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情于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托马斯·哈代的文学创作生涯是以诗歌创作为开端,又是以诗歌创作为终止的,诗歌被他看得比小说更重要。哈代的抒情诗中闪耀着炽烈的光和热——隽情于爱的温暖和希望的火花。
  关键词: 哈代抒情诗隽情于爱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丰碑。虽然提到他,人们更多地想到的是《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卡斯特桥市长》和《还乡》等一部部可谓传世之作的小说,但在其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中,他是以诗歌创作为开端,又是以诗歌创作为终止的,诗歌被他看得比小说更重要。在他的眼中,“诗才是所有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的文学的精华所在”。这也就无怪乎在1923年8月,哈代在给克莱夫·荷兰的信中说道:“如果你读我写的《诗集》,你从中获悉的有关我个人的详细情况将胜过我们的会晤;诗中表达的事情比小说明朗。”(克莱夫·荷兰,《托马斯·哈代》,伦敦,1933:249页)
  
  一
  
  在哈代的小说中,读者领略到的是埃格顿荒原的狂风暴雨和夜的昏暗,而他的诗却闪耀着炽烈的光和热——隽情于爱的温暖和希望的火花。哈代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从信仰上帝发展到抛弃上帝;他最初受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后来又受叔本华的内在意志力论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他自己的进化向善论和社会向善论。哈代的创作时期正是英国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封建宗法制的社会经济秩序正在逐步被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商业化替代,逸静的乡村田园风光不断被破坏。在感情上哈代对此无法理解,更不能接受;但在理智上,他又认识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相互摩擦,产生了哈代式的宿命论。他以诗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激情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其要表达的感情全部融入到他对人、对物、对自然的热爱之中。所以,我们得以看到诗人敞开窗扉的心灵——对逝去爱妻的怀念、对年少时一往情深的少女的眷恋、对生物的爱护、对友人的思念、为生灵苦难的呐喊、对人的讴歌、对战争的憎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宇宙神秘的困惑、对上帝或造物主的失望,等等。
  
  二
  
  哈代是一个宿命论者。但他又不甘屈服,所以他并没有消极对待,而是极力奋斗。于是,哈代以一种悲观无奈的奋斗延续了他生命的火种。《希望之歌》就表达了他对人类和生活的热爱。
  啊,美好的明天!/从今后/再也不会有/朝这番忧愁。/让我们借助/希望,因为光明
  即将来临,/再也不会遮住光明的黑暗——/没有黑暗!/风儿载着我们/象载着过眼烟云的往事,/向黎明飞驰/迅速地靠近黎明;/云雀为我们歌咏/灿烂的曙光/曙光即将来临——
  即将来临!/抹掉黑暗的记印/穿上红色的鞋/修理好、重新拨正/断了弦的六弦琴,/用琴声掩盖/哀伤的话语声,/夜空的浮云已经露出光明,/明朝的曙光即将来临——/即将来临!
  这里没有哀伤和怨恨,没有失望和悲怆;有的是对未来的翘首等待,有的是火一般的热情和坚实的信念。
  
  三
  
  哈代的诗在思想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隽情于爱。在诗歌中,他的感情伴随着想象力自由驰骋。
  哈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同情,抨击损害人际之爱的种种罪恶。基于对人类的深切之爱,他痛恨战争。他在一战时期创作的抒情作品中将深刻的反战之情融于其对普通民众、普通士兵的浓浓的爱意之中。
  《士兵的妻子和恋人之歌》第一、二节描写出征的士兵归来后,妻子和恋人的兴奋和喜悦,第三节妇女们在向归来的亲人倾吐离别之苦,第四节像是妇女们强烈的呼唤:“亲爱的,如今你已经回到我的身边,你就别再离开我了吧!别再像过去那样,让那些狠心的统治者把你从我身边带走,把你带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全诗为:
  终于,家乡在望,/家乡在望;/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在海外四处漂泊了吗?
  再不会离开我们远走了吧?/黎明,别让白昼姗姗来迟,/快快天亮!
  亲爱的,你又回来啦,/你又回来啦;/也许,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再离开我们外出四处漂荡,/把你们从我们身边夺走/去到那遥远的地方;/黎明,别让白昼姗姗来迟,/快快天亮!
  这首诗诗句简练易懂,几乎全是口语体,字里行间饱蘸着强烈的感情。
  
