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_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这两位科学家的话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如何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我们的学生存在的最大缺撼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如何在物理新课程的探究学习中提出问题就突显在我们面前。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有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真正启动。由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应具有亲和力,从外界环境上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氛围,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问题”心理:怕提出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怕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而被同学瞧不起,另外有的学生确实懂得太少,无从问起。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对学生的质疑,好问、多问、深问、怪问应持肯定的态度,对不善于提问题的同学以及那些基础差、胆子小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一旦他们提出问题,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帮助他们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不嘲笑、不挖苦、不讽刺,要积极耐心地给予引导;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大胆创新。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利用有趣的故事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悬念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巧设悬念,是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激发学习兴趣的常用的有效方法。一上课就巧设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十足的去学习。例如,在讲授“参照物”这一节时,可讲述在二战期间,一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立即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吊起学生的胃口,急切的想要知道是怎么样一回事。
  ②利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如仰望天空为什么满天星斗循环往复、东起西落?为什么电闪雷鸣会从天而降?为什么燃烧的蜡烛火焰是直立的?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物理现象人手,去研究、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发现物理规律去解释这些物理现象。
  ③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定律、发现都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和验证,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产生一种希望知道结果的欲望,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对探索知识和规律的兴趣。要让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更应引起注意的是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实验现象,里面很可能蕴藏着深远的物理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这里面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如在演示电容器隔直流、通交流的实验中,如果电容选得过大,灯泡的电阻也较大时,接通直流电的瞬间,灯泡要闪亮一下,然后熄灭。如果是在向学生演示时发生了此现象,教师就要抓住这大好时机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解答问题。
  ④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提出问题。
  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思索,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矛盾心理。例如,学生中普遍存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它是形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难点的根源。因此。在此课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错误的观点充分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⑤创设解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限于学生的知识、时间和思维方式,学生不可能自己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可精心编制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针对这些习题解决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简捷的做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一题多变)?用这个问题的解法可以解决其他问题(一法多用)?此外在教学中经常与学生一起研究错题,使学生养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的良好习惯,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⑥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
  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就是学生利用逆向思维的结果。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它与通常的思维过程正好相反,即不是从原因(条件)来推知结果(结论),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路,分析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综观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许多科学家的逆向思维在科学探索中提出问题,都有伟大的发现。比如法拉第从电产生磁的现象中得到启发,他从反向思考并提出问题:磁能不能产生电呢?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获得成功。
  最后强调一点就是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作出评价,多表扬、多引导、多鼓励,使学生感觉到有一种成就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表现出注意的态度,要耐心去倾听,并鼓励学生与自己就某一问题一起探讨。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意识:能提出一个好问题的学生与能解决问题的学生一样优秀,在这样的意识下就能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境,就能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增强他们主体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探索精神,同时又能促进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实验室的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是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不但应具有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更应该具备有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强、奋发向上,不畏艰苦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实验员是中学生进入科学大门的更直接引路人。我从教近30年,在实验室工作也有十多年了,我深切体会到实验教师的酸、甜、苦、辣;但是我们实验员应本着既来之,则安之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的物理学,更应注重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以促进综合化和整体化的深化与发展。下面本人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科渗透的情况及意义作简要阐述。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长期研究的问题。本文试着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从三个方面阐述让学生在快乐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从“想学”到“乐学”再到最终“好会”’。   关键词 素质教育“想学” “乐学”“好学”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一方面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另一方面却又肩负着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的重任。但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教的“千辛万苦”,
期刊
电桥是一种用比较法进行测量的仪器,由于它的精确度和灵敏性都比较高,所以在电磁学测量技术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对它在实际中应用的科学设计体现了物理学思想方法之精华,因此电桥法被作为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实验考试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方法与技能,在竞赛实验考试题中屡屡出现。电桥法又可分为平衡电桥法和非平衡电桥法两大类。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灵活应用平衡电桥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高层次的实验素养和创新实
期刊
电流表、电压表是电学中最常使用的两个仪表。正常使用时,电流表用来测量通过某段电路或某个用电器的电流,测量时应使电流表与所测电路或用电器串联;电压表用来测量加在某段电路或某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测量时应使电压表与所测电路或用电器并联。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常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制作原理,高中物理教材都作了介绍。在实验设计中,为了能达到实验要求,顺利完成实验,需要我们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加以迁移应用。
期刊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样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中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正逢其时、十分必要,党史教育应成为学生求知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如今,各中小学校正通过项目化学习、主题教育、专题活动、读书征文、研学旅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思
期刊
在检修各种电子仪器中经常要测量印刷线路中的直流电流大小,按一般的测量直流电流方法,须将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用刀片刮断,然后再串入电流表进行测量;这样不但非常容易损坏印刷电路板和元器件,而且也很浪费时间。能否找到一种新的在线测量手段,即不破坏电路完整性又能准确地测量电子设备印刷线路中的直流电流呢?如果能实现这样的在线直流电流测量则不但能够测量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流分布情况、而且还能对单元电路及元器件进行故
期刊
一、实验的意义    实验“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是高中电学的重要实验之一,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的实验,是高考的一个热点。
期刊
将口述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被引入历史教学中,是教学领域已被证明的改革方向。而通过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口述史探究实践,是一次探求适合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开发的全新尝试。本文仅以“建设家庭小档案”的口述史校本课程探究活动为例,总结口述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一、课程活动准备与思考  口述史作为一门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和一种历史研究方法,也称之为“口述史学”。何谓口述史(Oral History),
期刊
一、深度学习理论与历史情境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动地参与教学的总称,深度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是课堂转型的标识[1]。郭华教授认为,判断深度学习是否发生,可以从“经验与知识的相互转化”“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社会实践”“‘人’的成长的隐性要素”等方面进行说明[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要求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义在新情境下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