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顺逆说。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2、转换说。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辩论说。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问学生:“圆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他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了“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
  二、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这种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1、一题多问。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像同一道题,老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2、一题多解。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例如:“某村计划修一条长150米的路,前3天完成了计划的2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条路还需多少天?”首先老师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在学生没有学习工程问题时,解法一般集中在以下三种上:①(150-150×20%)÷(150×20%÷3)=12(天);②150÷(150×20%÷3)-3=12(天);③150×(1-20%)÷(150×20%÷3)=12(天)。
  针对这些解法,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三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全程150米”这一条件的共性。针对这一共性,老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启迪学生的新思维:“假如把150米当作一条路(用1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解答?”这一点拨,学生很容易发现如下解法:④3×[(1-20%)÷20%]=12(天);⑤1÷(20%÷3)-3=12(天);⑥3÷20%-3=12(天)。
  综上六种解法,显然后三种解法(尤其是解法⑥)列式简洁、想象丰富,可以充分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一题多变。小学生解题时,往往受解题动机的影响,因局部感知而干扰整体的认识。例如:“某商厦共有6层,每两层间的板梯长5米,从1楼到6楼共要走多少米?”往往由于“每两层5米”和“6层”与学生的解题动机发生共鸣,忽视了“6层只有5段间距”这一特点,而容易得出“5×6”的错解。要消除类似的干扰,就必须进行一些一题多变的训练。
  三、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四则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看似老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联系正误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3、联系题型对比。在小学数学题型中,归纳起来,不外乎是概念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和图式题等几大类。像计算式题、文字题、应用题、图式题大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只是用四种不同的描述形式表达而已。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汇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有的学生看到作文低分容易产生自卑感,其实并非他们天生缺少写作才能。从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来看,不少人语言底子不错,但因为他们的议论文存在下列三个弊端,以至影响到其能力的充分展示。  一、立意脱离材料含意  这种偏题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失分严重。有的学生以为作文可以自定立意,就是写什么都可以,反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不动脑筋去思考材料的含意、作者的意图,往往抓住细枝末节就拟题写作,结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
期刊
摘 要: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在他的流放生涯中似乎与赤壁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他的诗词还是赋,他对赤壁总是一往情深。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他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同年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这两篇作品同为苏子被贬任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之作,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缅怀了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如周瑜、曹操
期刊
地理内容主要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由于内容零碎,加上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难以理解。复习课又不同于新授课,内容多、时间紧、速度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讲究方法,把零碎的知识点整体化、系统化,因此复习时必须把握考纲、突出主干、夯实基础、提升答题技能技巧。  下面就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构建知识框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  实施新课改以来,开放性试题逐渐增多,教材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
期刊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在当今社会中,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中,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在数学习题中,所谓的实际问题就是应用题,那么,如何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呢?  在小学时,学生就已学习过
期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然而,作为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的哲学,它的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那么,趣味性从何而来?我们认为,哲学课的趣味,就在于哲学本身是一门能说明世界的本质,提示最一般的规律,能教人聪明、给人以智慧的学问。而不少中学生总希望自己更聪明、更有智慧,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带上一点哲理,因此,我们完全有可能引起中学生对哲学的学
期刊
摘 要:不知不觉,我教孩子们学汉语拼音已成为往事,再细细回味那段时间,真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一路,虽艰辛,但值得!  关键词:点点滴滴 喜悦 做游戏 认真分析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是老舍先生养花时的深切感受。我在教学汉语拼音时也有同样的感受,虽然已时隔半年多,但那时的点点滴滴,却如同昨日之事,我依然记得真真切切。  喜  还记得,有一次我讲复韵母ao、ou、iu
期刊
纪律是什么?它就是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没有好的课堂纪律,教学就难以进行。孟子也说过“不成规矩,无以方圆”。可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通过纪律管理,让学生集中注意,专心学习,主动参与,最大
期刊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致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以下几点做法不妨一试:  一、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
期刊
短短三天的培训,学得了新观念,获得了好经验。具体观点有如下几点:  一、高考趋势:联系实际多,思维容量大,着重探究、实践及运用  高考既比基础、比能力、比知识,又比信心、比静心、比耐心。“应试教育”犹如批量生产的馒头、包子店,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创新意识,也缺乏情感交流,应尽快向“素质教育”转变,还学生一个蓝蓝的天空、多彩的世界。  二、读书学习:“读书是教育之母”,“跳出题海,跳入书海”  要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