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人间地狱,如今的动物天堂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h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部由美國HBO出品的同名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在网络上热播并走红,引发了人们对已经过去了33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热议。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4分,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一次技术测试中,因为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导致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该爆炸造成30名消防人员当场死亡,铀与石墨的火花从裂开的缺口喷溅,携带着熔解的辐射粒子,喷向几千米的高空。大爆炸引发了大火并释放出逾8吨强辐射物质泄露,辐射强度相当于1945年400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外泄的强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和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受到放射污染的区域有15.5万平方千米,仅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区就有840万人受到了超量辐射,27万人罹患癌症,其中约9.3万人死亡,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在放射性污染物的直接辐射下死亡。
  核电站爆炸发生后,苏联政府抢险、转移、疏散和撤离当地居民,并用混凝土等材料建造“石棺”式建筑,将第4号反应堆封存,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广袤的辐射区。因此,切尔诺贝利及周边近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成为无人区,被称为“人间地狱”。
  然而,核电站爆炸过去了20年,人们一直认为生活在这个“人间地狱”的野生动物受到辐射影响后生存数量会下降。可是,与人们预料中的完全相反,这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多得出乎人们的想象,而且一些原本属于濒危物种的动物数量也兴旺起来,广袤的无人区竟然成为动物的天堂。
  2006年夏季,乌克兰动物学家丹尼斯·维什涅夫斯基带领瑞典的动物学家保罗·戈留普、英国赫特福德郡的摄影师卢克·马西和其他的一些野生动物保护者及记者一行共14人,组成了一个考察组,来到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这个“死亡之城”。
  考察组来到普里皮亚季镇的一座河桥上,保罗·戈留普靠在桥栏上侧耳倾听,黄鹀、黑顶林莺、画眉鸟、戴胜鸟、云雀和布谷鸟等鸟儿在欢快地鸣叫。往桥下面看,水里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吞食蚊虫,一只河狸警惕地游回巢穴。在核电站附近禁区,卢克·马西发现了三只早已于一百多年前消失的普尔热瓦尔斯基氏野马,还发现了两头在1920年遭到猎杀而灭绝的欧洲野牛。丹尼斯·维什涅夫斯基发现隔离区内至少有5个狼群,总数不少于30头。有一次,他曾用相机镜头记录下两只野狼在普里皮亚季镇中心列宁大街上散步,一群小猪仔穿过足球场,白尾鹰在电站冷却池上空盘旋的镜头。
  考察组在切尔诺贝利禁区考察了15天,不但发现了白鹭鸶、大斑点鹰等飞禽,还发现了熊、驼鹿、野猪、山猫、海狸和野马等野生哺乳动物,以及多种蝴蝶和爬虫,其中有不少是珍稀或濒危物种。丹尼斯·维什涅夫斯基告诉考察组随行的同行,根据切尔诺贝利国际放射生态学实验室的记录,在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的切尔诺贝利禁区内生活着400多种动物,其中包括280多种鸟类50多个濒危物种。
  考察组通过对切尔诺贝利无人区动物的考察,广泛认同由于远离人类活动的干预,在过去20多年里,切尔诺贝利周边隔离区实质上已成为欧洲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那么,动物为何能在充满核辐射的生态环境下繁衍生息?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放射生物学家罗恩·切瑟和同事在研究切尔诺贝利地区野生动物数量变化后发现,野猪数量在近20多年里迅速增长,达到核泄漏前的10至15倍。此外,他对该地区野狼、兔子和驼鹿等动物的基因检测显示,核辐射没有引发可遗传的基因变异,因为动物自身具有基因修复功能。辐射确实对动物生命有明显的有害影响,并能缩短个体动物的生命,但是如果维持生命的资源充足,而且负担不是致命的,那么动物的生命就会蓬勃发展。动物在核辐射的生态环境下能繁衍生息,至关重要的是,切尔诺贝利辐射造成的影响远不如人类离开该地区所带来的好处。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大爆炸事故已经过去了整整33年,核爆炸虽然给苏联这一国家和当地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然而因祸得福,切尔诺贝利由于没有了工业、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竟摇身一变,成了动物天堂,这是自然界物竞天择的体现。
其他文献
