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优异的FEC技术:LDPC码的性能差异与分析

来源 :光通信技术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oldsi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前人得到的性能良好的规则LDPC码和不规则LDPC码进行仿真分析,分别得到性能曲线。结合规则码和不规则码的特点,并从译码BP算法、校验矩阵结构、环(circle)、误码平台(errorfloor)及可实现性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了导致性能差异的原因,进而对构造在光通信系统中具有实用价值的LDPC码提出了看法。
其他文献
利用PMC-Sierra公司的ASSP芯片PM5332和PM5320,以Freescale的ColdFire处理器MCF5249为硬件控制平台,经过裁减的uC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TS-1/AU3时隙交换粒度的SDH/PDH支路线卡。该线卡支持三种线侧接口速率,其SDH线侧接口为OC-48与OC-3光接口,而PDH线侧接口为E3/DS3/EC-1电接口。
提出了一种新型动态可调的低损耗的OADM(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结构,经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证明了此结构具有极小的损耗,比H.Yuan提出的结构具有更低的损耗,且具有同时动态下路多个波长的能力。
对简单网络管理模型和光纤通道交换机专用的MIB库(MIB-FA)作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在光纤通道交换机上实现嵌入式SNMP代理的软件结构和开发流程。其中的设计思想对于开发路由器等其它网络设备的嵌入式SNMP代理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依据ITU-TG.707/Y.1322建议中给出的串行扰码算法推导出并行扰码算法,并由此算法设计出SDH8路并行扰码/解扰器。采用FPGA对该设计加以验证,证明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采用ASIC设计方法设计实现了STM-1解扰系统。
提出一种基于GMPLS的双重保护机制,在此方案中,LSPP&R是第一级的恢复,LSP的分段P&R是第二级的恢复。针对这种方案提出了一种LSP保护路径选择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