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监测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术在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辽宁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10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用于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共124例临床资料,其中68例采用常规微创引流术治疗设为对照组,56例采用微创引流术中行ICP辅助下控制性减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血肿清除率率、血肿腔内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分级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血肿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腔内引流管留置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头皮渗液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分级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P辅助下行控制性减压用于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HCH患者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并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但该术式较常规微创引流术可能导致术中血肿清除率下降和置管时间延长.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血小板(PLT)水平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54例与同期来院体检的哺乳期健康成年女性54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检测入院时、入院3天后观察组及对照组PLT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水平.结果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PLT、MPV、PDW、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3天后PLT、MPV、PDW、PCT水
目的 探讨持续与间歇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4例)和研究组(n=54例).两组均常规基础治疗后,对照组进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行间歇性蓝光照射,持续治疗3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SIL-2R、GM-CSF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d、3d后研究组胆红素水平低于对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4例行PVP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存在椎间残余疼痛将其分为2组,对其性别、年龄、病因、病史、体重指数(BM1)、骨水泥渗漏、BMD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64例患者中14例存在椎体残余疼痛(21.88%),50例无椎体残余疼痛(78.12%).病因、病史、BMD、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椎体中间高度恢复情况均为患者术后出现椎体残余疼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