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的文本特征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急广播因其传播内容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的文本特点,即准确直白、解释充分、必要冗余、传情适度、碎片化与行进式等,旨在让听众充分理解应急广播传播的内容并及时准确地采取应对突发情况的行动。
  关键词:应急广播 文本冗余 碎片化 行进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应急广播有别于常态广播,这是应急广播的内容决定的,而应急广播的内容决定了其文本的独有特质。在论述应急广播文本特点前,需概要阐明应急广播与听众的关系。
  应急广播为谁而建立?为谁而传播?答案是唯一的,即突发事件关涉人群。应急广播作用几何?对身处灾区的听众而言,应急广播不仅能提示防灾信息,有时甚至可以救命保命。如果说,听众在日常收听广播是惯性收听和随机收听,那么,危急时刻,听众对应急广播的收听则是实用性收听。应急广播是帮助他们了解、应对突发灾害,走出受灾阴影、恢复正常生活的一种指引,带有一种实用功能或说具有工具性质。既然说是工具,就要好用,因此,应急广播作为灾区民众的可使用工具,首先应具有可得性和易得性,而承载应急广播的文本也必须具有语义明确、表达清晰、必要重复、实时更新、贴近心灵等特点,方能切合灾区听众对工具的诉求,让听众对其使用更为有效。
  文本(Text)的拉丁语词根为“textus”,原意是纺织品和编织物。文本的概念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符号学诞生后,文本的外延几乎等于符号学中“符号”的外延。现在的文本概念,不仅指书面和口头的语言作品,还包括其他一切可以产生意义的符号实体,如音乐、舞蹈、照片、建筑、广告、服饰等,甚至人的手势也被当作一个文本。
  对于文本,传播学界亦有多种释义。本文所论文本,指涉实体讯息本身,如印刷文件、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等。电视节目称为视觉文本,广播节目称为听觉文本。本文研究主体为应急广播的听觉文本。
  一、准确直白
  应急广播启用的时刻就是灾难即将爆发或刚刚爆发之时,应急广播此时的职责就是告诉听众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了什么,提醒听众防灾避险。因此,应急广播的播报一定是简明的、准确的、不会产生歧义的。
  应急广播要为大量受众所共享,因此它要适应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即让不同层面的受众都能听得清楚明白。因此,应急广播的文本必须通俗、大众化,用美国传播学者常说的“六年级水平的信息”,即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听懂的表达,更甚之,要用文盲都能听懂的大白话进行广播,最大限度地为听众扫除认知障碍。
  传播中多使用肯定句式也是直白表达的重要方式。比如:“火灾时,请走楼梯”,比“火灾时,请不要使用电梯”更直接地告诉听众该怎么做,这在分秒必争的危机时刻是十分需要和必要的。
  在节目中说最通俗的话语让听众能听懂,讲最简明的提醒让听众能记住,应急广播文本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解释充分
  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所涉专业信息尤其是专业术语给予充分解释,便于受众认识与理解。专业术语指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统一使用的业内称谓,对于不是本领域的人们来说具有陌生感。将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给听众,让普通听众明白,是实现信息有效传达的重要手段。例如:日本“3·11”大地震之后,福岛发生核泄漏,辐射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韦特。对于“辐射量为每小时1015微西韦特”这句话,非专业人士很难有清晰的概念,难以知晓这一数字的大小和危害程度。日本广播放送协会(NHK)在解读时特别指明“这相当于普通人一年可以承受的辐射量”,这里最好不用“影响大”“或影响不大”等模糊语言。①②
  用比照的方法解释此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规模或严重程度等,有利于受众用已知经验观照此时危害。如,“汶川地震的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3·11日本大地震的强烈程度是阪神大地震的10倍”等。
  三、必要冗余
  “冗余是讯息中可预测或者说常规的内容。冗余的对立物是熵。冗余具有高度可预测性,而熵的可预测性很低。”③美国传播学教授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在其《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一书中论述了香农和韦弗提出的冗余概念,以及冗余之于传播的重要性。他认为,冗余对传播不仅有用,而且绝对至关重要。“冗余有助于解码的准确”“冗余也可以用来检查,使我们辨别错误”“冗余有助于克服传递高熵值讯息的问题。一个完全预料不到的讯息……需要不止一次地并且经常地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说明”,而且“对渠道的选择也会影响到讯息中对冗余的需要,演讲比写作需要更多冗余,因为听众无法像读者那样通过反复阅读来建立自己的冗余”。④应急广播对于某一突发公共事件的首次发布,对于在此前毫无察觉的受众而言,该信息是突然的、完全没有预料、缺乏联想依据的,也可以说是一个高熵值的信息。接下来,应急广播需要做的就是对此信息的反复解释、说明乃至原封不动地重复,此谓讯息的冗余。冗余信息的必要性对于应急广播而言,有四点重要作用:其一,重复、反复的告知可以让更多的人听到,扩大该信息的知晓率;其二,突发公共事件所影响的人群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如果想到达规模更大的、异质化的受众,就需要设计一个有高度冗余的讯息”⑤,让各色人等均能从应急广播中知晓明确的信息;其三,广播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需要冗余信息的助力强化,以便受众听得明白;其四,应急广播具有指导人们行动的实际作用,亦需要信息的冗余,让人们能够完全掌握信息,并依此信息的指引而采取行动。
