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il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突破浅层的知识符号的学习,需要下潜到知识内核的意义系统与逻辑形式。这就需要教师精准把握深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意义,立足生活情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教学;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69-03
  一、核心素养和深度教学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关系
  理解相关概念是学习研究的基础,因而探讨及理清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深度教学等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年研究成果报告确定了核心素养的内容和总体框架,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子概念,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由“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部分组成,四者在内容上相互交融、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
  (二)深度教学的概念
  顾名思义,深度教学是相对浅层教学这一概念提出,对于深度教学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但在众多研究成果中,郭元祥教授的《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郭元祥教授指出,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系统”这三要素共同构成的。单纯把“真理性知识”以“符号”的形式简单、直接、机械地灌输给学生,除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外,并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和素养发展[3]。
  通过将郭原祥老师对深度教学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将高中思想政治课深度教学的概念理解成为老师在了解思想政治课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概念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通过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呈现,懂得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迈进,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训练学生的思维,并且呈现出知识的意义。总的来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与深度教学是和谐一致的。
  (三)核心素养与深度教学的关系
  通过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深度教学概念的分析,教师可以得出这两者的关系较为密切。教师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这个目标,需要通过深度教学这个手段来实现,深度教学理念把“学生本位”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一堂课是不是能够真正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启迪、知识意义的呈现,把学生和教师放在一个很公平的位置,以期构建和谐的、友好的、有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思维的启迪,以形成更好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4]。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目前正面临着改革,改革的任务十分迫切,但是总的态势来说还是呈现出一个良好向上的状态,教师的观念正逐步从以教师为重转向以“学生本位”,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正得到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长期且艰巨的,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正是如此,要改变传统的浅层教学的状态,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需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共同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偏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其他问题。
  (一)教学思想导向的不明确性
  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的支撑,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从小学到高中也一直在寻求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路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教师明确思想教学的导向,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概念有深度的理解,不仅是浮于表面的,要落实核心素养首要的就是理解核心素养的深层次概念,明确思想政治课的导向性,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知识,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5]。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时,将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相结合得还不够,并没有充分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挖掘校本教材与本地教材,列举的问题也没充分围绕着学生与社会生活。除此之外,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传统接受式教学依旧占据主要地位,新型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足够的应用,如创设情境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获得感依旧还没有得到重视。
  (二)教学主体缺位
  现如今,在新课程的持续改革后,还是有许多的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以“学生为本”逐步成为业界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旧能看到有体现在师生关系上的“教学霸权”的存在。在思想政治课上,学生与教师交流少甚至不交流的依旧占据很大的部分[6]。
  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授课的时候,仍旧有许多教师仅仅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简单传授给学生,里面少了许多趣味性。上课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师生互动为主,活跃好课堂氛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还是基于讲授法、对话法、案例分析法等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活动探究、情境教学、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的涉及还较少。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过程,教学主体的缺位,会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被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达到,就难以树立其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单一,忽视情感体验
  在如今时代,教师不仅仅要教授教材内的书本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做到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培养适应未来时代工作的诸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向多样化,而现今的教学评价仅仅在乎知识评价,评价方式非常单一。不但如此,教师也常常忽视对学生情感方面的体验,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感体验往往还不够,双向互动比较流于知识上的互动而忽视情感上的体验[7]。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深度教学的策略探究
  课堂授课方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有与其他课程相区分的特性,如内容的丰富性与广泛性,以及知识更新速度迅速性等。想要完成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极不容易,要基于深度教学进行授课,就不应只是对深度教学理念进行一个肤浅的理解,不是一味的追求知识体量与难度,而是能够深刻理解其内涵,懂得知识的来源及应用,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基于此丰富和深化内容体系,以及建构知识的内核。   (一)创新教学思维,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求自己充分理解深度教学的内涵,充分把握深度教学的知识内核,锻炼出自己深度教学的思维。然后授课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教授方式,应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情境探究法等方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讲究多种策略,如知识理解性的、设问题情境探究的、对话式回应式的[8]。
  第一,知识理解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应是首要的,对教材知识、学生学情进行深度的分析,从宏观上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程序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知识层层解构,一步一步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解构逐步掌握知识。在设置问题上,教师应该熟知教学重点,根据重难点设置核心问题,再根据核心问题设置可将核心知识点展现出来的小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一步一步推导出结论,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二,对话回应式的教学策略。在采取知识理解性的教学策略的同时,教师也应注重课堂氛围,采取对话回应式的策略,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对本堂课的核心知识点经行反思,也要根据学生的独特个性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思维的锻炼和知识点的理解深化,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与诉求,注重对多样化的学生知识经行回应[9]。
