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学生的学习素质不仅是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那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自体验认知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引导 全程参与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当学生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要求,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掌握儿童学习心理,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每篇课文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找“趣”,善于用趣味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在教学识字方面,可以采用编儿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识记“名”和“各”的时候,可用比较法编成儿歌:口在夕阳下,“名”字记不差;“名字”点变捺,“各”自回了家。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们读的津津有味,趣味盎然。
二、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越多,积极性就越高,主动地位的体验则越强烈,其主体意识越得到增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自觉性。
1.在小组合作互助中,共同参与。要使全班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在学生群体中建立一种互助合作、共同进取的人际关系。而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这一教学形式便是这一关系的具体体现。它既为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更有益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如课堂中组织大大小小的讨论,围绕中心问题,各抒己见,互教互学,相互切磋,讨论求解,共同合作、研究,共同提高。在这样一种平等、互助、和谐、热烈气氛的学习活动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得到积极发展。
2.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主动参与。(1)在目标的设计中引导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围绕着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开展认知活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主动把握学习方向,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产生求知的内驱力,从而按学习目标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尽可能创造出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氛围,还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有一定思维负荷量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质疑、讨论、练习和操作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目标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的能力,指导设计的方法。如学习什么内容,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预习指导、单元训练重点、课后的思考练习等方面去考虑,并要求按学习目标进行操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学生对学习更具有浓厚的兴趣,更能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努力。(2)在质疑问难中引导参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习也如此,“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见疑、质疑、释疑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参与了教学的过程。可见质疑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质疑,并非简单地问几个为什么。教师要精心组织,鼓励学生不但勤于思考问题,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当学生发现各种学习疑点后,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比较混乱,既抓不住重点,又缺乏层次性。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把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伸向知识的深处,使学生逐步学会发问、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中心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去质疑问难:①可从题目中质疑;②可从课文的预习题中质疑;③可从课后的思考练习中质疑。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中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比较中质疑等。质疑时,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凡是学生能想、能说的,都应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让课堂成为学生探讨问题的空间。(3)在学法指导中引导参与。要教会学生学习,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的回顾、学习规律的总结、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寓言《掩耳盗铃》的教学,要先让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接着要求他们想一想:为什么那个人要盗铃?他怎样盗铃?结果怎样?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诱发他们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即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此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懂内容→感知形象→展开联想→了解寓意。学生正是参与了这个过程,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学习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树人国际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语文教学 引导 全程参与
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当学生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要求,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掌握儿童学习心理,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小学语文每篇课文内容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找“趣”,善于用趣味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在教学识字方面,可以采用编儿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识记“名”和“各”的时候,可用比较法编成儿歌:口在夕阳下,“名”字记不差;“名字”点变捺,“各”自回了家。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们读的津津有味,趣味盎然。
二、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越多,积极性就越高,主动地位的体验则越强烈,其主体意识越得到增强,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自觉性。
1.在小组合作互助中,共同参与。要使全班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重视在学生群体中建立一种互助合作、共同进取的人际关系。而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学习”这一教学形式便是这一关系的具体体现。它既为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更有益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如课堂中组织大大小小的讨论,围绕中心问题,各抒己见,互教互学,相互切磋,讨论求解,共同合作、研究,共同提高。在这样一种平等、互助、和谐、热烈气氛的学习活动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得到积极发展。
2.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主动参与。(1)在目标的设计中引导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整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围绕着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开展认知活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主动把握学习方向,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产生求知的内驱力,从而按学习目标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尽可能创造出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氛围,还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有一定思维负荷量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质疑、讨论、练习和操作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参与目标设计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的能力,指导设计的方法。如学习什么内容,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思想内容、预习指导、单元训练重点、课后的思考练习等方面去考虑,并要求按学习目标进行操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教学目标的设计,把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学生对学习更具有浓厚的兴趣,更能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努力。(2)在质疑问难中引导参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习也如此,“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见疑、质疑、释疑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际上就是学生参与了教学的过程。可见质疑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质疑,并非简单地问几个为什么。教师要精心组织,鼓励学生不但勤于思考问题,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还要善于提出问题。当学生发现各种学习疑点后,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比较混乱,既抓不住重点,又缺乏层次性。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把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伸向知识的深处,使学生逐步学会发问、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中心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提到点子上、关键处。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去质疑问难:①可从题目中质疑;②可从课文的预习题中质疑;③可从课后的思考练习中质疑。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中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比较中质疑等。质疑时,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凡是学生能想、能说的,都应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让课堂成为学生探讨问题的空间。(3)在学法指导中引导参与。要教会学生学习,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的回顾、学习规律的总结、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寓言《掩耳盗铃》的教学,要先让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接着要求他们想一想:为什么那个人要盗铃?他怎样盗铃?结果怎样?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诱发他们进一步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即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此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懂内容→感知形象→展开联想→了解寓意。学生正是参与了这个过程,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学习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树人国际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