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潮”观念2:吃多少,让孩子自己作主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观念:“填鸭”式喂饭,助孩子长身体
  生活故事
  全家人围着餐桌一起吃饭,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温馨、甜蜜的画面。然而在小女孩依依的家中,这一画面时不时会演变成一场闹剧,从哄骗、利诱,到恐吓、威逼,直至孩子哭、家长吼。而这样的场面大多是因为依依不好好吃饭,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又非逼着她吃而引起的。依依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总认为孩子吃得不够多,总希望孩子还能再多吃一点,只有孩子吃得足够多,长得胖乎乎的,他们才感觉安心、放心,才觉得孩子营养跟得上。为了让依依多吃一点,他们可以哄着、骗着、追着、赶着喂,容忍依依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如看电视、玩玩具等,每顿饭能折腾一两个小时。
  像依依家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其实,这些被家长认为吃得太少的孩子,除了极少数以外,大多营养状况良好,甚至有些已经超重。或许家长认为,尽量让孩子多吃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但家长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盲目的强迫孩子多吃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甚至是贻害终身。
  感受饥饱,与生俱来
  事实上,孩子天生就有感知饥饱的能力。即便是新生宝宝,饥饿时也会通过吸吮、寻觅、啼哭等各种表情和肢体语言发出需要进食的信息,而当吃饱时就会闭起小嘴、转头等发出拒绝进食的信息。如果父母忽略孩子已吃饱的信号而一味强调再多吃一点,反而会抑制孩子天生的感知饥饱的能力,容易形成情绪性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就是将进食作为讨好父母或者平息不良情绪的方法,而这正是造成儿童和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逼孩子吃,营养或过剩或不良
  因为不吃饭而与家长形成对立,大多在孩子1岁左右开始。这是因为,1岁左右,孩子的生长速度减慢,对热能和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再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形成,开始反抗父母的高压政策。当父母强行让孩子多吃时,就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以厌恶进食、拒绝吃饭作为回报;而当孩子拒绝吃饭时父母会更不安,采用更强的手段强迫孩子多吃,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一恶性循环中,有些孩子被逼无奈,或者为讨好父母而过量进食,形成超重肥胖;也有些孩子则极度厌食,真正造成进食量不足,导致生长不良。现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儿童期超重肥胖或是生长不良都会为成年期的健康隐患埋下祸根。
  顺应需求,让孩子主动吃、愉快吃
  那么,家长到底该怎样处理孩子的吃饭问题呢?最重要的就是顺应孩子的需求。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应该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主体。
  具体地说,家长的责任是准备好有营养、适合孩子的食物,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提供给孩子。比如:1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应为孩子准备每天3次正餐和2~3次点心,这样白天大概每3小时就会有一次进食机会,差不多孩子感觉饿时,正好有食物供给;而适合孩子的食物,除了有营养,易于咀嚼和吞咽以外,还应该适合让孩子自己进食。
  而孩子则有权决定具体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家长应允许孩子使用适合的餐具,甚至直接用手抓着吃。
  或许家长会误以为,这种做法不就是由着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其实并非如此。家长仍然有很大的权威性,因为孩子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么吃,实际上还是在家长设定的大框架下,孩子是在家长准备的食物中挑选喜爱的食物。在吃饭过程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吃一点,多尝试新的食物,但不能强迫;对2岁以上的孩子,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动手吃饭,而不再喂饭。
  实际上,每一餐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孩子主动吃、愉快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孩子吃饭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潮爸潮妈”看过来——
  “潮行动”:“光盘”行动
  出于习惯,不少父母要求孩子将自己碗里的饭菜吃完,有些学校还发起了“光盘行动”。这些做法是否合适,那就因人因时而异了。
  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家长这一要求并不合适,因为小碗里饭菜的量是受家长控制的,并非孩子需要那么多。而且,为了激发这个年龄段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可以让他们边吃边玩食物,适量的浪费是允许的。
  对于3~6的幼儿,随着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控能力增强,家长应该开始培养孩子不浪费食物的习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盛取适量的食物,鼓励但不强迫孩子吃完。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家长则有必要发起 “光盘行动”,要求孩子把盛装到自己饭碗内的饭菜吃光。对于孩子不太喜爱的学校午餐,也应该尽量以正面的方式,鼓励孩子吃完。当然,正可谓众口难调,如果孩子实在不喜欢学校午餐中的某些食物,那也没必要过于勉强。
  专家提醒:吃饭时,家长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切忌因孩子不好好吃饭或其他原因而训斥、打骂孩子。因为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及消化酶是受大脑及神经支配的,如果在吃饭时训斥、打骂孩子,就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消化液及消化酶的分泌受到抑制,吃进去的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严重的还会引起消化道疾病。此外,如果孩子吃饭时受训斥而哭闹,还容易导致呛咳,轻者可引起肺炎,严重时可因吸入异物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甚至可造成死亡。
