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引入是一门艺术.将充满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拓展教材教学内容,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反之,将毫无意义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不仅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也会使课堂教学黯淡失色,降低课堂教学原本的魅力,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形成不利影响.数学学科是学生最“头疼”的学科,数学内容对学生的理解难度比较大,加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照本宣科,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引入充满趣味性和有效性的内容,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引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是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途径.主要是因为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也能够简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理解难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探究活动,从而实现课堂引入的重要目标.例如,在讲“平均数”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平均”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比如,两个人平分一个苹果;有10元钱,共用两天,平均每天用5元;等等.这些生活问题都涉及平均的概念.教师可以直接引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这样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根据所学知识,学生给出的解题思路为:以5元为基数,前5月平均每月少5-4.2=0.8(元),6月起平均每月增加6-5=1(元),(5-4.2)×5 (6-5)=4.从6月起,4个月后每月平均储蓄就超过5元.所以,小明10月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学生正确解答出数学问题,能使他们对于学习数学产生了成就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引入的重要作用.
二、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为数学
课堂注入活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引入,也要适当发挥游戏活动的重要作用.为了缓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情绪,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引入游戏活动,创设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图形的折叠”时,为了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以三维思想甚至多维思想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入“折纸游戏大赛”.游戏规则为:10分钟内学生折叠出来的图形最多者获胜.学生根据对折正方形和矩形的经验,积极参与折纸游戏,有的学生折叠出正五边形和正二十面体等一系列图形.下图为正五边形和正十二面体.在折纸游戏中,不仅使学生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下来,在参与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参与实践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适当引入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数学问题,加
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讲“单项式乘单项式”時,学生已经学习过幂函数,能够理解教学内容.为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2xy2)·(13xy)=?学生根据幂函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正确答案:(2×13)·(xx)·(y2y)=23x2y3.然后教师引入新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入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一、引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是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途径.主要是因为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也能够简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理解难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探究活动,从而实现课堂引入的重要目标.例如,在讲“平均数”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平均”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比如,两个人平分一个苹果;有10元钱,共用两天,平均每天用5元;等等.这些生活问题都涉及平均的概念.教师可以直接引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今年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4.2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这样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产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根据所学知识,学生给出的解题思路为:以5元为基数,前5月平均每月少5-4.2=0.8(元),6月起平均每月增加6-5=1(元),(5-4.2)×5 (6-5)=4.从6月起,4个月后每月平均储蓄就超过5元.所以,小明10月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学生正确解答出数学问题,能使他们对于学习数学产生了成就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引入的重要作用.
二、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为数学
课堂注入活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引入,也要适当发挥游戏活动的重要作用.为了缓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情绪,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引入游戏活动,创设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图形的折叠”时,为了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以三维思想甚至多维思想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入“折纸游戏大赛”.游戏规则为:10分钟内学生折叠出来的图形最多者获胜.学生根据对折正方形和矩形的经验,积极参与折纸游戏,有的学生折叠出正五边形和正二十面体等一系列图形.下图为正五边形和正十二面体.在折纸游戏中,不仅使学生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下来,在参与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活动,参与实践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适当引入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数学问题,加
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在讲“单项式乘单项式”時,学生已经学习过幂函数,能够理解教学内容.为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2xy2)·(13xy)=?学生根据幂函数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正确答案:(2×13)·(xx)·(y2y)=23x2y3.然后教师引入新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引入新旧知识相联系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