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近况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近几年高校专家和经济学者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突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在现阶段国际金融危机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教育成本 研究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4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的不断完善,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式,经济研究学者客观地分析了近年来高校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共存的诸多问题,从科学发展观论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应当要符合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如何优化专业特点,提高生源质量,改进教育方法和管理制度,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事业,专家和经济学者对高校成本进行过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来倍受关注较多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术界对教育成本的概念与确立、教育成本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科学性的论述。从广义上去理解教育成本的概念,即从教育经济角度来考虑,它应包括有四个方面:一是学校为培养一定数量和层次的学生所支出的一切开支和费用;二是学校发生的与培养一定数量和层次的学生无关的开支和费用;三是学生为学习所支付的生活费用;四是学生因为学习而未能参加工作带来的机会损失或称为教育机会成本。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教育机构的全部经费由政府统一分配,其经济运作方式就是按章办事,靠上面拨款来维持现状,而自我发展空间能力较低,满足于有钱多计划,没钱少计划的现象,使得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显得既无必要,又无实质性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1989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实行学费制度后,教育成本数据成为评价高校教育收费标准合理程度的主要依据,人们开始关心教育成本信息。于1997年由财政部、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在高校中实施,然而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工作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现目前也尚无提供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核算制度及核算准则。因此,使高校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能力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优化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缺乏教育成本核算的积极性和成本效益观念,对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不准确。在对教育成本的研究和作出必要性的分析过程后,提出了与教育相关的不同内涵成本概念如教育成本、机会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等,对于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育成本测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在推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经济学术界提出了强化预算管理,增强办学成本意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贯穿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它既是高校年度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也是高校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依据。预算管理要坚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和使用学校的各项经费,同时划分财权,由学校和校内各部门进行分级管理,各部门对学校下达的预算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并通过制定各种项目指标,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控制,编制预算要积极稳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赤字。同时,在预算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将学校的各种非专项收入全部纳入总体预算,各项支出按经济性质、用途和内容进行归集,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总之,教育成本与支出预算是紧密联系的,对收支预算中的经费和成本项目既要配比又要合理,重要的是要考虑效益,为学校的硬件基础建设和构建创新性的教育体系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定位及模式
  
  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育成本问题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表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是教育经费不足,计划教育经费使用过大,经济效率较低。比如学校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建筑设施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的情况比较普遍,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隐性浪费的现象。其次是高校行政和后勤的运行成本过高,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沉重包袱,直接影响着高校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通过教育成本的核算和成本分析,找出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化预算管理,增强成本意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指标控制的原则,根据本院校的实际制定相关教育成本的核算制度及核算准则,进一步明确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围、核算对象、核算周期及核算项目等,使成本核算对象化,进而反映出高校的机构设置是否科学,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是否能保证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佳的效益,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2.在当今高校的发展中,困难与机遇并存,各个高校的生存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也日益增强。经济学术者分析认为,树立成本意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成本虽有所规定,但那些项目应归于高校教育成本理论阶段,在实践上尚不科学、准确和清晰。因此,要科学地确定高校的教育成本,应将教育成本按计入方式不同划分为直接成本项目和间接成本项目两大类。(1)直接成本是指适宜于直接计入培养对象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①学生费用,指直接用于学生的助学金、奖学金、学生物价补贴、特困生补助费、学生实习实验费、体育维持费等等。②教学费用,指直接从事教学的教师,教辅等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医疗费及教学差旅费,师资培训费,水电费,资料讲义费等等。(2)间接成本是指不适宜直接计入,但为了组织和协调整个学校正常的教学及教学相关的活动而开支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①管理费用:指从事教务管理,图书管理及党务、行政、后勤等部门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医疗费,办公费,差旅费等等。②社会保障费用,指学校离休、退休人员的工资及各项福利待遇等费用。