过去,有学校邀请去演讲,如果场地不够大,只容纳得下两百来人,李开复就会设法推辞掉;有创业者跑到创新工场来,虽然很执着但是不见得靠谱,李开复会把来人拒之门外;或者去演讲,有学生追着车子要送他礼物,司机问要不要停下来,李开复就两个字“不要”。就连平时上微博,李开复都要把它当作获取粉丝的游戏来玩。  李开复如此“表现”,是傲慢吗?不是,这都要从李开复追求的“影响力”说起。平时生活上或工作中,他是一个较真
从北非的突尼斯、埃及到西亚的约旦、叙利亚,有一种工艺品似乎没有国界,那就是沙画瓶。也许和游牧民族黄沙戈壁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沙画瓶的绘画题材和色彩与他们辽阔与苍凉的生活背景一致,充满了异域风光。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这一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国宝级艺术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热情高涨的中国游客把约旦馆中的“沙画瓶”展厅围得水泄不通。一位“85后”女孩李小然从中发现了商机:“赚钱真神速呀!10分钟就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认知是思考的行为或者过程,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处理大量的信息。然而,我们的认知并不完美,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制造判断谬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偏差。每个人都会出现认知偏差,它不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商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认知偏差的事例有些为人们熟知,有些并不常见,但它们都很有趣。  赌徒谬论  一件事已经发生过了,那么这件事将来发生的几率就会改变。实际上
丘成桐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17岁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数学系。由于出色的成绩,他在大三时被推荐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丘成桐如虎添翼,他只用了两年时间,便完成了从本科大三学生到博士学位的突变。  在伯克利分校,丘成桐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第一次知道了卡拉比猜想这个数学问题。这是意大利几何学家卡拉比于1954年提出的一个猜想,他本人认为这应该是对的,但自己无法证明。可是,当时的
2017年5月14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一家书店里,化妆师正在为年轻的母亲化上老年妆。当日是母亲节,书店举办“穿越时空,遇见三十年后的妈妈”主题活动,店主邀请了三十多位年轻妈妈化妆成三十年后的样子,“穿越时空”与孩子交流谈心,让孩子们感受母亲养育的不易。母亲养育孩子究竟有多么不易?活动方将问题发到了微博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各种各样的答案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就在大家争执不休时,来自山东省日照
太阳西沉,暮色将尽未尽,温开水般的空气质感,如丝如纱的蓝色幽光悄然间已笼罩开来,夕阳刚落下,天空呈现梦幻紫色,整个画面如丝绸般唯美,是清淡之色的燃烧,晚霞格外引人注目,一大片被拉扯开来。远处被炊烟扶住了的微风又在缥缈婀娜,落日中的大片光影在抬头低头间就湮没了。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这是城市最美的时刻。下班回家的末班车上,懒洋洋地靠着车窗,我看着一路的光影,摘掉眼镜,看到微微模糊的世界,逐渐温柔了
在过去几年中,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许多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个人都在探索利用AI(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输入数据,输出“艺术”,似乎成了时代发展的特殊产物。  在探索AI的过程中,各科技巨头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2015年,谷歌就推出了人工智能系统Deep Dream,通过识别图像,重新作画。2016年,IBM的人工智能Watson完成了电影《摩根》预告片的剪辑。同年,索尼的人工智能Flow M
8岁的奥里和5岁的哈里是一对兄弟,他们喜欢冒险,希望能在18岁前完成500个冒险任务。在爸爸的帮助下,兄弟两人不仅学会了用网兜捕鱼,在雪地建造冰屋,还试着将乐高玩具送入太空,但两人最想完成的冒险是像电影《加勒比海盗》里的杰克船长一样,环游世界。  一天,兄弟俩正在玩海盗游戏,奥里问:“我们为何不让玩具船代替我们去冒险呢?”哈里立即拍手叫好。于是,父子三人便开始对一艘新买的玩具船进行改装:在小船底部
故事发生在华北平原的一个小山村里。  “喂,天天,你哪天回来啊?你告诉爷爷,你需要什么东西,爷爷给你准备好。佩奇?什么是佩奇呀?”因为老式手机信号不好,李玉宝的电话被孙子挂断了。  昏暗的灯光下,李玉宝戴着老花眼镜,眯着眼,一边翻着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一边喃喃道:“佩奇,佩戴,还有配种……”  “来来来,小朋友,爷爷问你点儿事,什么叫佩奇?”李玉宝追着一群做游戏的孩子问。“我不告诉你,我不告诉你。
送給迷茫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