  四
  
  哈代的诗有很多是有关爱情的。哈代是珍惜爱情的。在他创作的近千首诗中,有不少是歌颂爱情的力作。隽情于爱,在他的爱情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哈代第四本诗集《环境的讥讽》里的一组悼念爱玛的诗。哈代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但在妻子爱玛去世后,哈代却哀思如潮。他对曾同他一起度过人生最幸福时刻的女人的突然离去感到震惊和悲痛。
  在《比尼崖》中,哈代描述了四十年前他同爱玛一起访游比尼崖的情景:“啊,西部大海上蛋乳石般的白浪,/蓝宝石般的碧波,/一位女人骑着马,/秀发飘风,/矗立在悬崖处,/那是我深深爱的女人,/她也深深地爱着我。”
  这是《比尼崖》的第一节。使用“蛋乳石”和“蓝宝石”这样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波浪的颜色在哈代诗歌中并不多见,这足以说明当年的情景给哈代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这一美妙的时刻不仅在哈代的脑海中历历在目,而且在爱玛的心中也久久难以忘怀。爱玛在临终前时常回忆起她与哈代相见的情景和他们访游的经历,并对当时美妙的时光充满了眷恋之情。“几乎没有一个作家和他的妻子有过如此浪漫的幽会”。
  在《呼唤声》中,他写道:
  我深深怀恋的女人,你那样地把我呼唤,/把我呼唤,说你如今已不像从前——
  一度变了,不再是我心中的光灿/——却像开初,我们的生活美好的一般。/
  莫非那真是你的呼声?那就让我瞧瞧你,/就像那时我走近小镇,你站在那里,
  等候我,是啊,就像那时我熟知的你,/甚至连你那身别致的天蓝裙衣!
  这首诗是哈代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诗中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昔日美好时光的眷恋,以及对爱情丧失的悲伤,是那样的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哈代的抒情诗文词朴实,在每一首诗中他都将自己的情感与心灵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深入他的情感,体验他的痛苦、欢乐、伤感、坚毅、懊悔、期盼。每一首诗都打动了读者的心。这充分体现哈代抒情诗的思想主题——隽情于爱。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颜学军.论哈代的自然诗.外国文学评论,2002,(1).
  
其他文献
58岁的卡特琳·普兰(Catherine Poulain)拥有一张风霜密布的面孔。这名勇敢的法国奇女子,“她从海上来”,曾在美国阿拉斯加一艘名为“叛逆者”号的渔船上过了10年冒险生活,其间,她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完全交付给了疲劳、寒冷、伤痛及各种危险,“出海捕鱼在我身上会有一种燥热的感觉,一方面是兴奋,一方面又是恐惧。”  普兰1960年生于上普罗旺斯省的马诺斯克,冒险的念头很早就在她心里埋下种子。
如果没有做 “出租大叔”,他的生活就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平淡无奇  有人说“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西本贵信却在不惑之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他一直很努力,去挣钱,去争取成功,但在满足物欲和对于成功的渴求以后,他却发现内心似乎少了些什么。他没有朋友,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这让他厌倦,让他决心,要为别人做些什么。  2012年,他在做时尚造型师的同时,开设了“出租大叔”的网站,顾
23个女人一台戏。绫罗粉黛、轻摇团扇的是多情歌伎,风流倜傥的是失业飞行员,丰乳肥臀的是包租婆,还有卖水的、要饭的、织布的,以及下到凡间寻觅好人的神仙。时间是上世纪20年代,地点在江南,烟雨朦胧间,痴情女子负心汉的爱情背后,叩问的是古今中外莫衷一是的精神困局:如何做好人,为什么好人难做?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这出《江南好人》脱胎于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戏剧《四川好人》。该剧首演于1943年,讲的是3位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让教师“吃力不讨好”,在这样的现状下,努力探求一条新的作文教学之路,这便是“‘悟、练、评、改’四段作文模式”的建立,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一举多得。以期通过此模式的建立,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写作之外的综合素质。  “四段作文模式”的建立  高考作文占语文科全部分数的40%,并且还大有提高的趋势,可谓重中之重,自然
摘要:当前,在大力推进中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实施新课标,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差异,是我们美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一个美术教育者,时代呼唤着我们,呼唤着每一个有责任、有良心、有人格力量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用自己平凡的言行去净化艺术教育的环境,去抛弃一切以牺牲孩子长远发展利益为代价的教学行为。让我们从关爱孩子的生命出发,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师。  关键词:评价 模仿 美育 儿童心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在教授《新世纪高中英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Unit 5的课文Man’s Four-legged Friend时,我尝试运用了合作阅读策略导入新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回顾这堂课的教学过程,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是介绍了不同种类狗对人类的作用以及狂犬病对人类的危害。教授之前,我先板书了课题“Man’
摘要: 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具有一致性。形象性、情感性与愉悦性是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三大特点。美读、寻线、入境与悟文是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四大法宝。  关键词: 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特点方法    一、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的一致性    1.《中学语文大纲》中明确地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自然世界美不胜收,人类社会美不尽言,宇宙是美的空间,生活是美的世界。对美的揭示、领悟、创造,离
我参加了《雕塑》杂志社举办的第四届雕塑抽象班,不是作为学员,而是作为比利老师的翻译参与的。我认识比利已有3年,算是朋友,我欣赏他这个人,也喜欢他的作品,因此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有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也有小有名气的各地艺术家。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创作上有所提高,并对抽象艺术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课程共6周,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分为两个部分:理论课和实践课,在前两周高强度的理论
本届作品年展的主题是“活力亚洲”——展示亚洲雕塑活跃的创作现状。“亚雕展”邀请及参展的艺术家范围不局限于雕塑界,涵括了设计界、自由艺术家和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以融汇多领域文化、实现多视角的艺术观照为主旨,并藉此平台,让亚洲参展各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彼此交流学艺,互进技术;同时也促进了各参展国家和地区增进了解,增强了友谊。  此外,本次展览参展作品延续过往21届的评审标准,强调雕塑作品的现代艺术探索意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这些错误往往是受定势思维的影响,或是缺乏数学的严谨性和周密性,或是考虑问题不全面而导致的。下面略举数例,供学生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