  (二)以学生为本,创设逻辑性的生活情景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本位”。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采取一定的手段设置有逻辑性的、情感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深深的代入感,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得到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是生活性很强的科目,其中“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立足于教材,将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知识连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内核。情境教学的类型是多样的,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艺术情境、创设故事情境等,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在创设逻辑性的生活情景时应注意创设的标准应是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除此之外,在情境创设中,问题应该有张力,能深能浅,能让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且能从中深化理解知识,争取到学生的全员参与;最后,情境创设应有时代性,课程资源应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三)建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反思
  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通过协作等方式不断探究,以期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学习共同体以合作学习为基础,在形式上又超越了合作学习[10]。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在授课中,学习共同体应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在这个理解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分享,构建有互动性的课堂。在课后,教学反思同等重要,以教学反思为手段,形成自己的理性认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等,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轉变教学评价理念,注重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筛选功能,为考试服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转变教学评价理念,因为思想政治课有其特殊性,表现在本学科的教学评价涉及到的不单只是知识层面,还有人的情感、行为、思想意识等,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应该向多元化转变。第一,教学的主体应多元化,不仅是教师的评价,还应有学生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第二,教学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定性评价应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第三,评价重点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是评价的目的。总的来说,在深度教学的视域下,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应注重以评价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进行深度教学就极为必要。现今的思想政治课需要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的学习,进而下潜到内在知识核心的意义领域和逻辑形式,就需要创新教学思维与教学方式,积极反思,并且转变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培养理性的思维,发展成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和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1]郭元祥.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6).
  [3]王玉强.深度教学:构建幼稚高校课堂的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2012.
  [6]张伟娜.深度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7]张敏敏.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究[D].2018.
  [8]姜红梅.贯彻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深度教学[J].新课程,2011(11).
  [9]王实玲.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教学的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12).
  [10]张晓娟.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
  【作者简介】
  郑晓庆(1993~),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人,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类。
其他文献
【摘 要】普通高中课程“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从2014年开始全面展开,这一新课程标准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到2019年,其更加注重“立德树人”。而在借鉴国际历史课程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和素养既包含考查的方面、也包含培养的方面,本文将探究高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和核心素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必要性,然后从实地结合的角度,畅谈历史时空观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辛亥革命的影响仅作了简单介绍,然而学术界对此褒贬说法不统一。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史料基础,对于诸多说法难以辨别。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状态,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问题的认识,笔者结合近现代史资料,分析了不同学者对以下两个问题的探讨: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旨在为关于研教结合的实践性认识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辛亥革命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用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了一大流行趋势。本文立足于高中政治教学,探析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政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67-02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高中政治教学仍延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期刊
【摘 要】教师共同体是一种专业性的团体,一般是在学校的推动下,或是在教师自发的情况下,基于每一位教师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兴趣,自愿组成的一个团队,以此促进教师在专业方面的成长,推动教学改革。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共同体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师发展;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66-02  教师共同体具有非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一个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财富。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技”视角下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以庄子“技进于道”和魏源的“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的艺术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感知非遗知识,习得非遗技艺,领略非遗文化。本文通过非遗教学,探析“进技”视角下学校“非遗”的传承、发展策略,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进技”视角;非遗传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问题及应对方式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问题,包括教育资源管理角度、教育教学管理角度、城乡建设角度。其次从科学的分配教育资源、加强教学工作的管理、强化城乡教育管理效果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问题的应对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管理效率和质量,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期刊
【摘 要】自主陈述能让学生自主建构,焦点辩论能让学生交流想法,成果展示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升华。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自主展开探究学习。  【关键词】问题式探究;交流分享;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65-01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指导学生展开问题式探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的运用符合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已经得到了许多实例的验证。在当前推广思维导图应用的过程中也不断有着新的问题出现,所以笔者针对新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绘图效率;评价要有侧重点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教学;学习习惯;思维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从小到大都在阅读,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开拓眼界,获取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因此,阅读教学理应受到语文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临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
期刊
【摘 要】在高中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史料实证可以为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以及解释相关的历史现象带来良好的辅助作用,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综合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中应用史料实证的方法与效果,以期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083-01  历史这门课程,需要教师
期刊