其他文献
随着对基层妇联工作采访报道的进一步深入,本期我们走进酒泉市妇联。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前进的动力。在这里,我们充分感受到基层妇联组织改革“末梢神经”被激活后,一股充满活力的创新精神正在燃起的力量。  在肃州区和玉门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组织格局则散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使得妇联工作真正落实在基层、见效在基层、服务在基层,使得更多的妇女群众从中得到幸福与收获。金泉路社区妇联端午节组织巾帼志愿者
众所周知,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晚期引起的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下降,左心是很重要的泵血器官,如功能下降,就会使全身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给,致使各器官功能下降,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并使肺部充血,导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这种情况常见于没有得到足够治疗的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等。  各种心脏病发展到心衰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愈早控制各种相关疾病,就愈能有效控制心脏病的发展。如果已发
头痛是一种常见且又复杂的疾病,导致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头痛的类型也很多,国际头痛学会把头痛分成13大类、128小类。对于其中的大多数头痛,又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器质性头痛;一类是原发性头痛。前者多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需要上医院才能诊断。后者是最为常见的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经期头痛等。  偏头痛偏头痛分无先兆性偏头痛和先兆性偏头痛两种。前者为原发性、反复性的头痛,持续发作达
恶性循环,导致性功能障碍  目前,我国的更年期女性人数居世界首位,约1.2亿人,占全球的23%,且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另外,由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导致压力增大,女性更年期已有提前趋势,且更年期症状加剧,其中性健康状况更为令人担忧。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自身的变化会引起全身不适或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急躁、情绪不稳定等。在这个阶段中,因女性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逐步减少,性欲较年轻时低,泌尿生殖道萎缩,
[摘 要]《大江保卫战》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通讯报道,作为一篇典型的实用性文本,紧扣课文中的场面描写,提升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应该成为教学这篇课文的核心目标。阅读教学可以从表达的语言、细节和修辞等展开。提出要品析形象语言内蕴,学会展现场面;把握细节描写特质,学会描摹场面;品味修辞表达效益,学会烘托场面,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品析内蕴;把握特质;修辞表达;多维洞察  [中图分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在我国的患病率0.2%~0.4%,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5年来,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对该病的诊治指南做过多次更新,摒弃了不少陈旧的观念。病人在就医时,应重点了解一下两方面的知识。  一、 最应掌握的4个就医策略  1. 出现两大症状,需及时就诊  持续性关节肿痛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特征,单个关节肿痛症状持续6周以上。类风湿关节炎多以小关节受
前几天,澳大利亚秒拍达人David Hohhot在微博里发了“外国人不要总抱怨中国游客”的视频,他表示:“其他国家的游客也很差,远比中国游客差”,“但是为什么你们没有听说这些?因为这些(消息)上没有‘中国人’(的标签),现在任何有关中国人的标签都很吸引外国民众,因为他们嫉妒,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这么快……”  So,中国发展之迅速,让世界都嫉妒,你别不信,下面为你一一盘点:羡慕一:原来你们不带钱
酒泉市玉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成立于2009年7月,是玉门市首个集医疗服务及保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儿科。2017年,该科室被评为“甘肃省巾帼文明岗”。  刚走进儿科门诊大楼,迎面而来的便是许多家长抱着孩子前来看病的场景。当下正值流感高发冬季,原本十分繁忙的医护人员更要马不停蹄地穿梭在病房中,她们不仅要及时细致地为患儿做出治疗,还要耐心地安抚好家长焦虑的情绪,这些工作艰辛而特殊。一支由“女汉子”组成的团
武汉是个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有山有水有人杰。自古至今,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千古佳句,以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为代表。  百湖之市,三镇隔江,鼎立九省,兵家必争,一众好汉在这里上演着英雄竞折腰的争雄大剧。清末洋务运动,促使武汉工业兴起、经济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首义更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在霓虹闪耀高楼大厦不夜深处,有许多散落的老街老巷老房子,默默向来人讲述着风流总被
患者:董建勤,上海人,50多岁,财会人员  叶信莉  专家简介: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名老中医诊所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擅长中风后遗症、糖尿病。  ★心声:辗转到了中医院,医生竟然让我用西药  我患糖尿病7年,之前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一直控制不好,血脂指标也比较紊乱。后来,我又加用了中药,但是总忘,而且一些指标还是控制不好。2012年5月,我来看叶医生的门诊,经过2次门诊后,叶医生推荐我使用诺和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