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两种教学模式,即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模式,在科技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订单式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模式在职业教学领域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主要目的是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高端技术人才。此文简述了订单式培养与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区别,探讨了这两种教育模式的效果比较。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明确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鼓励学校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但现在很多高等职业学校分不清订单式培养与现代学徒制的区别,片面的认为订单式培养就是现代学徒制,然而这两者从概念到教学效果上都是不同的,区分好两者的不同点,学校才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进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就是指“人才定做”,是指打通产学合作的路径,校企双方实现合作共赢,是职业教育学校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在本校选择学生进行专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产生的原因:因为专业限制和教学体制的问题,学校很难培养出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而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综合型人才。学校教育就是为了能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补充式”填补,但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都是短暂的,内容简单,培养出的人才技能、理论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和国家对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订单式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综合性人才短缺的情况,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大量可用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也是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这种培养模式是教师与师傅共同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学徒工学交替,一边学理论,一边学技能,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的内容 现代学徒制度是订单式培养的延伸,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和实现形式,也是世界上各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对象不仅限于学生,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培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就是,培养对象的学习环境是在企业一线生产车间和学校进行切换,对校企来说,招生即招人;对培养对象来说,毕业即就业。管理方式实行双重管理,即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学徒的身份也是双重的,即一方面是在校学生,另一方面是企业学徒工,在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校的毕业证书。
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学校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多元化高技能人才,提高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战略选择;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技术,又有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者效果比较
订单式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前身,现代学徒制是对订单式培养的延伸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人才培养效果上也存在显著差别。
校企联合培养比较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订单式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明晰的安排,即有明确的初始岗位安排,这就导致订单式培养很少考虑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方向;而现代学徒制考虑全面,即对学生初始岗位和以后发展岗位都进行考虑,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率。在人才师资力量上,订单式培养主要是本校教师和企业内部人员兼职教师讲课;而现代学徒制是本校教师与企业一线师傅共同传授知识与技术。在教学形式上,订单式培养主要是模拟实际操作场景进行教学;而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在实际岗位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在教学考核上,订单式培养主要由学校进行最后考核;而现代学徒制是由学校、企业、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实现了考核多元化,提高了人才的质量。
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通过企业与学生双方双向选择就业,但多数学生最终不会留在企业岗位上,导致就业率低;而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招生就是企业招工,学生毕业后有明确的初始和发展岗位,就业率明显提高,也给缺乏人才的企业带来大量技术型精英。
通过以上内容的比较,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和产学结合、校企联合的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现代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发展情况,深入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容和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推广现代学徒制中的实岗育人、双师育人的教育思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满足发展需求的人才。
相对于订单式培养和传统的学徒培训,现代学徒制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学校教师与企业一线师傅相结合、教师与企业岗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综合性可用人才。这不但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还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科学、全面地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在今后的实施中总结方法,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明确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鼓励学校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创新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但现在很多高等职业学校分不清订单式培养与现代学徒制的区别,片面的认为订单式培养就是现代学徒制,然而这两者从概念到教学效果上都是不同的,区分好两者的不同点,学校才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进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就是指“人才定做”,是指打通产学合作的路径,校企双方实现合作共赢,是职业教育学校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在本校选择学生进行专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产生的原因:因为专业限制和教学体制的问题,学校很难培养出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而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综合型人才。学校教育就是为了能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补充式”填补,但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都是短暂的,内容简单,培养出的人才技能、理论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和国家对多元化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订单式培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综合性人才短缺的情况,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大量可用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也是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这种培养模式是教师与师傅共同传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学徒工学交替,一边学理论,一边学技能,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多元化高技能人才。
现代学徒制的内容 现代学徒制度是订单式培养的延伸,是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和实现形式,也是世界上各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对象不仅限于学生,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培训。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就是,培养对象的学习环境是在企业一线生产车间和学校进行切换,对校企来说,招生即招人;对培养对象来说,毕业即就业。管理方式实行双重管理,即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学徒的身份也是双重的,即一方面是在校学生,另一方面是企业学徒工,在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校的毕业证书。
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学校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多元化高技能人才,提高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战略选择;深化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技术,又有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二者效果比较
订单式培养是现代学徒制的前身,现代学徒制是对订单式培养的延伸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在人才培养效果上也存在显著差别。
校企联合培养比较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订单式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有明晰的安排,即有明确的初始岗位安排,这就导致订单式培养很少考虑学生毕业之后的发展方向;而现代学徒制考虑全面,即对学生初始岗位和以后发展岗位都进行考虑,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率。在人才师资力量上,订单式培养主要是本校教师和企业内部人员兼职教师讲课;而现代学徒制是本校教师与企业一线师傅共同传授知识与技术。在教学形式上,订单式培养主要是模拟实际操作场景进行教学;而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在实际岗位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在教学考核上,订单式培养主要由学校进行最后考核;而现代学徒制是由学校、企业、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实现了考核多元化,提高了人才的质量。
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主要通过企业与学生双方双向选择就业,但多数学生最终不会留在企业岗位上,导致就业率低;而现代学徒制是学校招生就是企业招工,学生毕业后有明确的初始和发展岗位,就业率明显提高,也给缺乏人才的企业带来大量技术型精英。
通过以上内容的比较,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和产学结合、校企联合的方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现代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发展情况,深入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容和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推广现代学徒制中的实岗育人、双师育人的教育思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满足发展需求的人才。
相对于订单式培养和传统的学徒培训,现代学徒制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学校教师与企业一线师傅相结合、教师与企业岗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为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综合性可用人才。这不但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深入改革,还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然,科学、全面地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在今后的实施中总结方法,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