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无穷的趣味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EK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若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下面笔者结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讲生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老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探个究竟”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授中激趣
  开讲生趣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 °,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练中有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但激发的兴趣也往往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而淹没,使学生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扼杀和抑制。因此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
  (一)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中在运用规律解题时,先已知两角求第三角;再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锐角求另一角,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之和是90°;最后已知三角形的一角,且另两角相等,求另两角的度数,或已知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均相等,求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以上设计,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学生学起来饶有兴趣,没有枯燥乏味之感。
  (二)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教师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四、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抢答题。揭示:把左图截去一部分(每次只截一次),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几种截法?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五、“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特征时,我立即表扬:“你真能干,你是咱班第一个发现真理的数学家。”又如学生发现了另外一种证明三角形的方法时,我对他说:“你真聪明。”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的求成心。另外在对待作业中有困难的同学,我总是用一些深情地惋惜语,如“真遗憾”、“差一点就对了”、“想得不错,但是……”、“没关系再说一次”、“下次肯定会更好”……这些尊重、企盼、惋惜的用语对中差生来说,其作用不仅是情感上的补偿而且是心理上的调整,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探索中,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兴趣,变兴趣为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牛津初中英语》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想编排,以话题为主线,任务为主导,辅以功能和结构项目,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各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围绕话题内容的是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这其中,教师要本着鼓励的原则,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的教,最终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方法。有了习惯、有了方法,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教师
[摘要]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吃透体育新课程精神,掌握体育课堂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法,将原来的“指挥者”转变成“引导者”。在教学内容、场地和器材允许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体育课堂大放异彩,魅力无穷。  [关键词]培养心理健康;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
笔者对怎样辨识危险源进行分析,此外对铁路供暖锅炉安全运行进行探讨,希望这些分析和探讨对大家有所帮助。 The author analyzes how to identify hazards, in addition to
新课改提出“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的确,一个中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让学生走进课外阅读世界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走出课堂,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作以下探讨: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一)以文导读。教师应热爱生活,热爱阅读,并把自己的这种情感在语文课上传
目前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现已知丙型肝炎(HC)是波及全球的传染病.在输血后的肝炎中,80~90%是HC.在散发的非甲非乙肝炎中(NANBH)50%以上是HC.
一、基层商业银行掩盖贷款风险的形式rn通过借新还旧、以贷还贷等方式掩盖风险.贷款到期后,借款人因发生财务困难无法还贷,银行通常会重新发放新贷款,用于偿还全部或部分旧贷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中详细阐述了“数学是什么”的发展变化。强调指出“数学是一门科学,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实践部分和其他科学一样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切实贯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抓住学生的心理,给他们多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大胆质疑猜想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命脉,更是学生创新的灵魂,只有在敢于猜想的基础上,才能促使寻找方法,尝试验证、解决问题。在教学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人们对化学教育的认识由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下面,就探讨化学教育观念创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观的转变  传统教育理论认为:教材应按逻辑顺序进行编排,它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