③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因此,在高校教育成本研究过程中,如能正确界定与教育相关的成本概念,对于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育成本测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早期对高校教育成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把经济学中一整套成本概念和成本分析方法移植到教育领域中来,得出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家教育成本、家庭教育成本和学校教育成本概念。到近期的研究从会计学的角度出发对教育成本进行考量,提出高校教育成本应以高校为会计主体的教育成本概念,不包括经济学意义上的机会成本,也不包括社会教育成本及家庭教育成本等。鉴于目前高校执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尚无为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提供政策依据和现实上的可操作性,认为开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首先须改革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应增加成本管理的内容,而且对教育成本的组成、分类、核算原则、核算方法等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时,《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应对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原则、会计科目作出规定,为建立一套适合高等院校的科学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
  4.近年来,经济学者对高校教育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教育成本的控制提出了新的学说,即为了便于预算资金支出的统计,准确、及时反映国家预算中教育经费支出的情况,客观上需要高校核算对这部分预算资金进行反映。因此,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并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与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相适应,能够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同时,在遵循现行事业单位和学校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需要建立教育计量制度,客观的反映高校经济活动的权益与风险,对教育体制改革后高校财务收支增加的部分,如应收学费、应收代垫经营成本费用、投资收益及其他应收款项等,要运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以客观地反映学费、住宿费的已收、未收情况及经营、投资占用学校资金和水电、房租、收益上缴等支付情况,从而为各相关部门客观地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另外,依据现代成本控制理论,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目标应为:满足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这一中心,根据特定时期、特定竞争的要求,有时要求以最高“成本——效益”比为目标,有时为了求得长远的发展,暂时以局部的损失或较次的“成本——效益比”为目标。因此,在管理控制教育成本时,要从高校的整体管理战略出发,把管理控制重点放在对学校全局有影响的学校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等结构性动因上,把握学校的整体的成本态势,然后再加大对各个执行性动因的控制力度。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措施应当是那些融入到各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方法措施,只有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融入其中,融入高校教职员工的头脑之中,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有效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发挥最佳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院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风暴中同样地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目前,一些普通高等院校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并存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认为,高等院校在国家、政府主导财政对地方高等教育予以支持的前提下,重视高等教育成本的核算与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对于促使高等院校朝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明芳.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探析[J].会计之友,2008,(5)
  2 刘 英、李异冰.对高等教育成本进行核算控制的设想[J].中国经济时报,2008(2)
  3 尤 谊、刘 宏、曾繁荣.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成本比较研究[J].中国经济时报,2008(2)
  4 张 炜.我国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分析和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4)
  5 黄 萍.对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若干思考[J].教育财会研究,2006(5)
  6 于 敏.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2)
  7 梅 强.关于高校成本核算的会计学思考[J].教育与经济,2005(2)
  8 莫容芳、王顺林.权责发生制在高校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7(2)
  9 李淑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05(4)
  10 刘 波.基于《课题制》的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与美国的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3(1)
其他文献
犯罪竞合有包含竞合、交叉竞合和想象竞合三种类型.传统的犯罪竞合罪名判定奉行“从一重处断”原则,存在着法益保护、犯罪预防、罪刑关系上的误区.犯罪竞合的罪名认定应以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用电量随之增加,用电设施在不断增多,供电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使得目前的供电设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对10千伏及以下配网运行维护与检修进行探讨,希
我国目前的质量监管体制,一言以蔽之,面临诸多挑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质量的主体究竟是什么?质量的源头到底在哪里?监管部门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诸如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1](P69)"确实,"词中之帝"李煜与"婉约之宗"李清照二人词作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上都有不少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如何培养并加强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适合实施“生本位”教学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生本位教学的尝试和总结,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等方面,探索了在大学专业教学中实行“生本位”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生本位”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整体景气度指数仅为34.5%,远低于50%的分界线,且比2014年大幅下降8.8个百分点.rn“去年机床行业继续低位运行,承
河北检验检疫局新一届党组成立以来,提出了全面对标东南沿海强局,实施“四步走”跨越发展战略,即“一年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四年新跨越”。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
2013年3月乐凯集团总经理滕方迁正式走马上任,继续带领乐凯人在第三次创业的征程中开疆拓土.他上任伊始,就着手部署“中国梦”的乐凯实践,首先确定了2020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
保险业上半年成绩单出炉.总体看,在保险市场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社会能力增强.rn总体保持快速发展rn从保费规模来看,2016年上半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