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奏鸣曲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心脏在跳动,血液在血管内奔流,肺脏在呼吸,胃肠在蠕动……一句话,生命在运动,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医生们用听诊器在人体上这儿听听,那儿听听,就是在检查各个“乐器”的演奏是否走调。
  心脏是一名勤劳的鼓手,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你经过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或者发热、贫血时,这个鼓手就会加快节奏,奏起快速的进行曲。当你安静休息时,它就慢慢地轻敲,使你逐渐进入梦乡。有时候,它也有失误,这时鼓点失去了节奏,这就叫心律不齐,或叫心律失常。当心脏受到严重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两声变成了“同、特-特”三声,宛如烈马在草原上奔驰,医学上称为奔马律,这是心脏发出的呼救声,表示迫切需要减轻它的负担。另外,如果心脏有各种病变时,就会产生各种杂音。
  肺脏就像一支管乐队,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末端连着一个个小泡——肺泡,当气体出入时,就会吹奏出各种声音。在大的气管、支气管里发出的是音调较高、声音较响的“哈”声,肺泡里发出的是柔软的“呼”声。
  当肺脏有病变,气管、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或痉挛收缩时,管腔变窄,气体通过时会发出吹哨一样的哨鸣声。随狭窄程度不同,音调也有所不同,有时是“咝咝”声,有时甚至像鸟鸣声。如果气管、支气管内有许多粘稠的分泌物,当气流通过时,分泌物被拉细拉长,气流振动这些分泌物,就会发出像大风吹到绷紧的电线上发出的声音,也很像酣睡时发出的打呼噜声,所以也叫鼾音。如果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很薄,当气流通过时,就会产生许多水泡,并很快破裂,发出像水沸腾时的声音。
  胃肠道在蠕动时也会发出声音,称为蠕动音。当饥饿或腹泻时,肠胃蠕动加快,蠕动音也增强、增多,有时自己也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叫声。当肠梗阻时,由于肠道通行不畅,蠕动加强,同时肠腔扩大,积气增多,发生共鸣,蠕动音就特别响,可发出金属一样的响声。而急性腹膜炎、严重败血症患者,肠子麻痹,就不再发出声音。所以,医生们十分重视肠鸣音,特别是胃肠手术后听到肠鸣音就表示胃肠功能已恢复。
  当胃的出口——幽门因病变发生阻塞时,饮食难以下通,滞留在胃部,称为幽门梗阻。这时胃扩张,胃液较多,像充满水的热水袋,如果用手在上腹部拍击几下,胃就会像水袋一样晃动起来,并发出“咣啷、咣啷”的声音。
  人体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如果这些表示生命力的音响完全静寂下来,生命也就宣告终止了。今天,尽管科学已十分发达,但18世纪发明的听诊器,仍不失为诊断疾病的有力工具。
  (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其他文献
维生素A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之一,维生素A缺乏症是导致儿童可预防性失明的主要原因,并增加了严重感染导致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维生素A缺乏仍然是重要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一次,她们路过水井
说起“糊涂蛋”,你会认为是我吗?如果你真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我家,“糊涂蛋”的美誉,只有我那个“糊涂老爸”才配得上。  我的爸爸不高、不帅,还很糊涂。他不会炒菜,连西红柿炒鸡蛋都不会。一天晚上,妈妈让爸爸熬稠稠的白粥当第二天的早餐。我本以为可以吃到美味的白粥配榨菜了,就高高兴兴地睡觉去了。可第二天打开电饭煲一看,稠稠的白粥变成了稀稀的米汤,妈妈不得不带着我们到外面去吃早餐,我的美梦也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