较高,预后极差。探索骨肉瘤的具体发病机制以及新的诊治策略是改善其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