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是体现民族地区制度功能、发挥民族地区政府职能的根本要求。要实现民族地区主体角色的转换,转变民族地区政府职能,提升民族自治地区政府能力,转变民族地区政府管理模式,加强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民族自治区,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需要政府在结合公共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建设服务型政府。本文主要探讨在公共伦理视角下盐边县如何根据时代的发展转变政府的职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改进政府机关作风,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公共伦理价值。
【关键词】 公共伦理 服务型政府 民族地区
一、新时代下如何根据公共伦理价值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何为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建立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本质属性是以社会发展和公民普遍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即完全从人民需要出发,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由于它存在的合法性条件是人民将部分权力委托给政府,如果政府行为超越了契约所规范的宗旨和范围,则将威胁到人民的公共利益,这时社会和公民有权收回他们委托给政府的一切权力,亦即政府的服务必须在法定职权内依法进行,“依法行政”是其服务准则,并且有完善的监督体制;人民权力的真正复归,坚持让民做主,保证公民的选举权,确保公民广泛参与到民主政府中,保证人民的意志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能自由选择服务内容、类别、机构及人员等;有限政府,政府向市场、向企业、向社会分权,中央向地方各级政府分权;责任政府,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政府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市场,还应该关注法令和宪法、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共利益,并有一套控制机制,将他律与律己相结合。
(二)新时代下建设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障碍
1.公共服务机制制约政府职能转变
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和方式落后,也影响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和方式落后,主要表现在: 投入机制不健全,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尚不具备条件;公共服务的应急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特别是还缺乏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最基本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法解决政府公共服务的“失常”和“失信”。对许多的突发事情缺乏应急能力,许多机制都是按照别人的模板搬过来的,在当地政府有没有可实习性都没有考虑;只有在出现问题之后才明白这些机制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而付出惨痛的代价,那就是失信于民。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在民众心中有没有信用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是否有所作为,是否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重要标准,总体来看,公共服务体制仍然比较僵化,计划体制色彩较浓,公共服务的成本较高而服务质量和效能却比较低。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候有很大的随意性,对程序和规定不重视。
2.公共投资少,教育发展面临困境
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投入相当的少,公共设施落后且陈旧,人民对于公共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问题是相当的突出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也迅速增加;人们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好的硬件设施还会要求有好的软件设施,但是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民族地区的政府没有把学校的软硬实力提升,导致很多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城里面去读书,因为那里会有更好的教育条件,更好的老师和学习环境。等他们反应过来,知道要重视教育問题的时候,他们还是没有抓住问题所在,他们把学校修的漂漂亮亮,学校的教学楼和寝室楼修的很精致,但是里面却是几乎没有学生,基本上就是一个年级一个班,这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壳学校”,这也是现在他们所面临的一个困境!当地的政府没有利用更好的设施去吸引人才,吸引高素质的老师进入当地任课,而只是去提供更好的基础设备是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只会造成现在的“空壳学校”;这样只会更多的浪费公共资源,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因为一个地方的教育的发展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兴衰。
3.政府公务员素质影响服务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素质不高,从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学历状况来看, 起始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非常有限,很多都是专科的学历,更多的公务员是通过在职函授等方式获得更高学历。在职函授的教育方式同全日制教学具有很大差距和不同,培养成果收效有限。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领域的公务员还很缺乏,成为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的一大阻碍,很难解决好人们的实际问题。这些公务员在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的能力就有限,在工作上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制约就会导致政府的服务效率低下;更多的是他们的工作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大大降低了人民对于政府的满意度,例如去政府部门办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办事效率低下且服务态度又不好,很多时候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民族地区的公务员少,本来民族地方的事务很多需要大量的人来做事情,但是每年招的公务员还是很少,这样导致政府内的人手经常处于紧缺状态,办事效率也就得不到提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来到这些民族地区的公务员都会坚持不下去而辞职,因为本来民族地区条件就比较艰苦,虽然这几年得到了好转但是对于那些发达城市来说还是没有吸引力,所以导致当地政府留不住人才也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来当地。以上的三个情况就是这些民族地区的公务员的现状,这就严重制约了政府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民族地区的政府还是没有从以前的职能中转换过来,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去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服务是否是真正的服务有待商榷,因为在民族地区很多公务员就没有这样的公共服务意识,他们总把自己当做一个管理者而在人民面前摆官架子,不会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去工作和为民服务。 4.民族地区的特殊因素
