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seltr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好比一艘船,载着学生乘风破浪、悠然自得地到达幸福的彼岸。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措施之一。
   一、树立积极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班风是班级风貌的呈现,是全体学生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良好的班风是无须提醒的自觉,是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优良的班风,是对班级成员一切心理和行为上的肯定,可以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班级中,学生关系和谐融洽、处于正能量的相处氛围中,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个性化都得到肯定和呵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通过班规、班徽、班训、班歌、班级公约等集体標志的设计,形成共同遵守的班级舆论,使班级中的每个人都成了小主人,相互之间互相督促,相处谦逊有礼,班集体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班级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提升精神品质。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班级凝聚力。开展主题班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思想上受到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主题班会的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歌曲、调查汇报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学习劳动技能,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如“学当一天家”“环保小卫士”“管好自己的小天地”等。开展体育、艺术等课外兴趣小组等集体活动,活跃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精心布置,充分打造育人场所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场地,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地方。班级环境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张贴励志名言,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学会正确地做人、做事,使学生每一次抬头诵读都是对名言警句的又一次记忆。设置“学海泛舟”栏,把学生优秀的作品、漂亮的图画、精心制作的手工等成果展示出来,提供他们才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制作精美的手抄报,将优美的文章和一些丰富的知识展示出来,让全班同学共享,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设置“勤奋努力”栏,把学生获得的荣誉、学习上的进步和生活中的点滴通过生动活泼的图片或者奖状展示出来,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进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用制度约束行为
   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班级制度来管理,一套完善的班规来源与民主。在制订班规时,要调动广大孩子的积极性,让大家一起来参与班级的建设,民主制订班规。在班规的执行过程中,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督促学生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好的班风,把班级创建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不断的发掘。良好的班风是班级顺利开展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首先必须加强团结,营造一种健康的班级氛围:班里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是班级的小主人。总之,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班级好舵手、好导师,学生的好榜样,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可我坚信“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当看到自己带着的班级朝气蓬勃、井然有序地向前发展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有所成功和收获时,我心花怒放,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间,瞬时又化为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实践证明,有了正确地良好的班风、班规,就会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学习生活,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为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国企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建设百年强企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冀中能源峰峰集團煤炭运销分公司党委根据企业发展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其情况,创新销售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台阶式培养途径,并根据销售人才现状,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后备人才管理,优化结构、实践锻炼、竞争上岗,全力构建煤炭销售人才台阶式培养机制,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一、做好“育种”试验,健全人才储备机制。   构建煤炭销售
期刊
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问学生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做情感铺垫。   二、 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苏
期刊
校园内的识字资源无处不在,唾手可得,因此,有效地利用校园文化,在校园里做一个有心人,会使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非常少,词汇量匮乏,所以识字教学一直以来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如果单纯地在课堂上,老师认真讲,学生认真听,收效甚微。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所生活的、交往的广阔的汉字环境,忽视了汉字的育人功能。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期刊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可依靠的力量。在社会主义经济命脉中,国有企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企业的稳定、有序发展不但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效益,也关系到国家的根基,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队伍,离不开党的领导。如何在国企内部加强党建工作,是摆在国有企业内部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加强党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重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所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识字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在统编版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的宽广度,远远大于他们知识的宽广度,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唤醒他们生活体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链接:从生字到词群,拓展语言学习的广度   统编教
期刊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适当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作业是必要的。然而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完成作业,完全是在老师的监督甚至逼迫下才勉强为之,对他们而言,作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负累。造成这一不良现象,主要是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同时长期机械抄记、单调乏味的作业,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高考评分标准一类卷要求紧扣材料的核心或某一要害处深入分析,对重要概念的界定比较精准,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二类卷要求能就材料的某一角度提炼形成正确的观点,并对其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分解和剖析,能在论证中进行比较,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只有对材料核心概念精准理解并有效适当地展开,体现自己的思维品质,议论说理才会显得更加有力与深刻。   一、核心概念的精准理解   1.理清关系,剖析内涵   新材料审题
期刊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从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兴趣出发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进行语言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趣味性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想说、爱说,通过主动交流提高语言技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借助阅读活动,增加幼儿的语言输入,让他们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引入多
期刊
早期教育致力于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以幼儿园为中心,融合优化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形成一个互动联合的保教整体,即保教角色融合与保教内容融合的“融合式保教模式”,这两种融合是不能分离的,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存在体。我们设想通过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融合”和“集体与集体的融合”两种模式下,采取多样化的手段、途径来构建小班融合保教模式。   模式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融合   1.教
期刊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经营的一个意象。也就是说,刘亮程把他所有的看似杂乱的意象都归结为“村庄”,读来别具乡村风味,即使是截取其中一段,哪怕是几句话,我们也能知道他在写哪里。比如《风中的院门》里写道:“听见日日的撕裂声,风已经刮进韩三家的院子,越过马路吹进我们林带的树。那个撕裂声是从韩三家的拴牛桩上发出的,它直戳戳插进夜空里,把风隔开一道大口子,就像一匹布撕成两匹,一场风变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