  不仅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期,在此后的生活安顿、讯息联络、恢复重建等一系列过程中,应急广播的信息冗余都是必要且重要的,其目的在于让受众听得清楚明白,以发挥应急广播信息最大的效力。
  四、传情适度
  在应急广播中,进行广播的是一个个人,呈现在广播里的是一个个人的声音。据专家研究,在人们表情达意的时候,言语的作用只占17%,语音语调占38%,其余的为表情和肢体语言。当人发声的时候,不可能不带有情绪情感,尤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候。因此,应急广播声音文本具有情感化特点。尽管NHK主播在与地震相关播报中的冷静、理性深为我国业内专家称道,尽管应急广播的记者、主持人有所克制,但灾难造成损失的悲痛、救出生还者的喜悦,都不可能用一种完全理性、冷峻、“与我无关”的语气表达。据了解,一贯秉承理性、冷静理念的NHK在总结“3·11”海啸的预警信息发布时认为,也许用更急切的语气、甚至直接呼吁逃生的语言,更能引起人们的警觉,对民众意识到灾难的严重性、快速采取逃生手段更为有益。   因此,应急广播的情感表达必须适度,要视不同情境而定。传播者采用急切的或舒缓的、关切的或冷静的、深情的或轻松的语态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播报的内容和受众的心态。应急广播要做到的是让受众该急的时候急起来,该松缓的时候松缓下来。
  此外,在某些应急广播中,辅之以恰当的音乐,也是广播人文情怀的外在表达,如“4·20”芦山地震抗震救援期间,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为灾区的百姓播出了大量温情的、励志的音乐和歌曲,让人们从阴霾的情绪中摆脱出来,使他们受伤的心灵得以安抚,对鼓舞他们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碎片化与行进式
  所谓碎片化,是指应急广播因为信息来源的多元、信息源所提供信息因即时性而导致的不完整性进而形成的信息碎片化。但是,多个碎片化信息在传播行进中可以集合成应急广播对该事件的完整描摹。
  所谓行进式,是指应急广播每一次发布都是当前的最新消息,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应急广播随时给予追踪关注,而形成对该事件的进展不断展现的序列。
  以汶川大地震为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信息源包括相关部委、救灾部队、自派记者、海外媒体、灾区民众等数百个,所有信息源提供的都是各自当前在做什么、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信息以碎片化方式呈现;而每个信息源对其所提供信息的不断补充完善,如民政部连续数日持续提供救灾物资的分送情况等,行进式地展现了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
  从时间维度上看,碎片化是指当前信息的繁多、杂乱;行进式是指整个应急信息发布过程的不断推进。碎片化与行进式共同造就了应急广播对某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全景观、全过程的传播。
  据了解,NHK为了加强重大灾害事件报道的针对性,总结出了“灾害报道十条”,⑥其中包括:自始至终重视灾害信息的准确性;反复告知抗灾救灾机构的电话号码和联络方式;准确报道受灾地区范围、灾情规模以及灾后出行路线;充分体现对受灾民众的人文关怀,注意把握报道分寸;要选择适当的报道角度与方式等。
  日本的“灾害报道十条”中对报道内容的要求从操作层面上反映了应急广播文本的特点。中国广播亦应总结自身经验、借鉴他人所长,制订出应急广播文本的可操作性规范。
  注 释
  ①和静钧 《从地震报道看日本传媒的操守》,凤凰网, http: //news·ifeng·com /opinion/world/detail_ 2011_ 03 /14 /5133612_ 0·shtml。
  ②任金州 杨臻 任效松 《灾难报道中的媒体行为及其思考——以日本NHK地震报道为例》,载《现代传播》2011年第6期。
  ③④⑤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著 许静译 《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第9~10页。
  ⑥《日本放送懇談会編集》,Galac,2005年2月。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家应急广播中心)
  (本文编辑:刘浩三)
其他文献
沧州市地处暖温带,夏季高温高湿、炎热多雨。每年的6、7、8三个月温湿指数均处于中度或严重热应激范围。为减轻热应激对奶牛造成不利影响,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应以防暑降温为主
为了制定糖草酯在大豆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糖草酯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HPLC测定了糖草酯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糖草酯
在流动相为正庚烷-异丙醇-三氟乙酸(体积比为99.3:0.5:0.2),流速为0.6mL/min,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为10℃的分析条件下,利用手性色谱柱Nucleosil chiral-2成功实现了吡氟氯禾灵对映体的手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采用外标法测定样品中的亚氨基二乙腈的含量,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色谱柱为美国奥泰C185μm反相柱。用甲醇-水(体积比为10∶500,pH=5.5)为流动相,对样品进行
本文构建了反映西安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互动关系的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分析方法进一步检验了两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分析发现:西安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