财政困难使得盐边县的这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缺乏财力保障,这是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困难。没有充足的财源,地方政府不能 全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公共物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民族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这里居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着自己的民族信仰与民族风俗,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推行方针政策时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又没有创新意识,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来进行政策的创新。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在政府官员上会考虑一定的民族人员的比例,这个政策本来是好的,可以推动很多事情的解决,减少阻力;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干部的文化程度是较低的,就导致了现在他们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建设服务的需求,更新换代却又跟不上,从而使政府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公共伦理视角下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1.创新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有信誉的政府
按照中央精神,服务型政府有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以放开审批权限为前提,以强化管理为依托,进而推进服务向政府建设。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体制机制的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中央认为,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职能科学、 结构优化、廉洁高效、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从十八大开始,政府先后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事项。到李克强总理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新一届政府不断加强简政放权的力度显示出它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决心与勇气,更是它打造“服务型政府”,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生动写照。 对于盐边县民族地区的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民族的风俗与信仰的基础上进行公共服务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只有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当地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更好地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和服务效率,更好地建成服务型政府。
2.提升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建设责任政府
民族地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如果连公务员的服务意识都很薄弱,何谈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听取专家学者以及社会民众的建议和意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加快,把各级政府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落实到实处,这样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现在盐边县民族地区因为地处边远山区、经济较落后等因素不能吸引优秀人才来就业,所以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优惠,用更好的政策和薪资条件来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已经在职的公务员,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素质拓展等来提升在职公务员的能力;要注意政府的民族干部的比例,要保证适当的民族公务员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的进行,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去追求这个比例而降低公务员的素质;可以与高校進行合作,进行人才引进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务员的更新换代,提高在职公务员的待遇以防止人才的流失。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促进建设有责任的政府,更加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3.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只是把GDP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为了实现政绩而忽略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就是首当其冲,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导致现在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非常低下,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空壳学校”;因此这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更加优厚的政策吸引老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等,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增加政府的公共收入,未支付提供人才支持等有利影响。政府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才能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只有这样树立了正确的工作动机后才能建设真正的服务型政府,成为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只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才能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便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反过来又会促进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从而可以为政府在吸引人才和经济建设上提供资金来源。
结 语
盐边县民族地区的政府只有在公共伦理视角下用新的思想通过完善政策机制、提高政府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结合当地实际的民族特点来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信誉度,建设成为有责任精神的政府,才能更好地建设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的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 许建新. 寻找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公共伦理视角——基于治理现代化的背景[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06):67-74.
[2] 范恬昕.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研究[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6):26-28.
[3] 胡其图.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能力建设路径研究——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04):41-44.
[4] 李隆银.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5] 张番红. 整合视角下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构建障碍及策略分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13(01):32-35.
[6] 李蕾. 在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24):65-67.
[7]] 谢治菊. 公共伦理: 概念辨析、价值取向、时 代精神[J]. 天府新论, 2011( 3) :100104.
[8] 邹俊,张芳,赵宏斌.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公共伦理视角[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01):60-63.
[9] 张素红,孔繁斌. 公共服务动机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精神塑造[J]. 南京社会科学,2016(11):75-81.
[10] 石敏. 公共伦理视角下的政府信任问题研究[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06):77-78.
[11] 陈昊,谭先第,庞煜.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行政伦理建设路径探析[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6,16(01):54-57.
