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生活化作文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i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长期在农村中学担任语文教学工作,现在提倡新课改,但在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中,仍普遍存在“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怕改差作文”的现象。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认为应该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提倡“生活化作文”。那么为什么要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我们又应该以何种形式进行生活化作文的教学呢?
  
  一、 以农村生活为载体,提倡生活化作文教学
  
  生活化作文教学,即是改变以往仅以老师命题并评改作文为主的作文方式,改变为以学生自主命题、自评为主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以生活为写作内容,使学生走向生活,使生活走进作文教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代对读书人提出的要求。只有读得书多了,见识广了,写起文章来才能真正“下笔如有神”。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同时,由于农村中学生生活非常单调,往往是以学校生活为中心,以睡觉和吃饭为基本要点,所以真正写作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因此,让农村中学生走向生活,扩大生活视野,对增加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感悟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当今农村中实行生活化作文确实很有必要。要使农村中学生写好作文,觉得写作文不是难事,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农村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农村生活,观察自然与社会,思考生活的真善美,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激起写作兴趣。
  
   二、依托农村生活,实施农村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方法
  
  1.留意观察,写熟悉的农村生活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3)体验农村生活。农村学生在家乡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和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
  (4)观察农村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2.在拥有了素材之后,应力求具体细致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热的片断时,有的写“太阳当头照着,地上白晃晃地一片,坐在屋子里,吹进来的风也是热的”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3.抒情要真挚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这便是以情动人。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其他文献
我国对于防止公务员腐败犯罪建设历来极为重视,在十八大以来的两年时间里,尤其在2014年反腐风暴中我国解决了多个领域的腐败问题,揪出一大批腐败分子。针对驾照考试中存在大
密歇根州立大学初等教师教育实习目标明确,注重理论指导与教育实践的结合,积极构建研究共同体,实行多元评价方法。结合上述特点,本文就我国教育实习的改革提出四点建议。
在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全球国际化的步伐也在渐渐靠近。人们对于自身的安全意识也在逐步提高,同时也对法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注重法律的重要性,学着认识学习法律。
[摘要]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教学实践中,可从运用语言艺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几方面做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 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课题。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恰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新时代的产物,近年来其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从实践角度找出目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
积极推广争议评审机制是解决建设工程纠纷的新思路.本文通过分析争议评审机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限制该机制应用的原因,借助2013-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颁布的契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涵盖的听说读写能力,本身就是最大的专业课,是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具备的技能。而其知识性、人文性则更是完善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学生审美品位,促进学生
被害人进行虚假陈述势必会影响法官对整个案件的正确认知和判断,阻碍了正常的司法审判工作。所以,要解决该问题,要将被害人纳入伪证罪的主体范围,要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被害人保
新课程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和旧教材相比都具有很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合理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充分把学生调动起来,自主地参与学习。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