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中西医辨证施治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 将我院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消食健脾汤,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42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 R2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3-137-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DU),是消化道的一组常见的症候群[1],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上腹痛、食欲不振、餐后早饱、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或其他有关的胃肠道症状,症状可发生于空腹状态或餐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是无胃肠道黏膜组织器质性病变,但却具有消化不良症状,多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有关,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笔者2005年1月~2009年6月,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FD 50例,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门诊的100例FD患者,均符合文献[1]有关标准:①过去1年内至少4周,具有上腹痛或上腹胀、胀气、嗳气、早饱、恶心等症状。②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糜烂性或萎缩性)胃炎、胃肿瘤和肝胆胰病变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者及肠易激综合征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3.5)岁,平均病程(2.4±1.5)年。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8±4.1)岁,平均病程(2.4±1.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5mg,3次/d,饭前0.5h服用;谷维素30mg,3次/d。上腹疼痛、烧心反酸者加用奥美拉唑20mg,早晚各1次;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消食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2g,白芍30g,枳实15g,党参15g,苍术15g,陈皮15g,甘草10g。随症加减:腹胀明显者加厚朴10g、广木香15g;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2g;纳差者加炒麦芽15g、神曲15g;反酸烧心者加浙贝母15g、乌贼骨30g、煅瓦楞子30g;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15g、竹茹10g、生姜10g。每日1剂,共取汁400mL,早、晚两次温服。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戒酒、茶和生冷硬食物以及一切可导致病情加重的饮食,避免饮食过饱和过烫。
  1.3 疗效标准
  按参考文献[2]症状将其分为轻、中、重三级,症状的分级标准如下。轻度:症状轻微偶发作,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以忍受,计1分;中度:症状较重,反复发作,有间隙期,已影响工作和生活,尚能忍受,计2分;重度:症状较重,持续存在,妨碍工作和生活,难以忍受,计3分。
  疗效标准[3]如下: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2/3以上症状缓解;未愈:主要症状无改善或症状缓解少于2/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77.07±1.25)分,治疗后降至(27.35±1.31)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5);对照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为(84.02±0.46)分,治疗后降至(13.89±2.31)分,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74,P<0.05);两组治疗前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1,P>0.05),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P<0.05)。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42例,其中治愈24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30例,其中治愈11例,好转19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7,P<0.05)。
  2.3 病例分析
  患者,男,47岁,患者2年来经常上腹饱胀不适,并嗳气、反酸,如果情绪不佳波动则加重。半个月前又因情绪急躁而复发求治。自诉胃脘部胀满隐痛,嗳气频作,饮食不佳,多太息,精神萎顿,中医查证:舌色淡,舌苔薄,脉弦细。胃镜、肝胆脾B超均无异常。即予莫沙比利5mg,3次/d,饭前0.5h服用;谷维素30mg,3次/d,早晚各1次服用3周。再加用中药自拟消食汤加牡丹皮9g,炒栀子9g,茯苓9g,炒白术9g,炒苍术9g。10剂,水煎服日1剂。1个月后再诊,诸症消退,病获痊愈。嘱其和顺七情,避免情绪波动,随访至今无复发。
  3 讨论
  F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消化内科疾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疾病。有资料统计,约有25%~40%的人一生中某个时期曾出现过消化不良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多因饮食不节、外邪内侵等,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胃肠运动功能紊乱而发病[4]。因此,脾胃气机失常是发病的中心环节。病位在胃,而又涉及肝脾两脏,以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胃失通降为其基本病机。当代名医董建华教授认为:FD的发病基本病理是脾胃纳运失常,气血瘀阻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郁悖、外邪内积、脾胃虚弱有关。病因病机不离肝、脾、胃三脏。脾虚是发病的基础,肝郁是致病的条件,胃气不降是引发症状的原因[5]。
  本研究中,病人以26~50岁年龄组为主,占患者总数的74.2%。这和本病的发生与情志郁悖有关。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及家庭的困扰等,易使人处于紧张、焦虑、抑郁之中。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变化对胃肠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当患者忧郁、恐惧或被激怒时,可显著延缓胃的消化与排空。故有节制而积极的精神情绪,可以起到调节脏腑气机的作用。袁浩龙认为功能性胃肠障碍由脑-肠神经系统调节紊乱所致,并认为炎性肠病中心理障碍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6]。可见肝气犯胃、肝胃不和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关键,故治疗应以疏肝和胃、理气通降为基本大法。
  本研究中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用西药对症处理,西药促进胃动力,改善胃肠植物神经功能,部分重症病例加服三联杀菌药。同时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多用辨病辨证结合原则,用自拟消食健脾汤加减治疗,疏肝解郁、健脾调胃,方中以柴胡、香附、川芎疏肝解郁,苍术健脾燥湿,助脾运,陈皮气香醒脾,与厚朴、枳壳升降合用,气机运转,神曲消食积,合用可使肝气疏、胃和降、脾健运,气滞、湿阻、食积尽去。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加显著,并能降低西药副作用,达到标本兼治效果。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比单纯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马Ⅲ基金会. 罗马Ⅲ新的标准[J]. 中国胃肠病学,2006,11(8):705.
  [2] 李子俊,黄柏松,吴丽桑,等. 金龙杨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1):19-21.
  [3] 李乾构,王自力. 中医胃肠病变[M]. 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3:69-81.
  [4] 吴积海. 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 河南中医,2008, 28(10):26.
  [5] 曹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 例[J]. 河南中医,2007,27(9):92.
  [6] 袁浩龙,侯晓华. 功能消化不良为精神心理因素[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4(1):538-539.
  (收稿日期:2010-03-22)
其他文献
神经节苷脂是脊椎动物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由神经鞘氨醇和脂肪酸组成的神经酰胺组成了神经节苷脂的疏水残基。神经节苷脂已经被确认为肿瘤抗原、微生物及其产生毒素的受体,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3例单用西医治疗。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可差异有
第一部分HDM4及其剪切子HDM4-S在白血病中的表达目的:探讨癌基因HDM4及其剪切子HDM4-S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以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中的表达水平,并检测HDM4-S与FL-HDM4相对
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开发规模和利用量居世界第一。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地热能利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地热能利用现状,分析了地热能的发展机遇,提出了
人们在粉末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发现:①烧结制品的原料粉体的粒子越细,其强度越高,并且随着粒度分布范围的缩小,强度波动值减少;②用于高分子合成材料如塑料等的助剂或添加剂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分别阐述西方与中国大学教师角色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而对中国与西方大学教师角色的历史变迁进行比较分析。
<正>跨入师范院校的大门学子,就成为了一名师范生,怀揣着对未来教育生涯美好憧憬,踏向师范征程。但如何确保追梦人在行程中不偏航、不停滞、不消沉、不翻船?如何激励自己在教
围棋是我国古老的对弈游戏,目前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互联网越来越依赖,相应的网络产品也越来越多。由于围棋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