作者简介:沙诚(1993—),男,彝族,四川攀枝花市人,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务员制度。
【关键词】 公共伦理 服务型政府 民族地区
一、新时代下如何根据公共伦理价值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何为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建立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本质属性是以社会发展和公民普遍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即完全从人民需要出发,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由于它存在的合法性条件是人民将部分权力委托给政府,如果政府行为超越了契约所规范的宗旨和范围,则将威胁到人民的公共利益,这时社会和公民有权收回他们委托给政府的一切权力,亦即政府的服务必须在法定职权内依法进行,“依法行政”是其服务准则,并且有完善的监督体制;人民权力的真正复归,坚持让民做主,保证公民的选举权,确保公民广泛参与到民主政府中,保证人民的意志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体现,能自由选择服务内容、类别、机构及人员等;有限政府,政府向市场、向企业、向社会分权,中央向地方各级政府分权;责任政府,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基本要求并积极采取行动加以满足,政府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市场,还应该关注法令和宪法、社区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共利益,并有一套控制机制,将他律与律己相结合。
(二)新时代下建设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障碍
1.公共服务机制制约政府职能转变
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和方式落后,也影响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民族地区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和方式落后,主要表现在: 投入机制不健全,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纳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尚不具备条件;公共服务的应急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特别是还缺乏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最基本的能力;公共服务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法解决政府公共服务的“失常”和“失信”。对许多的突发事情缺乏应急能力,许多机制都是按照别人的模板搬过来的,在当地政府有没有可实习性都没有考虑;只有在出现问题之后才明白这些机制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而付出惨痛的代价,那就是失信于民。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在民众心中有没有信用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是否有所作为,是否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重要标准,总体来看,公共服务体制仍然比较僵化,计划体制色彩较浓,公共服务的成本较高而服务质量和效能却比较低。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候有很大的随意性,对程序和规定不重视。
2.公共投资少,教育发展面临困境
政府对于公共资源的投入相当的少,公共设施落后且陈旧,人民对于公共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问题是相当的突出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收入也迅速增加;人们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好的硬件设施还会要求有好的软件设施,但是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民族地区的政府没有把学校的软硬实力提升,导致很多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城里面去读书,因为那里会有更好的教育条件,更好的老师和学习环境。等他们反应过来,知道要重视教育問题的时候,他们还是没有抓住问题所在,他们把学校修的漂漂亮亮,学校的教学楼和寝室楼修的很精致,但是里面却是几乎没有学生,基本上就是一个年级一个班,这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壳学校”,这也是现在他们所面临的一个困境!当地的政府没有利用更好的设施去吸引人才,吸引高素质的老师进入当地任课,而只是去提供更好的基础设备是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只会造成现在的“空壳学校”;这样只会更多的浪费公共资源,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因为一个地方的教育的发展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兴衰。
3.政府公务员素质影响服务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素质不高,从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的学历状况来看, 起始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非常有限,很多都是专科的学历,更多的公务员是通过在职函授等方式获得更高学历。在职函授的教育方式同全日制教学具有很大差距和不同,培养成果收效有限。同时,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领域的公务员还很缺乏,成为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的一大阻碍,很难解决好人们的实际问题。这些公务员在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的能力就有限,在工作上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制约就会导致政府的服务效率低下;更多的是他们的工作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大大降低了人民对于政府的满意度,例如去政府部门办事情的时候他们的办事效率低下且服务态度又不好,很多时候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民族地区的公务员少,本来民族地方的事务很多需要大量的人来做事情,但是每年招的公务员还是很少,这样导致政府内的人手经常处于紧缺状态,办事效率也就得不到提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来到这些民族地区的公务员都会坚持不下去而辞职,因为本来民族地区条件就比较艰苦,虽然这几年得到了好转但是对于那些发达城市来说还是没有吸引力,所以导致当地政府留不住人才也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来当地。以上的三个情况就是这些民族地区的公务员的现状,这就严重制约了政府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民族地区的政府还是没有从以前的职能中转换过来,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去为人民服务,这样的服务是否是真正的服务有待商榷,因为在民族地区很多公务员就没有这样的公共服务意识,他们总把自己当做一个管理者而在人民面前摆官架子,不会以一个服务者的心态去工作和为民服务。 4.民族地区的特殊因素
财政困难使得盐边县的这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缺乏财力保障,这是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困难。没有充足的财源,地方政府不能 全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公共物品就成了无源之水。民族地区不同于其他地区,这里居住着很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着自己的民族信仰与民族风俗,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推行方针政策时会遇到很大的阻碍,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又没有创新意识,不能结合当地的实际来进行政策的创新。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在政府官员上会考虑一定的民族人员的比例,这个政策本来是好的,可以推动很多事情的解决,减少阻力;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干部的文化程度是较低的,就导致了现在他们的能力已经跟不上时代建设服务的需求,更新换代却又跟不上,从而使政府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公共伦理视角下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1.创新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有信誉的政府
按照中央精神,服务型政府有了新的突破点,那就是以放开审批权限为前提,以强化管理为依托,进而推进服务向政府建设。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体制机制的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中央认为,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职能科学、 结构优化、廉洁高效、 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从十八大开始,政府先后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事项。到李克强总理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新一届政府不断加强简政放权的力度显示出它在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决心与勇气,更是它打造“服务型政府”,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生动写照。 对于盐边县民族地区的政府来说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民族的风俗与信仰的基础上进行公共服务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只有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政策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当地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更好地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和服务效率,更好地建成服务型政府。
2.提升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建设责任政府
民族地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如果连公务员的服务意识都很薄弱,何谈建设服务型政府。积极听取专家学者以及社会民众的建议和意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加快,把各级政府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落实到实处,这样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现在盐边县民族地区因为地处边远山区、经济较落后等因素不能吸引优秀人才来就业,所以政府在吸引人才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优惠,用更好的政策和薪资条件来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已经在职的公务员,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素质拓展等来提升在职公务员的能力;要注意政府的民族干部的比例,要保证适当的民族公务员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的进行,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去追求这个比例而降低公务员的素质;可以与高校進行合作,进行人才引进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务员的更新换代,提高在职公务员的待遇以防止人才的流失。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促进建设有责任的政府,更加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3.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地方的政府都只是把GDP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为了实现政绩而忽略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就是首当其冲,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导致现在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非常低下,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空壳学校”;因此这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更加优厚的政策吸引老师,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等,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增加政府的公共收入,未支付提供人才支持等有利影响。政府只有明确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才能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只有这样树立了正确的工作动机后才能建设真正的服务型政府,成为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只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才能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便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反过来又会促进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从而可以为政府在吸引人才和经济建设上提供资金来源。
结 语
盐边县民族地区的政府只有在公共伦理视角下用新的思想通过完善政策机制、提高政府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结合当地实际的民族特点来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信誉度,建设成为有责任精神的政府,才能更好地建设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的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 许建新. 寻找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公共伦理视角——基于治理现代化的背景[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06):67-74.
[2] 范恬昕.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研究[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6):26-28.
[3] 胡其图. 少数民族地区公务员能力建设路径研究——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4(04):41-44.
[4] 李隆银.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5] 张番红. 整合视角下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构建障碍及策略分析[J]. 青海社会科学,2013(01):32-35.
[6] 李蕾. 在民族地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24):65-67.
[7]] 谢治菊. 公共伦理: 概念辨析、价值取向、时 代精神[J]. 天府新论, 2011( 3) :100104.
[8] 邹俊,张芳,赵宏斌.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公共伦理视角[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01):60-63.
[9] 张素红,孔繁斌. 公共服务动机视角下的公共服务精神塑造[J]. 南京社会科学,2016(11):75-81.
[10] 石敏. 公共伦理视角下的政府信任问题研究[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06):77-78.
[11] 陈昊,谭先第,庞煜.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行政伦理建设路径探析[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6,16(01):54-57.
作者简介:沙诚(1993—),男,彝族,四川攀枝花市人,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务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